3D建模之活字印刷术
2020-12-21袁施春
袁施春
设计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中。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形成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尝试通过创设阅读经典文献的情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为导线展开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3D建模是信息技术教材中“年轻”的一员,创设适合的情境,使用适合的方法,能发挥出其特殊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空间概念,但是对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的转化还是相当陌生的。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学生已对印刷术有一定的了解,有些班也开展过活字印刷术的体验活动,但是从现代技术的角度去对比、优化活字印刷术还是第一次。学生对新奇技术的兴趣非常浓厚,接受新事物能力也较强。
课例特色
本课通过课前的交流,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在疫情中的作用有初步的印象,再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引出古代的信息技术——活字印刷术,创设阅读经典文献的情境,从3D建模的视角看活字印刷术。阅读经典文献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最佳时机,学生对阅读中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并制作流程图。整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形成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恰恰是学生计算思维养成的关键。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还原文化经典,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其他综合素养的养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庚子年初的一场疫情,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什么叫中国速度,什么是中国力量!得益于全国人民的团结和智慧,我们的抗疫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请同学们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想一想,这场疫情中,信息技术有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呢?举例说一说。
(现代信息技术对疫情的预测和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感受最深的就是每天第一时间就能接收到疫情动态和抗疫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引出后面古代信息技术——活字印刷术埋下伏笔。)
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得信息能够快速广泛地传播给更多的人。其实,信息技术经历了很多次变革,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也曾让信息传播得更快、更广。
(初步为学生们创设“穿越”的氛围,同时也能更加自然地进入今天课堂的正题。)
师:700年前的活字印刷术,为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时空相隔让我们无法亲眼见证古代印刷术的伟大,但是,我们可以跨越这段时空,用另外一种方式跟古人联袂合作。让我们用现代的技术,去重温那一段辉煌的技术之旅。今天,我们一起来用3D建模的方式还原活字印刷术。
(现代信息技术为战胜疫情贡献了自己的一臂之力,古代信息技术用智慧影响世界,前后呼应,用实例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也为我们开启古今联袂合作创设情境氛围。)
二、知识新授
(一)获取文献信息,提炼文化传承
师:同学们,既然要跟古人合作,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跟古人交流呢?(学生回答:查阅书籍。)是啊!书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瑰宝,通过阅读书籍,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体验前人的精神旅途。请你们拿出工具箱中的《课堂手册》,翻到第三页《梦溪笔谈·活版》译文,认真阅读,找一找描述活字印刷术制作方法的文字,并归纳出制作的方法。
(这段交流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阐明教学目的,首先要告诉学生进行各项研究的必要方法就是阅读;其次要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让学生体会到人的精神生命可以永恒,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二要讲清怎么实现古今联袂合作。看一看古人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步骤实现活字印刷术的,并将这些方法、步骤总结成流程图的方式呈现,如图1。)
(二)跨越时空联袂,携手技术同行
1.“实体”工具的使用
师:同学们,对照前面的流程图,我们来看一下怎么用3D建模还原活字印刷术。“选料”显然就是3D打印技术所用的材料,“塑型”就要请出今天的主角——3D One软件了,打开这个软件,我们会看到一个网格平面,这个平面叫作参考平面,接下来就要用“实体”工具进行“塑型”工序。
“塑型”之前请同学们思考:这个六面体的模型该设置多大?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看似简单的数据输入,和现实联系起来的时候就变得没那么简单了,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去思考每一个参数的设置,比如纸张大小、纸张上文字的总容量、页边距等。等学生分析完各参数之间的联系后,教师开始介绍“实体”工具参数的设置方法,如图2。
2.“预制文字”工具的使用
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六面体上“刻上”文字了,需要用到的是“预制文字”工具。这个工具怎么用呢?同学们可以自己先尝试,实在有疑惑的时候,可查看手中的《操作手册》,具体文件可扫描图3所示的百度网盘小程序菊花码下载。
这一环节采用的是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认识一个工具的方法,并能从一个工具的认识拓展到其他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操作手册》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参考资料的角色,模拟了真实生活中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场景。
3.“镜像”工具的使用
师:经过“预制文字”工具处理后的文字粒,印出来的文字是正确的吗?同学们注意一下,印出来的文字和现在看到的文字是不一样的。通过观察,我们能够发现,印出来的文字和原文字关于纵向成轴对称,如图4,大家可以使用3D One软件中的“镜像”工具实现这个功能。
师:按照这一系列方法,做出更多的文字粒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打印了,打印的过程就相当于古时候的“定型”。
(三)可行性验证
师:按照流程图,我们已经完成了设想、选料、塑型、刻字、定型这几道工序,接下来就可以印刷了。其实印刷过程很关键,它不仅仅是成果的体现,更是一种测试,正确的操作方法能够更好地测试出这个作品有哪些问题。
教师现场演示印刷过程正确的操作方法。
(这个环节是对创作进行验证的环节,模拟真实的制作情境,学生们发现问题,然后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对技术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欣赏分享与总结
学生展示、分享作品,并相互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用3D建模和打印技术还原活字印刷术成功了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为什么有些同学认为成功了,有些同学认为没成功呢?看来评价标准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谁掌握了技术的制高点,谁就有资格去制定标准,希望不久的将来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國标准。
实践反思
本课尝试从信息技术视角带领学生去认识世界,把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技术从主位放到了辅位,让技术充当学生认识世界的辅助手段。除此之外,课堂中引入了经典文献的阅读,意在模拟真实的研究情境,从文献中找方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突破问题,并根据总结出的操作流程图进行制作和验证,帮助学生正视验证中会出现的问题,激励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