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教育公平的目标与路径

2020-12-21谈松华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0年16期
关键词:基尼系数公平制度

谈松华

新时代教育公平的新形势新特征

一、教育公平的发展历程及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

从国际上看,1990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世界银行主办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在泰国宗滴恩召开,正式提出“全民教育思想”,其目的是满足人的基本学习需要。2000年,世界教育论坛在塞内加尔达喀尔举行,通过了《达喀尔纲领》,提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等相关目标。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美国纽约总部召开,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在峰会上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目标4“优质教育”中指出,要“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

从国内来讲,教育公平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相当长时间内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主体之一。经过40多年的改革和努力,我国教育公平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如:全面实现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初步实现了基础教育的入学机会均等;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城乡之间的教育公平有了明显进展;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即将实现普及化,为教育机会公平层级提升创造了条件。但是,尽管我们为实现教育公平做了很多努力,教育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教育公平仍然是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面临的新的时代背景

一方面,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将加速经济社会的变革,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必然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贫富差距,这也必然会对教育公平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国际关系的急剧变化,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增加了发展前景和路径的不确定性。“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出现的概率增加,必然会影响教育公平政策的实施,产生难以预测的变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情况必须高度关注。

一方面,社会财富的积聚变化,可能对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互动关系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增加实现教育公平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社会公平的指标是以基尼系数来衡量的。一般认为,基尼系数的变化是倒U形规律,基尼系数低于0.2是公平的,高于0.4是不公平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组织对基尼系数做出如下规定:低于0.2表示指数等级极低(高度平均);0.2—0.29表示指数等级低(比较平均);0.3—0.39表示指数等级中(相对合理);0.4—0.56表示指数等级高(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指数等级极高(差距悬殊)。例如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时,基尼系数比较低;而在经济起飞和迅速增长的阶段,会出现基尼系数上升的过程;而在经济高水平发展阶段,基尼系数又可能下降。这一系数下降的重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产阶级将会迅速增长,社会结构将会由金字塔形变为菱形。

但在现实发展中,经济发展的情况并非如此。以中国为例,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并没有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基尼系数也没有随之下降,在2000年就突破了0.4,且一直处于较高的指数。1998年,借北京大学百年华诞之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起并主办了“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经济学系列讲座”,与会专家提到两个“没有想到”:一是没有想到中国经济增长会这么快,二是没有想到社会不公平会发展这么快。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会对教育公平产生影响,我国当前的教育结构及受教育水平仍旧是城市远远优于乡镇,如果继续提高受教育程度而不改变教育结构的培养模式,那么可能不仅不会促进教育公平,还会使这一问题的解决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另一方面,智能化带来的人机关系变化,对就业结构、就业方式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教育的结构性变革将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条件。

未来,很多产业、很多就业岗位将会被淘汰,而新的产业、新的岗位将会产生。这就必然对教育结构提出新的变革要求,势必影响未来的教育模式,教育公平将面临新的难题。

当前,高新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生产方式和就业结构,智能化的生产和工作方式不仅将排挤低技能和无专业训练的劳动者,甚至将排挤受过一般专业训练的高技能劳动者。有研究分析,人工智能对体力劳动和认知劳动岗位变化的影响,根据挑战情况的不同,分为危险区、安全区、结合区和慢变区。所以,在两类劳动中都应该是有寻找安全区、扩大结合区的机会,教育的结构调整和模式创新应该在这两个方面向上着力。

三、新时代教育公平新特征

由此可知,新时代教育公平的重点,不仅要从机会公平走向质量公平,同时还要适应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实行教育的结构性变革,推进终身学习,从而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新时代教育公平的目标指向

我认为,教育公平的总体目标是从机会公平转向质量公平和终身学习。以下,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进行目标分解。

宏观上——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我们要坚持把基础教育机会公平和质量公平作为有质量教育公平目标的基础和重点,切实解决城市择校问题、农村教育薄弱问题和弱势群体受教育不公的问题,确保人人享有有质量的教育;坚持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把教育公平的目标扩展到终身学习,为人的一生提供多种多次选择的机会,为具有不同兴趣、志向和能力的学生提供多种多次选择机会。

中观上——实现城乡和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城乡之间与区域之间的均衡是空间布局上的教育公平。首先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时代按照内循环的发展思路,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调整各级各类学校的空间布局。其次要坚持以城带乡。在区域的城镇化布局上,要加快城市群建设,促进教育资源的流动,实现城市圈范围内的互通互享。最后要继续加强农村教育。将农村教育纳入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使农村学校成为社区的学习中心和文化中心。

微观上——实现具有不同需求和潜能的学生有差异的公平发展

人人接受有质量的公平教育是教育公平的最终落脚点,而学校之间的标准化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首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享有达到基本标准质量的教育,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其次,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消除各种形式的教育歧视,真正做到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在此基础上,提供多样性教育,实行因材施教,实现有差异的教育质量公平。

新时代教育公平的路径选择

一、制度建设

完善且合理的制度体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保证,也是不断提升教育公平水平的推进器。制度体系主要指教育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其中教育制度包括学校制度、入学制度、培养制度、评价制度、学历学位制度、工学交替制度等,劳动人事制度包括就业制度、职业资格制度、培训制度、薪酬制度、选人用人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制度、住房制度、失业保障制度、退休养老制度等。只有这些制度相互配套,逐步完善起来,才能使不同爱好和才能的人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才能保证不同教育经历的人享有公平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真正使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统一起来。

二、政策调节

政策是调整不同人群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在政策选择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基本。在现实条件下,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是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而具体政策的选择,又要权衡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目前企业、政府对应届毕业生录用的标准一般是学历本位,而不是能力本位,我们经常在街道、基层看到一些高精尖专业的毕业生,如计算机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等,这是不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这就需要政府的政策调节发挥作用。又如,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总体上看,我国考试招生制度符合国情,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这同样需要政策的引导。

三、技术创新

技术对促进教育公平是有特殊作用的。首先,要加大薄弱地区和弱势群体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包括数字信息、数字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的跨区域服务(包括教师培训和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其次,要推行个性化学习和个别化教学,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当前在教育领域,教師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分析学生情绪,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学生的错误率,通过不同案例的分析找到不同学生的辅导办法。这种个性化学习和个别化教学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最后,要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掌握网络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阔视野,寻找新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领域,养成独立自主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认为,教育公平最终是要实现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既要关心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同时也要关注学有所长、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基尼系数公平制度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某些单位的制度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Gini coefficient
中国人的收入差距被夸大了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