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人献舞 洛阳博物馆藏北朝乐舞扁壶

2020-12-21程召辉

大众考古 2020年6期
关键词:胡人乐舞西域

程召辉

洛阳居“天下之中”,水陆交通的便利以及地势的险要使其拥有四千余年的城市文明史,曾多次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并在对外交往中,多次谱写辉煌的历史。拓跋鲜卑统一北方后,开启了北朝时代,孝文帝为实现改革宏图,将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此时北魏王朝疆域扩大,国力强盛,丝绸之路畅通,与西域的贸易频率增加,西域诸国朝贡使者纷至沓来。他们带来了众多具有异域风情的工艺品等。洛阳博物馆所藏两件北朝时期乐舞扁壶即是那个时代洛阳与丝绸之路关系的直接见证物。

器物造型

黄褐釉乐舞纹瓷扁壶,扁圆体,上小下大,直口,细颈,扁平腹,小平底。器体施黄褐色釉,不至底。器肩、腹交接处饰有一周联珠纹,肩部最宽处有双系,便于穿孔背带。腹部最宽处对称有两处扉棱将腹部一分为二。一面腹部上下模印出忍冬纹,中心部位模印对称的胡人乐舞场景。

乐舞场景由五人组成,均为胡人,高鼻深目,头戴胡帽,身穿窄袖长衫,腰束带,脚穿软靴。中间一位舞者站立于莲座之上,身体自然旋转,头向左视,左肩稍耸,右臂侧伸向上,掌心向下,左臂自然弯曲下垂,左手反转置于身后,左足立于莲花座上,右足尖稍抬。剩余四位舞者两两分立于中间舞者两侧,做伴舞状。左边二人,其中一人面向前方,双手持笛做吹奏状;一人身体微微侧伸,看向中间舞者,双手向上伸出做击掌状,似和节拍做伴舞状。右边两人,一人面向前方,横抱琵琶,做弹奏状;一人身体侧伸向中间舞者,双手持钹击打,做伴奏状。另一面腹部图像与此面图像完全对称。整个画面灵动自然,均衡和谐,是北朝时期难得的艺术佳品。

褐綠釉胡人舞乐陶扁壶,扁圆形,腹体上窄下宽,小盘口,短颈,椭圆形假圈足。肩安忍冬叶形双系。壶两面腹部有内容相同的各为七人一组的胡人舞乐图案。舞乐图四周为连珠纹圈带,中央一人起舞于莲花座上,右手上举,左手下垂,两边各有一人伴舞,其余四人也各站立于分支莲花座上持乐器做伴奏状。人物深目高鼻,属于西域人的形象。该壶除盘口外,通体施绿釉。

时代特征

扁壶又被称为背水、酒壶,多作旅途用器,一般被认为是草原游牧经济的代表性器物。从东汉开始,造型纹饰各异的陶瓷扁壶历代都有烧造。但不同时期、不同造型的扁壶,时代烙印都很清晰,体现了不同的文化渊源。洛阳博物馆藏的这两件乐舞扁壶时代属于北朝时期,具有明显的北朝时代特征。

两件乐舞扁壶体形扁圆如皮囊,为仿皮囊而制作。此类扁壶,釉陶和瓷质均有,一般为敞口、肩附双系,最大径在下腹部。此类器物均发现于北方地区,为北朝新出现的器形,与两汉魏晋时期扁壶形制并无直接的继承关系。器口大多模印一周联珠纹,腹部模印两面完全相同的图案,如乐舞图、双凤图和驯狮纹等,这些纹饰有着明显的异域文化风格。同类形制的扁壶还有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黄褐釉乐舞扁壶等。

黄褐釉乐舞扁壶,通高20.5厘米、宽16.5厘米,1971年北齐范粹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器物敞口,短颈,扁圆腹,平底实足,两肩各一系孔,颈肩之间饰联珠纹一周。壶身两面都饰有五人乐舞图案,五人皆高鼻深目,身穿窄袖长衣,着长靴,均应属于胡人形象。中间舞者起舞于莲座之上,双足腾跳而反首回顾,其左有二人吹笛、打拍,右有二人击钹、弹琵琶。

胡腾舞

据考证,壶腹所饰胡人乐舞为胡腾舞。该舞流行于北朝至唐代,出自西域昭武九姓的石国,舞者多为石国人。此舞大多以男性胡人为主,其形象特点多为舞者头戴尖顶胡帽,身穿窄袖长衣,足蹬软底锦靴,配着回鹘乐曲,提膝腾跃,既雄健迅急、刚毅奔放,又柔软潇洒、诙谐有趣,因多以腿脚腾跃功夫见长,动作粗犷,节奏急促,故名“胡腾舞”。

胡腾舞于北朝时期传入中原,最初流行于北方,但因为这些地区多缺乏对其生产生活的记载,这一时期的相关传世文献较少。唐代是胡腾舞的繁荣期,见证了胡腾舞的巅峰水平。有不少关于胡腾舞的诗歌留存于世,如唐代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诗云:

石国胡儿人见少,蹲舞尊前急如鸟。

织成蕃帽虚顶尖,细氎胡衫双袖小。

手中抛下蒲萄盏,西顾忽思乡路远。

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

四座无言皆瞪目,横笛琵琶遍头促。

乱腾新毯雪朱毛,傍拂轻花下红烛。

酒阑舞罢丝管绝,木槿花西见残月。

白居易《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诗中云:

平展丝头毯,高褰锦额帘。

雷捶柘枝鼓,雪摆胡腾衫。

发滑歌钗坠,妆光舞汗沾。

回灯花簇簇,过酒玉纤纤。

李端《胡腾儿》诗中云: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

这些诗歌对胡腾舞的装束、舞姿、音乐、表演场地等均做了较为生动的说明。“石国胡儿”“肌肤如玉鼻如锥”说明胡腾舞者为相貌英俊的石国胡人。“织成蕃帽虚顶尖,细氎胡衫双袖小”“弄脚缤纷锦靴软”表明舞者头戴蕃帽,身穿窄袖胡服,腰束带,脚蹬软底锦靴。“酒阑舞罢丝管绝,木槿花西见残月”“过酒玉纤纤”“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可见胡腾舞多在达官贵人的夜宴上表演。“手中抛下蒲萄盏”、“乱腾新毯雪朱毛,傍拂轻花下红烛”、“蹲舞尊前急如鸟”、“弄脚缤纷锦靴软”、“拈襟摆袖”则描写了舞者将手中酒杯抛出,于花毯上起舞,舞蹈以腿部的快速踢腾变化为主要看点,通过摆手扭胯、勾手绞袖、提膝腾跳等动作以表现舞者的刚劲与奔放。如甘肃山丹县境内就曾出土过一件胡腾舞铜人像,铜人高10.5厘米,连座高13.4厘米,铜人深目高鼻,头戴胡帽,身穿窄袖长袍,着皮靴,身背盛水葫芦,左臂垂前,右臂提举,右腿上提,舞者所跳舞蹈即为胡腾舞。

丝绸之路与洛阳

洛阳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雨量适中,交通四通八达,经济繁荣,有十三朝朝古都之美誉。正因为如此,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镇抚西域各国,恢复汉朝与西域断绝了65年的关系。洛阳至少从此时开始已成为“丝绸之路”东端的起点,后历经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到北宋迁都开封为止,长时间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起点。

近年来,洛阳城内也发现有大量与丝绸之路有关的遗迹和遗物。这些遗迹和遗物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其一,间接反映丝绸之路胡人商旅活动的俑类,譬如有背驮行囊俑,昂首的骆驼俑,头发卷曲的昆仑奴俑,背驮丝卷或绸布的三彩骆驼俑,身负货包、手提水壶的迈步行进的胡商俑等。其二,直接投入商务买卖的钱币,譬如涧西出土有一枚波斯银币,龙门东山安菩墓出土有一枚东罗马金币。其三,直接投入商业运营中的商品,譬如在世界各地发现的产自洛阳的唐三彩器皿。其四,西域胡人定居洛阳的墓葬和墓志,以及其他一些遗存等。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洛阳市文物考古工作一队在龙门东山发掘出的唐安菩夫妇合葬墓,以及迄今为止发现的50余通有关西域胡人安葬洛阳的墓志等。这些都是直接反映洛阳丝绸之路贸易十分繁荣的珍贵文物。

(作者为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

猜你喜欢

胡人乐舞西域
韩邦奇《苑洛志乐》的思想来源与乐学诉求
张骞探西域
破山剑
塞翁失马
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
略论胡人在南方丝绸之路民间艺术交流中的价值
《全宋词》中的胡人文学形象分析
草原之晨?西域胡杨之魂?阿尔卑斯之晨
沅水流域傩仪式活动中的乐舞研究
祖逖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