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江南村镇住宅翻建施工中的应用
2020-12-21邓鹏赵宇飞林桂武
邓鹏 赵宇飞 林桂武
摘 要: 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的重要一环,将BIM技术应用于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有助于增强多专业、多主体间的协同效应,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以江南传统村镇住宅翻建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产业化建设模式,在施工阶段采用项目集成化管理理念,构建了基于BIM技术的4D(3D实体+时间)虚拟施工模型,实现了虚拟施工管理。BIM技术应用后,减少了施工变更,降低了施工成本,工程共计减少施工变更13个,累计节省施工成本135.94万元,并保证了施工质量与安全。BIM技术在村镇住宅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村镇工程施工管理提供了管理理论和方法支撑。
关键词: 村镇住宅;产业化建设;施工管理;BIM技术;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TU241.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412 (2020) 05-137-05
工业技术创新 URL: http://gyjs.cbpt.cnki.net DOI: 10.14103/j.issn.2095-8412.2020.05.025
引言
村鎮基础设施是为村镇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村镇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综合[1]。其中,村镇房屋建设是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业已成为我国建筑科学的一项重要分支。同时,村镇房屋建设存在地理分散、能耗高、污染大、效率低等问题,找到一条适用于村镇地区的高质量房屋建造管理方式,已显得尤为迫切。
近些年,BIM技术在房屋施工建设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本文首先阐述BIM技术在村镇房屋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以江南传统村镇住宅翻建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总体目标与要求,通过实例展现BIM技术在该项目施工管理中所达到的效果,以期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创新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方案。
1 BIM技术应用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当前村镇住宅建设主要包括自行建设、合作建设、产业化建设(新民居建设)三种模式[2],其中前两种模式存在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开发效能差、建设效率低等问题。产业化建设模式是一种基于标准化程序实现村镇住宅建设集约化、高效化、专业化的模式,可有效解决前两种模式存在的问题[3]。然而,产业化建设模式要求工程各专业在该模式下高效协同运作,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鉴于建筑业上下游产业链长、建设周期长、细分专业多、风险因素多等众多因素,多专业、多主体间的协同管理显得更加必要。
近年来,随着BIM技术在政策、标准、软件平台、项目应用等方面的长足发展[4],BIM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地为多专业、多主体间的协同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特别是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BIM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工程建设效率,保证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有效控制施工变更、减少返工、降低成本。目前,BIM技术在村镇住宅建设项目中展现了诸多可喜成果。程呈等[3]提出了融合BIM技术的、适用于村镇住宅设计的低成本、绿色建造技术体系。姜曦[5]、康鹏[6]提出了应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基于“BIM+PC”的住房设计施工流程方法。赵宇飞等[7]提出了基于“BIM+体系化设计”的住宅设计控制方法,为促进村镇住宅建设体系的变革提供了解决方案。以上论述表明,BIM技术在村镇住宅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BIM技术应用于此次江南村镇住宅翻建项目中是可行的。
2 工程项目概况
按照总体安排[8],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19年全面启动了农村住房翻建、农田生态整治、农村绿化提升等工程。本项目地处无锡、常熟、苏州三地交界,村庄区位优越,内外交通出入方便,总规划面积约3.57平方千米。其中谢荡、渔垦两个自然村共有农村居民176户589人,住房问题尤为突出,普遍存在宅基地建筑占地面积小(65 m2)、住房建造年代久远(20世纪70年代末期)等问题,群众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最为强烈。
本次住宅翻建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谢荡、渔垦两个自然村异地新建至46亩(非法定计量单位,1亩≈666.67 m2)的渔新地块,该地块目前可新建住宅153户,其中独栋房型7户,联排房型86户,叠拼房型60户。该项目依据实际情况分期改造建设,一期主要进行田园社区住宅建设,实施乡野渔趣、粉墙黛瓦、渔新印象等重要节点提升改造。下文即以一期60户叠拼房型为例,在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的应用。
3 BIM技术应用
3.1 项目管理
在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下,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各个环节的信息会在传递过程中出现损失,从而产生信息孤岛[9]。基于BIM技术的项目集成化管理是解决信息孤岛的重要支撑[10]。BIM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项目管理理念,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工程信息数据集成于BIM数据库中,实现了项目的集成化管理[11-12]。
3.2 虚拟施工管理
施工阶段是将工程蓝图转换为工程实体的阶段,是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中耗时最长、任务最多、协同最复杂的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施工阶段能否对施工技术实现高效把控,直接影响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建设效率。
虚拟施工管理是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阶段管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
现场施工图如图2所示。结合图1所示的流程图,本文通过商业软件Revit,以设计阶段图纸为基础,构建模型构件空间数据共计931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该项目施工进度计划,提取进度数据,通过商业软件BIM5D,赋予每组构件施工属性,并进行进度关联,从而建立基于BIM技术的4D(3D实体+时间)虚拟施工模型。该虚拟施工模型主要包括场地布置方案、进度模拟方案、外立面装修方案及内部装修方案等,如图3所示。其中场地布置方案如图3a所示,其主要基于场地模型对施工临时建筑进行三维设计,包括施工内部道路、活动板房、机械设备、物料堆放区、现场监控等,进而可通过三维模拟对场地布置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如对塔吊进行模拟运行碰撞检测,从而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进度模拟方案如图3b所示,可通过施工构件进行属性关联,对合理划分施工流水段,确定流水节拍、步距,优化资源曲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外立面装修方案及内部装修方案分别如图3c和3d所示,可为业主带来直观的视觉感受,同时VR漫游技术可为业主提供沉浸式个性装修体验,可提前确定装修方案,减少变更,便于施工方提前确定材料,实现项目提前交付。
3.3 讨论
应用过程体现了BIM技术的巨大优势,具体如下:
一是在施工模拟过程中,可实现项目可视化。
二是在施工成本管理方面,可以与实际施工现场形成对比,并且预判施工的过程和结果,进一步减少施工变更。在应用BIM设计中,使用了可视、模拟、预测等模型管理技术,设计单位出具施工蓝图后,施工单位根据蓝图进行了BIM建模及施工模拟,与施工蓝图相比:
变更1:施工蓝图上为直接进行桩基工程,未考虑前期场地平整;
变更2、6、10、12:施工蓝图上为直接进行桩基工程,未考虑河塘清淤回填后,清淤量为10 565立方,回填量为10 565立方;
变更3、4:施工蓝图为现状污水管改道以及进出道路,未考虑新建房屋造成原别墅住户污水管破坏以及进出,新建污水管44.5米,新建道路48.61平方;
变更5、7:施工蓝图并未将前期场地清障基础挖除,共计挖除2 048立方,回填2 048立方;
变更8:施工蓝图未考虑施工便道,便道面积约2 100平方;
变更9:施工蓝图遗漏房屋定位放线;
变更11:该地块目前可新建住宅153户,其中独栋房型7户,联排房型86户,叠拼房型60户。独栋房型7户,联排房型86户已建成,未应用BIM技术,变更中同样出现上述问题;
变更13:施工蓝图未考虑房屋内部缺土回填,缺方量10 482.82立方。
以上使得该工程与原来工程比较变更中,减少施工变更13次,主要涉及前期场地平整、河塘清淤土方回填、施工便道建设等,累计节省施工成本135.94万元,占该项目总投资额的6.17%,同时加快了竣工资料准备,从而提升了全过程的协同效率。
三是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通过BIM模型中构建的信息,可加快生产计划及采购计划编制,并与现场实际产品信息进行及时比对,实现了施工质量的动态监管。
四是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结合场地布置方案,提前进行虚拟施工环境空间安全性分析,完善了对该地区梅雨季节及台风天气下的施工应急预案,并进一步检验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安全技术可靠性。
五是在施工进度管理方面,运用进度关联模型,进一步优化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段数、流水节拍、流水步距等,实现了施工全过程进度动态监控。
六是在装修设计方面,由于该项目属于装修交付,因此依托BIM+VR技术,实现了传统平面户型图集向VR户型图集的转变,可进一步为业主装修设计提供智能化、个性化设计方案,同时可提前确定方案,实现由土建到装修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提高了交付效率。
4 结束语
本文以60户叠拼房型为例,介绍了BIM技术在江南传统村镇住宅翻建项目中的应用,在施工阶段开展了虚拟施工管理,实现了项目管理可视化,在成本、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根据可视化效果预判施工的过程和结果,进一步减少了施工变更,降低了施工成本,保证了施工质量与安全,从而提升了施工全寿命周期的协同效率。
总之,BIM技术在村镇住宅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村镇工程施工管理协同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撑,可进一步推动村镇住宅建设领域发展。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68008)、广西科技大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02132067)
参考文献
[1] 周红梅, 匡远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问题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8(3): 26-29.
[2] 林永锦. 村镇住宅体系化设计与建造技术初探[D]. 上海: 同济大学, 2008.
[3] 程呈, 杨维菊. BIM技术在江南村镇住宅设计中的可行性研究[J]. 中外建筑, 2014(4): 48-50.
[4] 林佳瑞, 张建平. 我国BIM政策发展现状综述及其文本分析[J]. 施工技术, 2018, 47(6): 73-78.
[5] 姜曦. 浅析基于BIM的PC住宅在新农村民居建设中的应用[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6, 8(4): 100-104.
[6] 康鹏. 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 西安: 西安科技大学, 2017.
[7] 赵宇飞, 倪志刚, 邓鹏. 基于“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下的江南传统村镇住宅“BIM+体系化设计”重塑研究[C]// 第五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9.
[8] 无锡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EB/OL]. http://www.wuxi.gov.cn/doc/2018/06/06/1861682.shtml, 2018-06-06/2020-08-18.
[9] Cahill D A, Puybaraud M. Constructing the team: The Latham Report (1994) [M]// Construction Reports 1944-98. Blackwell Science Ltd., 2003.
[10] Svensson K. Integrating facilitat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 process and product model approach [D]. Stockholm: The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98
[11] BIM工程技術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用书编委会. BIM技术概论[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12] 杨红伟. 应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升智慧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J]. 工业技术创新, 2019, 6(3): 107-110.
作者简介:
邓鹏(1992—),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信息化应用研究。
E-mail: dengpengone@outlook.com
赵宇飞(1993—),通信作者,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信息化应用研究。
E-mail: zhaoyufei_2011@126.com
林桂武(1968—),男,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收稿日期:20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