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

2020-12-21何向茅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9期
关键词:社会交往体育运动大学生

摘 要:体育运动是一种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由于从事体育运动有益于促进个人身心健康,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当代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频率逐渐减少,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在其社会交往、人际关系有消极影响。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体育运动与社会交往的含义,第二部分从大学生、学校、社会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改善提升大学生社会交往的能力。本文以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体育运动对于社会交往有着强烈的正面影响,在体育运动中大学生提高了社交能力,加深了友谊情感,丰富了社交活动。

关键词:体育运动;大学生;社会交往

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资源,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责任,一个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水平。当前大学校园中,学生普遍缺乏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在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中渐渐减少了走出去运动的时间,仅有的运动也是在宿舍打打游戏。在此过程中,学生开始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社会交往的频率也相应减少,长此以往慢慢与人产生隔阂。

作为社会人,良好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立足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提升社会交往能力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体育运动作为影响社会交往一个重要因素,会增加社会交往的频率,提升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同时,通过体育运动大学生会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美丽的身材,提升社会交往过程中的自信。如果能通过体育运动提升社会交往能力,为未来职业乃至毕生发展提供必要支持的同时也能强身健体,对自身、对他人都极具意义。

一、 体育运动

(一) 体育运动的相关定义

体育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在生产生活中总结起来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竞技性的活动,具有提升身体素质,丰富精神生活的作用。在生理上,体育运动将促进人体肌肉、骨骼的生长,使人体的部位发生改变,拥有更加强壮的身体、美丽的身材,体育运动可以延缓衰老,提升人体的判断能力,使肌体保持充足的活力:在心理上,一方面体育运动能提升身体素质,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增强人体的精神活力,拥有更加饱满的状态。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积极地品质,从而提高自信心和正确价值观,在一些团体类的体育运动中,通过协作可以培养人的团结感、集体主义荣誉感。

当代体育运动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息息相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国的体育运动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国家内政外交中,体育运动有时被作为一种工具来展现国家的形象,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国家威风。体育运动对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荣誉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根据个体需求,依照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通过日常练习,总结规律形成一种普遍的通用技术方式的社会活动,这种社会活动对思想品德教育,丰富文化生活有重要作用。

(二) 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

体育运动是大学校园生活的一部分,但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近些年来大学生体育运动的频率次数开始减少,目前各大高校的体育运动主要依靠的是选修课教学,以及学生自主课外活动,这些方式都是依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程度和参与度直接影响了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热情。而学校的体育设施硬件情况、学生的锻炼意识不强、老师体育运动的指导不足、周围体育运动的氛围不足也是制约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以H大学为例,随着高校扩招,学校的学生人数激增,而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缺乏,三万人的学校仅有一块足球场地可供使用,使一些热爱足球运动的学生无处施展,减少体育运动的次数,同时随着替代体育运动的娱乐活动的增加,大学生主动参加室外体育运动的意识下降,诸多因素对大学生体育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 社会交往

(一) 社会交往的相关定义

社会交往是一个成年人为了在社会上立足,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各行各业的人进行的沟通交流,以及搞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领域进行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手段。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以物质和精神为主的社会交换行为普遍存在,而这些交换行为都是以交往作为前提的。马克思对于社会交往的定义为,“交往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中的个人以及共同体之间通过中介客体,在物质、精神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彼此联系、共同发展的各种实践活动及其所形成的普遍性的社会关系的统一。”这也进一步说明所有的社会交往都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通过互相交流、联系,产生频繁的交往,最终产生和形成各种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发展的大变革,人们对于社会交往认识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展开对社会会交往的探讨,社会交往逐渐形成一个理论体系,普遍认为所谓社会交往,就是不同的社会主体之间,基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借助某种工具或手段,实现社会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所要实现的是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变换过程。这种过程受制于特定的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反映并反作用于特定的生产关系。总体上看,社会交往承载着以往全部的历史和文化基因,是人类走向更高的社会阶段所必需的途径或桥梁。

(二) 社会交往的作用

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人们创造了自己独有的方式进行交换活动,以此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因此社会交换伴随着人类社会诞生而存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交换、人的生产活动、社会的发展三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個方面,它对人类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体育活动等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交往对于人的作用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社会交往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人最根本的东西。人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人的本质。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范围的发展,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来往,人的各种素质的综合作用,推动人性的发展,这种社会交往并不局限于个人的交往,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在进步,与原始社会相比,社会之间的交往程度更加深入,内容更加复杂,在这种社会交换过程中,人的潜能得到释放,因而人也得到全面发展。

随着大学生逐渐成熟,对于社会交往的目的也发生变化,已经不再将自己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毫无意义的聊天和纯粹的消遣和娱乐上。社会交往目的性逐渐增强,希望在交往活动中获得收益,这些收益有些体现在精神层面,有些在物质层面,有些在友谊层面。通过调查,大部分大学生希望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能够结成友谊,分享和收获知识,也有大学生希望通过社会交往活动去接触社会,使自己走出校园,能够早些适应社会生活。大学生社会交往总的来说内容比较丰富,既有涉及自身发展,情感问题,也有对党和国家发展的深切关注。但是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交往频率的观察发现,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的频率并不高,这可能即与大学的整体环境有关系,也与中国人的内敛性格有关,不太喜欢走进群体分享,互动性较差。

三、 体育运动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社会交往能力决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关乎了社会的发展。体育作为人类能动的改造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一种方式,它在促进沟通,传播知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体育运动作为社会交往的一种媒介,在体育运动中能培养大学生理想、意志力等优秀品质,是大学生在生理、心理、道德、精神等方面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其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升。

体育运动一大优势,就是能够面对面交往与接触,在运动中相互协作、联系,大学生在处理运动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关系时,能够获得自我满足感,同时团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又能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通过相互鼓励帮助,成员的自信心增加,团队凝聚力不断提升。在获得友谊的基础上,大学生之间通过体育运动加深了解,提高了交往意识。

促进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是体育的目的,也是体育本身多样化的特征,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既学习了团队的共性,又不断发挥自己的个性,大学生为了追求体育“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便会不断提升自我,对自己的外形、精神都是不断创造和更新,使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正是体育所带来的这一系列优势,鼓励大学生自信勇敢的进行社会交往活动。

面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现状,首要问题就是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首先需要增强主动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意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社会交往是主观性的活动,由于国人传统的性格、做事方式,使得面对社交活动一直缺乏热情,久而久之对社会交往活动逐渐产生了恐惧感,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自身的努力,体育作为一种媒介,可以将直接社交的恐惧感转化到参与活动之中,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参与社会交往活动。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丰富的校园生活对于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学校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有助于不同的学生投入其中,在体育运动中找到共鸣,结交友谊,展示自己,帮助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同时,体育运动也会缓解释放压力,找到自己闪光点,学到新的知识,拓宽眼界。学校鼓励开展体育运动,是提升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

社会的价值取向无时无刻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对于体育运动的看法直接约束、调节和导向着大学生的选择。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时候,要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营造和谐,文明,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观念,推动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社会一直忽视体育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因此,社会应该加强对于体育的认可,呼吁参与体育运动,只有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体育运动对于社会交往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轶枫.体育交往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促进[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9(05):107-109.

[2]凌文杰.高校体育活动与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J].运动,2017(09):57-58.

[3]侯雁伶.高校校园文化中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2):87-89+92.

[4]刘虎.体育活动对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南方农机,2017,48(04):154

[5]赵葵葵.在高校体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素养[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2(03):117-119.

[6]闫克艰,闫丽杰.体育活动对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120-122.

[7]高建萍.參与体育社团与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04):128-130.

[8]蔡宏生.论休闲体育对社会交往的促进作用[J].林区教学,2008(02):93-95.

作者简介:

何向茅(1998-),男,汉族,籍贯:陕西省安康市,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社会学方向。

猜你喜欢

社会交往体育运动大学生
体育运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大学生之歌
网络化时代的技术赋权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呆呆和朵朵(13)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