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2020-12-21路亚
摘 要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一门理实一体化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应用“线上自学+线下辅导+线上预约考试+线下上机考核”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节约师生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计算机文化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程,具有上课班级多、学生多、知识相对简单等特点,采用传统授课模式会占用大量师资力量,授课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线上自学+线下辅导+线上预约考试+线下上机考核”的模式,充分发挥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背景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并且将其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由于文理工科不同专业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基础不同,导致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针对性不强问题,课程考核也存在考试方式单一、评价方法片面和缺乏考试反馈机制等问题。各高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程模式改革有着多种尝试,但都缺乏个性化用户体验和学习反馈机制,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调动学生自主性,提高课程授课效率和质量[1]。
2《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教学具体措施
2.1 构建“双平台”学习环境,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建设线上“学习资源平台”和线下“考核鉴定平台”的“双平台”学习/考核环境。
学习资源平台由在线课程学习平台和自学预约系统两部分组成。学生通过自学预约系统预约课程在线学习的时间与地点。鉴定考核平台由课程预约考试系统和课程考试系统两部分组成。教师通过课程预约考试系统将提前一周将下一周的考试时间、场次和地点进行发布,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和时间情况预约考试。
通过“线上”和“线下”平台,增强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改变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存在局限性,无法整合优质的教学手段问题。教师根据“线上”学习和鉴定考核的反馈情况,针对学生相对水平较低的薄弱环节,安排专任教师“精讲”,并通过多媒体教室演示给学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细练”。
2.2 完善“双主体”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线上线下平台的支撑下,实施“教师主导、学生主学”的“双主体”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真正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和魅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制定学习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自主预约考核时间,参加并通过课程鉴定考试,学生便获得课程学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逐渐成为学习过程的探索者、设计者,发挥了“学生主学”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灵活选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逐步演变成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2]。
3《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效果总结
3.1 创新“双主体”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在传统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一直是整个教学活动当中的唯一主体,这也就直接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式接收的状态,无法自主掌握自身的课程学习,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
“双主体”与线上线下模式的结合使教学过程变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探究、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过程,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知识的建构中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与释放,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2 整合“线上”和“线下”资源,解决教学配置短缺的问题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全校通识的公共基础课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每年大约有7000多学生,课程师生比例达到了1:175,教师在这种高强度的教学任务下,很难保证教学质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了优质课程资源的效力,减轻了师资压力。
3.3 创新课程鉴定考核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程鉴定考核平台全自动编制试卷和进行评分,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为下一次教学过程提供支撑。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主动性大大增强。这种鉴定方式提高了检验教学效果的效率,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检验学生学習潜能和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郑晓霞.《数据库原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与行动展望[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9):195,197.
[2] 孔婷婷.翻转课堂改革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24):24-27.
作者简介
路亚(1981-),男,河北永年人;职称:副教授,现就职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研究方向:云计算、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和高职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