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20-12-21苟重福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阅读方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苟重福

【摘要】阅读是通晓古今、陶冶情趣、增长辩才的有效渠道,更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因此,阅读教学便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成长,在此主要就对初中语文如何开展阅读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 阅读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做呢?《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环节是“听说读写”的核心部分,它是进行“把握语言技能、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语言感受、进行语言创造”等训练的关键。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阅读与技能、积累、感受、创造在教学中渗透结合,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完美。

一、创新阅读方式,掌握语言技能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要“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我们试归纳有关“读”的词汇:默读、精读、略读、泛读、品读、美读、范读、吟读、唱读、背读、速读,等等。然而,在这些众多的词汇中,我们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呢?阅读方法也要创新,在创新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技巧。狄慈根在《辩证法的逻辑》中有这样一段“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试总结归纳阅读技巧分为三层次:速读——精读——美读。

速读、精读、美读交融一体,也是一位阅读能手必须语熟备的综合技巧。在阅读一篇文学作品中,速读是基础,快速阅读,强调整体感知作品内容与初步印象;精读是过程,品评阅读,强调发现作品中有价值的东西;美读是深化,感性阅读,强调文本境界与读者情感的共鸣。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一文时,首先要求学生以最快速度读完课文,然后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问题:课文写了什么?课文思路是怎样的?接着,为达到深入阅读效果,要求学生精读有关段落,并且每人至少提出一个质疑,点名要求学生或老师回答。这样一来,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发现并提出了不少颇具水平的问题。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带着对课文的理解美读,读出感情,读出美感,不讲求速度,尤其一位学生选择了最后部分进行美读用一个词形容——“激动”,在“激动”的表现上感情又是复杂的,有痛苦、热爱、激愤、坚定、意志……最后这种训练,拓宽了知识领域,充实了教学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训练了学生的思堆,大大压缩了授课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当然,速读、精读、美读仅仅只是众多阅读方法中的三种,阅读方法具备多样性特点,我们可以因文而异,合理选择,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二、博采众家之长,丰富语言积累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更是加固和补充,然而没有了积累,课堂语文学习好比“空中楼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见识多了,文章读得多了,自然会明白阅读文章的一些规律。教师在教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让学生采众家之长,并且指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厚积”,同时又提升了语言积累的功效。如学了余光中的《乡愁》、李清照的《武陵春》后,为了拓展知识面、提升阅读体验,于是就介绍他们搜集古现代写“愁”名句,自然而然,学生搜集的写“愁”名句典型而全面,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等,学习《春》让学生搜集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诗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乱花溅欲迷人眼”等;学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后,学生对我国的历史遗产兴趣很浓。于是就介绍他们自己去查找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建筑。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查找阅读能力又增加了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外阅读有着课堂教学不可取代的作用,虽说是课外阅读,但也绝非可以让学生随意、盲目地进行阅读,它也需要必要的辅导。每周抽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一些好的文章、积累一些优秀的诗词散文,一起去欣賞与评析,适当的背诵一些好作品。

三、学会鉴赏品评,感悟语言魅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在品评阅读中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创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以生动的再现、灵活的填补、大胆的延伸读物的内容,在头脑中展示出一幅幅崭新的现实画卷,从而步入神思自由的创造境界。

例如,《黄河颂》一文的教学,这首诗歌热烈地歌颂了黄河的形象,教学中我首先用音乐和画面激发学生感受黄河的悠久与波澜形象,为了让学生能感受黄河所凝聚的伟大精神和体会诗人爱国情怀,我让学生选择句子品读,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诗中的,因为”句式说话。学生经过一番品读,感悟颇深,想法纷纭:“我欣赏这首诗的语言,因为它采用生动的修辞,形象地勾画出了黄河的轮廓,多么的壮阔,多么的雄浑!”“我欣赏这首诗的韵律,因为它的节奏明快、旋律奔放,引人高歌,催人奋进”“我欣赏这首诗的结构,因为它句式错落,并反复以‘啊!黄河……的句式直抒胸臆,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等等。对于文本的美,我们说它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然面学生对美的感受与发现更是个性独特、美不胜收。

四、潜心读中感悟,进行写中创新

通常有“以‘写促‘读”之说。我认为“读是基础,写是目的”,写是语言的创造性活动,也可以说成阅读的高级形式,然而“以‘写促‘读”更恰当。语文课堂上,潜心悟读,才是进行语言创造的最佳状态。

课文《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的一次职前演讲。我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就文中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再创造。学生们思维活跃,在思考碰撞和心灵交流中完成了一次阅读体验。有学生这样说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无业之人终日闲散浪荡,不知如何行事,他们的日子真难过。上学期我体学在家,开始还安逸舒服。可后来又觉无聊难熬。这篇课文让我感受颇深。也对于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为避免自己成为天下第一等苦人,现在我必须好好努力。”学生通过悟读了解到“‘有业为做人之本”这一观点,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完成了一次思想创造,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在《秋天》的教学中我又做了这样的尝试,要悟出“秋味”,就必须调动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秋景图。于是将同学们的兴趣点引导到“我们秋天在哪里,在哪里?它在硕果累累的农家小院,它在……”句式的仿写上,从课堂反馈看,“秋天”:“秋天在承载白霜的草地上”“秋天在寥阔的天空中”“秋天在充满思念的中秋之夜”“秋天在满载红鲤的渔船之上”等填写的精彩的句子,充分说明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行了一次语言的创造。

以上这些尝试,也许不够科学、不够成熟,但课堂中学生积极热情的表现,准确丰富表述,让我感到作为“师者”引导的一点点快乐与甜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方法是多样的,选择方法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实用有效,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通过各种阅读能够走进文本、探索文本、发现文本、甚至创造文本。

猜你喜欢

阅读方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
分析阅读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