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组织学线上教学的探索
2020-12-21谭三勤
摘 要:2020年春季学期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进行在线课堂教学。文章介绍了组织学在线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通过选择授课平台、结合疫情热点充实、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入疫情进行在线课堂思政,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敬畏生命的意识;加强教学互动,注重师生在线交流,活跃课堂氛围;上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希望为以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思路和实践。
关键词:组织学;线上教学;COVID-1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6-0027-04
Abstract: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2019-nCoV,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actively responded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request of "suspending classes without stopp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conduct online teaching.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online teaching for histology. Students are motivated to learn by selecting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s and enriching teaching content combined with epidemic hot spots; Students' patriotism and sense of awe are stimulated by integrating the epidemic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online teaching.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is enlivened by strengthening teaching interaction, focusing 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above measures have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We hope to provide ideas and examples for futur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l.
Keywords: Histology; online-teaching; COVID-19
2020年春季COVID-19在我国蔓延,教育部结合疫情现状,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的在线教学活动,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为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高校教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搬上云端。线上教学是一种利用电脑、宽带网络、手机等硬件为载体,依托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异地、实时、同时、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2]。线上教学的大规模开展,使得学生每天从早到晚,守在电脑或手机前面学习不同的课程,长时间使用电脑或手机,学生容易出现困乏等情况。同时,宅在家里通过看电脑或手机来学习,没有教室的学习氛围,没有教学场地的约束,缺乏“临场感”和“真实感”,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而教师从与学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突然转变成只能面对电脑,看不到学生的线上教学,无法实时掌握学生的听课状态,使得教师的授课难度增加。如何避免线上信息化教学的劣势,确保疫情期间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保证与线下课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让学生成为网络直播“粉丝”,是任课教师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介绍了组织学线上教学实践,通过选择授课平台、结合疫情热点充实、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入疫情进行在线课堂思政,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敬畏生命的意识;加强教学互动,注重师生在线交流,活跃课堂氛围;上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希望对以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选择授课平台做好课前准备
线上教学平台是实现线上教学的基础。在选择授课平台前,先要对所教班级建立组织学QQ群,学生需要通过实名认证加入班级QQ群,以便教师把所教章节的PPT、章节对应的习题作业上传到群里,以及和学生讨论答疑等。目前,网络教学平台种类繁多、各具特点,而筛选适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成功实施网络教学的前提和技术基础。选择网络直播平台的时候,不宜过分地追求技术上的“高大上”,能保证学生有效学习的才是最适合的。选用最简单的技术,实现教学功能最大化,是开展网络互动教学的关键。网络直播平台的使用都是为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都是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检验学习成果服务的。组胚教研室选择了简单、高效、稳定性比较高的网络平台——腾讯课堂开展直播教学。腾讯课堂是腾讯旗下的专业在线教育平台,可打造教师在线上课教学、学生在线即时互动学习的课堂,支持PPT演示、屏幕分享等多种授课模式,还具有答题卡、举手等功能[3]。在腾讯课堂极速版教师版填写真实信息进行注册,开启直播授课建立自己的课堂。在线上授课前,教师提前二十分钟开启上课,给学生留足进入课堂的时间。教师依据教学日历安排,先设置此次授课为“绪论”或“上皮组织”等所要授课的内容后,点击“上课”,再点击“邀请学生听课”,将邀请学生听课的链接发送到已建立的班级组织学QQ群。教师在功能区选择“PPT”,向学生展示课件,开启语音直播授课。选择播放视频,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通过不断地尝试,发现在直播授课时,腾讯课堂听到的声音清晰、没有杂音干扰,而且在观看相关的视频时,视频声音也很清晰,沒有卡顿。课后,教师从腾讯课堂“导出成员列表”或查看考勤得到学生姓名、进入课堂的时间及听课总时间,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结合这期本人线上教学实践及其他老师使用腾讯课堂的调查结果来看,腾讯课堂比其他多数平台更顺畅,学生满意度很高[3]。腾讯课堂成功模拟了真实课堂,满足了教师在线授课时,演示PPT、播放视频、学生举手、交流讨论等需求。
二、结合COVID-19疫情热点充实教学内容
2020年COVID-19疫情是人类的一场灾难,但也是一个情境化和真实性的教育主题,为各学科的教学提供了教学素材。各学科应“以疫情为教材”,将这一时效性高、震撼力强的新发疾病与自己所教课程联系起来。本人探讨了组织学教学内容与COVID-19之间的关系,在组织学教学中融入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和治疗方面的相关知识,并结合COVID-19疫情进行在线课堂思政,使组织学的教学内容得以创新,与时俱进,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组织学的热爱度和认同感,使学生认识到组织学的重要作用,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将COVID-19传播途径融入上皮组织
在疫情期间,同学们都知道外出要带口罩,回家后要洗手。通过电视等途径,同学们看到抗疫的医护人员带着口罩、护目镜以及手套,穿着防护服,包裹得严严实实。同学们也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隔离在人体外面。因为飞沫和接触性传播是COVID-19的主要传播方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通过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产生的飞沫,被近距离的正常人吸入,导致该病传染,或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产生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尺寸在0.001~100μm范围内的飞沫会形成胶体,均匀分散在空气当中,形成气溶胶,远距离播散后仍具有传染性[4]。当正常人吸入这些带有2019-nCoV的气溶胶飞沫后,就有可能感染2019-nCoV。接触性传播主要是通过接触患者分泌物而被污染的手来传播的。用污染的手挖鼻孔、揉眼睛、抹嘴唇等,使2019-nCoV接触鼻腔、眼睛、口腔等粘膜,而被感染。此外,含有2019-nCoV的气溶胶接触裸露的粘膜和未做防护的眼睛也会增加感染风险[5]。带口罩、护目镜以及手套或洗手等这些防护措施就可以防止2019-nCoV进入人体上皮细胞。那么,为何2019-nCoV首先从上皮细胞下手呢?2019-nCoV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时,2019-nCoV进入什么上皮?2019-nCoV经揉眼睛传播时,2019-nCoV又进入什么上皮?当学完上皮组织章节后,要同学们回答这些问题,以了解学生对被覆上皮的分布特点、各种被覆上皮的分布部位的掌握及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情况。
(二)将COVID-19发病机制融入泌尿和免疫系统
讲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肾素能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在肺血管内皮细胞游离面的转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I的功能时,可以介绍COVID-19发病中的一个关键的发病环节,2019-nCoV的受体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ACE2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同工酶,在II型肺泡细胞上表达丰富,但作用与肺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相反。ACE2可以水解血管紧张素I(Ang I)生成血管紧张素(1-9)和血管紧张素II(Ang II)生成血管紧张素(1-7),正常时产生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而在COVID-19中,ACE2却被2019-nCoV利用成为2019-nCoV受体,这种受体蛋白好比是一把“锁”,2019-nCoV要想进入人体细胞,得有相应的“钥匙”才能打开。
2019-nCoV的“钥匙”是2019-nCoV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S蛋白),而ACE2則是2019-nCoV入侵的“锁”。S蛋白与ACE2结合后,“锁”被打开,2019-nCoV便进入人体细胞内,在细胞内繁殖从而致病。2019-nCoV能进入表达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细胞,但不能进入不表达ACE2的细胞中[6]。ACE2不仅表达在II型肺泡细胞上,还在人体心脏、肾脏、肝脏、睾丸和肠等多种组织中表达,2019-nCoV所到之处,都可导致表达ACE2的多种细胞损伤和相关器官功能障碍[5]。讲免疫系统里的调节性T细胞抑制免疫应答功能时,可结合“细胞因子风暴”理论加以阐述。
COVID-19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但部分患者病情会突然加重恶化,导致肺损伤很严重。对此,有学者提出了“细胞因子风暴”理论,即2019-nCoV感染机体后,过度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机体产生过多的细胞因子,造成过度反应:免疫系统除攻击并杀伤2019-nCoV外,还对自身结构猛烈攻击,导致机体的器官、组织和细胞损伤。因此,推测细胞因子风暴是导致肺及多器官损伤及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导致COVID-19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因素[6]。而这种免疫反应过强与调节性T细胞产生抗炎细胞因子抑制免疫应答的负反馈丧失有关。
(三)将COVID-19病理特点融入呼吸系统
讲述气管时,联系COVID-19患者呼吸道杯状细胞黏液分泌亢进,大量痰栓形成易继发细菌感染。讲肺泡、肺泡隔及气-血屏障时,联系COVID-19患者肺部的病理报告。2020年2月17日全球首份COVID-19的病理报告指出,COVID-19的病理特征包括肺水肿和透明膜形成,呈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的病理改变[7]。2019-nCoV通过损伤II型肺泡细胞,导致Ⅱ型肺泡上皮失黏附,剥脱至肺泡内。II型肺泡细胞破坏,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表面张力增高,导致肺泡萎陷,有效参加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减少。此外,2019-nCoV进入机体后,过度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过多的细胞因子,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气-血屏障通透性增高,血浆及少量纤维蛋白外渗,红细胞外漏,导致肺间质水肿,肺泡腔内积液而实变,渗出物浓缩凝结成一层红染的纤维黏液样膜状物,帖附于肺泡内表面,形成透明膜[5]。COVID-19患者肺部的这些病理改变,影响到氧的弥散,导致机体缺氧[8]。
(四)将COVID-19治疗融入浆细胞和内分泌系统
讲述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起到中和毒素和病毒的作用时,联系COVID-19的托珠单抗治疗及恢复期血浆治疗。COVID-19患者通过细胞因子IL-6等通路,形成炎症风暴,导致严重肺部免疫损伤。托珠单抗为抗IL-6受体抗体,可特异性地结合可溶性和膜结合的IL-6受体,从而阻止IL-6与可溶性IL-6的受体结合,进而阻断IL-6引起的炎症风暴,提高疗效。COVID-19患者恢复期血浆中含有抗2019-nCoV S蛋白的中和抗体,能与病毒 S蛋白结合,从而阻止病毒进一步感染细胞。因此,COVID-19患者的恢复期血浆是COVID-19特异性治疗手段。但要注意恢复期血浆的采集必须在合适的时机,保证其具有较高的中和抗体滴度[7]。讲肾上腺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反应、抑制炎症的功能时,联系COVID-19重型和危重患者的激素抗炎治疗。由于激素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激素治疗时可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感染和2019-nCoV清除时间延迟等风险[6-7]。因此,低至中等剂量的短期激素治疗只适用于COVID-19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对于重症患者,由于免疫细胞的过度活化和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导致的肺损伤可能会造成疾病快速进展,形成ARDS、脓毒症休克、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因此,阻断细胞因子风暴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所以推荐对于重症患者尝试短程、中小剂量激素治疗,来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减轻严重的肺部炎症、肺损伤,改善呼吸功能,提高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五)结合COVID-19疫情进行在线课堂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曾说:“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9]”。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然而极少数大学生认为爱国只是一个概念,离自己很遥远。2020 年不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抗“疫”故事,这无疑是一堂鲜活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本人讲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当身体某个部位受到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从身体各个不同部位趋化性地定向运动到感染部位,然后吞噬细菌,当吞噬了大量细菌后,中性粒细胞壮烈牺牲成为脓细胞。COVID-19疫情期间主动请缨、认真职守的医护人员如同体内这些无私奉献、舍生忘死的中性粒细胞,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义无反顾地从全国四面八方奔赴武汉,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体现出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精神、体现出诚挚的赤子之心和深厚的爱国之情。“今天是你,明天是我。”教师要引导医学生将来要成为像逆行医者一样的白衣战士,把自己的人生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敬畏生命”是指人们对一切生命体的敬畏,尤其是对人类生命的尊重、敬仰、关爱与维护的科学认识和正确判断。敬畏生命被视为医学的最高境界[10]。医学生将来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需要医者仁心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医生对生命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患者生命的质量。目前的教育体系忽略了对学生生命的呵护,医学生伤人、杀人、跳楼自杀等行为时有发生,这体现出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的科学认识,认为生命是自然而然存在的,把生命当成儿戏。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开展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本人在讲免疫系统时,教育学生个体人生命的存在是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这些体内的战士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抗战凯旋的结果。这些体内的战士们为了人体的生存,有的正在战场上驰骋厮杀,抛头颅洒热血,有的是即将整装待发,火速支援前线,还有的是在加紧训练,迅速成长。抗疫中的医护人员如同体内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与病毒斗争,保卫着祖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直接参与一线救治的白衣战士用生命守護生命,以大爱诠释医者仁心,每个生命都值得时时敬畏、处处珍惜。讲呼吸系统时,联系因COVID-19失去的生命,让学生体会到生命在传染病面前的渺小与脆弱,进而增强他们珍爱生命,并努力学习、练就本领来保卫患者的生命。此外,还联系抗击COVID-19英雄人物--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的事迹。疫情暴发以来,刘智明长时间战斗在抗疫一线,指挥医护人员全力救治患者。他将有限的防护服留给其他医护人员,自己常常只戴口罩战斗,不幸感染2019-nCoV,经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年仅51岁[11]。危难时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别人的生命的人,他们的生命是不是更加让人感到敬畏?在COVID-19疫情中涌现出的这样的英雄人物事迹有很多,这些事迹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重大事件,因此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引发学生的共鸣和认同感,课堂思政的效果比较好。
三、加强教学互动,注重师生交流
线上教学有别于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的课堂氛围与面授存在差距。教师只能面对电脑屏幕,观察不到学生的表情和行为,很难掌握学生的听课状态;学生也只是听到教师的声音,部分学生由于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在没有教师、同学的监督下,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为了增加学生在空中课堂的参与度,授课教师在备课时设计教学互动,加强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节奏。为了加强师生课堂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和督促学生学习,保证教学的实效性和互动性。教师上课期间可借助练习题让学生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巩固,如在介绍蛋白聚糖的结构时,教师可在PPT上展示选择题:基质中蛋白聚糖的主干由哪项构成:A蛋白质、B糖蛋白、C氨基聚糖、D透明质酸、E以上都不是。教师在成员列表里随意点学生名回答问题,学生可以点“举手”,回答这个问题;也可在“讨论区”发送选择的答案,教师和其余学生都能听到或看到该学生的回答,跟线下授课学生回答课堂问题一样,达到了真实课堂师生互动的效果。由于线上互动交流缺乏线下交流的情感和温度,不过伴随互联网成长的00后学生,在线上交流比面对面交流时的思路更为活跃。由于学生不知道哪部分内容会结合练习题,哪位学生会被抽到回答问题,所以会认真听讲,不敢放松,进而有效避免学生不认真听课等情况。教师也可选择“答题卡”,设定选项(A、B、C、D、E)、答题时间(60s)发送给学生。答题时间结束后,教师查看该题的“统计结果”(答题总人数,选A、B、C、D、E各选项的人数百分比)。根据统计结果,教师可以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整体听课效果。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准确率大部分在85-92%之间,学习效果比较好。但腾讯课堂在互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教师在课中展示练习题,给学生发答题卡,统计的结果仅显示学生整体答题情况,不能精准显示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
此次教师在探索、实践网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由起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步适应授课方式、掌握线上教学的方法、积累网上教学的经验,这些努力付出,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应对将来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停课状况;另一方面也会将“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奠定实践基础,为今后的教学开展提供借鉴。面对“没有”学生的“课堂”,没有直接的感情交流,没有现场感,教师该怎样去有效地开展线上教学并保证教学质量?值得每位教师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叶崇凉.疫情下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20(05):22-24.
[2]王锋.关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几点思考[J].内肛科技,2020,41(04):144+33.
[3]石旭柳,闫建昆,马晶军,等.腾讯课堂线上教学实践——以河北农业大学理工系制药工程专业为例[J].信息素养,2020,6(09):120-121.
[4]沈骏宇,柴文,刘龙飞,等.抗击疫情,砥砺前行——《大学化学》线上教学中融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教育[J].广东化工,2020,47(08):204-206+182.
[5]吴小丽,余宗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研究进展[J].微循环学杂志,2020,30(02):63-69.
[6]李贝金,李潇,薛嘉睿,等.新冠肺炎炎症风暴的机制探讨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13):32-38.
[7]周廉政,张明顺,吉宁飞,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在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0(3):315-321.
[8]李士雪,单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进展述评[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8(3):19-23.
[9]吳又存.从新冠肺炎疫情看思政课亟待加强的四个方面教育[J].教学月刊·中学版,2020(03):26-29.
[10]李静,王亚平,吴宏,等.“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5):171-174.
[11]高玉平.论中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J].青年与社会,2020(13):98-99.
作者简介:谭三勤(1970-),女,汉族,湖南株洲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血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