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0-12-21张漫宇

高教学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摘  要:在当下“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 依据高等艺术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等艺术院校需探寻一条符合本学科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之路。本研究以动画设计专业“动画空间场面调度”课程为例,基于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从课程知识的认知、技术能力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范畴,采用“自主+探究”项目导入教学方法,实践验证了实验组学习效果明显突出对照组的结论,学生自主学习和线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得到验证,本研究为推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院校设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文科教育;混合式教学; 高等艺术教育;教学模式;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6-0007-06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era of "Internet +"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requirements of "New Construction of Liberal Arts".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ing of higher art colleges and the positioning of talent training goal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seek a new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ethod. In this study, we taking the core course " Scene scheduling" of the animation design and major as an example, base on Bloom's teaching objective taxonomy from three levels: cognitive domain, technical domain and affective domain. The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offline and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for the course of "Scene scheduling and animation desig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implementation of online teaching,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quivalence in quality between online teaching and offline teaching.

Keywords: New construction of liberal arts; blended learning; art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course teaching

引言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吳岩司长发表《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将技术革命、创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及时应用到教学中,是推动新文科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量。育才育人是新文科建设的核心内容,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文化繁荣。[1]新文科建设是今后三年内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核心内容是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围绕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政治认同的未来领军人才。各地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发展情况,确立并建设符合自身发展优势的一流学科目标,慕课、微课和虚拟现实仿真实验课程是当今建设一流课程的主流方向。在当下“互联网+”教育时代,传统的教学环境正随着时代发展而变更,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化,移动互联时代正逐步取代微机互联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碎片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信息来源的丰富化,都促使着高等艺术院校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特别是后疫情时期,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将是符合时代前沿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课题旨在探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动画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以动画设计和空间场面调度课程为例,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实践,对推动艺术院校动画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动画设计与空间场面调度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陈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动画设计与空间场面调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课程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注重技术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上教师面对面讲解课件中的理论知识,由于知识点过多,学生不能牢固掌握理论要点;学生对专业知识吸收程度不同,相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得到激发,也很难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二)教学资源欠缺影响学生自主深度学习

对于初次接触动画专业知识的学生,学生缺乏对基础知识的认知,学习难度比较大,教师讲授过程相对比较吃力,所以就需要学生投入巨大的精力进行学习。动画专业学生既需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项目设计练习以及和团队成员协作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本身难度较高,要求学生对各种基础理论知识和设计能力以及摄像机使用的实际操作练习。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动画空间调度课程教学方法完善

在“动画设计与空间场面调度”教学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融入虚拟现实技术,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混合交互式学习,提高学生对机位和角色空间调度掌握起到重要作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仿真的情景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剧中人,观察调度角色位置,帮助学生掌握机位调度原理,增强空间关系的认知。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方式接受知识的输入,学生不再受教学条件和时间限制,可跨时空独立操作完成。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移动自主学习,还可以通过线上备注留言,教师根据学生的留言或远程监控指导,方便学生线上线下的讨论,通过线下理论讲授和线上实训操作,有助于运用虚拟现实情景环境模拟,便于学生对复杂抽象的知识理解[2]。同时,对比较枯燥难懂的知识点,结合动画演示和实验操作,使动与静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清晰讲解角色演员机位调度,有助于学生对场面调度建立直观感性认识。

二、混合教学应用于动画空间场面调度课程的理论背景

混合教学概念是查尔斯·R·格雷厄姆(Charles R. Graham)于2004年提出的“混合学习是面对面和数字化学习的混合体”[3]。按照查尔斯的理论混合教学法是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的相加。随着时代的更迭,混合教学是教师结合多种教学理念、多种教学模式、不同的多媒体内容,为学生创造优质的线上学习环境。与传统课堂环境相比,教师可以更灵活、更具创造性地组织课程和授课,混合学习法有助于教师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包括评估量表等)进行授课和评估学生的工作。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是认知主义理论代表人,他要求学生不断发掘自我潜力,勇于探索和实践,提倡探索内在动机[3]。罗伯特·加涅 (Robert M.Gagnè) 是认识理论的另一代表,他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学习是大脑神经系统接受传入的信息和经过协调整合后输出的综合运行的过程[4]。他主张在教学中给学生最充分的指导,学生在各种领域积极参与学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指导自己的学习。他认为,学习者大脑不断接受各种刺激,通过肌肉动作转化成记忆,学习者需要反复多次训练才能掌握知识[5]。也就是说,教师采用适当的刺激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提出的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Bloom's Taxonomy),课程包含认知领域、技能领域和态度领域三个范畴。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分为知道、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6]。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有目的的将课程知识从简单到复杂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能力和精神。基于上述三个理论,创建轻松自在的线上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高度参与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自我知识体系的重要元素。

(一)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

工业4.0时代的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多元丰富化,他们更多注重教师课堂讲授知识内容的实用性, 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而且要拓宽课程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课程培养学生的“动画场面调度的认知能力”“动画场面调度鉴赏能力”“动画场面调度的设计能力”的教学目标,系统讲授中国学派动画创作理论知识与方法,引导学生加强基础理论知识与前沿理论知识学习,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和知识储备。根据近两年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和对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机位、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的知识掌握欠缺,因此线上教学以直接感知为主,学生通过线上自我检测,整理学习成果并记录疑惑的知识点,清楚了解本单元知识掌握程度。线下以引导探究为主,师生交流答疑解惑,测练融合巩固知识,供应用创新合作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如图1所示)

课程针对以上三项设计制作对应的知识点的微课程,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数据统计,任课教师随时调整授课内容,根据学生的特长拟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教学计划划分为三个层系,首先确保学生掌握本课程所要学习内容知识,其次是对中等学生为其拓展专业知识,再次是给优等生导入实践项目,训练其实操能力,使学生认识动画设计与空间场面调度的完整体系。

(二)技术领域(Psychomotor Domain)

“动画设计与空间场面调度”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设计软件,如 TVP、Toonboom、Maya、Zbrush、After Effect、Premiere等软件。动画是高密集型行业,动画制作过程是一个繁复的过程,是把角色的动作表情分解后,运用逐帧拍摄成一系列画面,通过连续播放的序列图像而形成运动的动态图像[7]。从前期策划、文字剧本创作到中期的动画原画制作、分镜绘制,再到后期制作、剪辑、音效、影片输出,一套连贯性制作过程,整个创作过程是对学生体力和脑力综合训练。(如图2所示)通过大班授课与分小组实践结合的方式,将理论学习和创新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学习指导教学,开展专题性研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协作型、研究型的学习方法,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同时也发现合作伙伴的特长,充分体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分析表达能力。

(三)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

教学中秉承“以美育德”的理念,引导同学们通过研究中国学派动画创作艺术和对比美日动画作品创作风格,认知中国动画创作中传统民族文化表达,充分融合“互联网+”与传统民族文化,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价值观[8],思考作为动画人如何继承和传承中华文化,创作具有当代美学特征的动画作品,构建动画美学IP系统。(如图3所示)

三、动画场面调度混合教学实证研究

(一)課程设计

为构建“动画设计与空间场面调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采用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自主+探究”两个阶段的双课堂教学组织。第一阶段的自主课堂式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线上课前课程开展自主学习,学习课程的基础原理知识。线下课程,教师根据学生的线上自主学习的数据分析,教师的作用督导与引导,指引学生更好掌握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对第一阶段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学习难点并作出调整教学方案的决策。第二阶段的探究课堂是基于任务的探究学习,学生运用自主课堂学习知识解决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而突破知识难点。从理论到实践,了解优秀的动画导演是如何定位摄像机和角色位置,以充分探索和表达场景,如图4所示。

1. 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将所要讲授课程的知识点分解为若干模块化,逐渐递增学习知识的难度。

2. 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和学生协同合作。学生需在课前完成线上视频资料研习,掌握本单元的要点。教师在线下课程中,对本单元知识讲解和内容扩展,对学生进行引导,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引导。

3. 分享与交流阶段:以分组讨论与小组互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与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和探讨。教师也参与讨论,并在这一阶段适当地指导学生。

4. 评价与考核阶段:教师根据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训结果给出不同的教学评价,通过整体作品汇评,可及时错误纠正学生实训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

基于混合式“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将线上课堂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教师根据学生线上每个单元知识点测评,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案,实施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

1. 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内容与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当前学科前沿动态与行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动画场面调度的认知模块”“动画场面调度的评析模块”“动画场面调度的设计模块”三个循序渐进的知识模块;分单元融入主题项目与热点话题,采用有趣、有情的教学形式,讲好每一个知识点。教学中引入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目标导向教育理念[10],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习产出为导向、建立多途径的教学评价体系、动态管理教学过程。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政策[10],课程将美育和德育融合到教学中,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动画的民族表达的认知,结合当下学科前沿理论与实践,拓展国际视野。同时思考中国学派的老一辈创作者通过动画作品传递的民族身份,启发学生思考作为当代动画人在设计中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弘扬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价值观,讲述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2.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多平台和多形式混合应用,打造“有趣、有效、有情”的“三有”空中课堂和“教学社区”,为学生深度研习提供高品质的学习环境。此外,课程为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课程中设计了多个“彩蛋”环节,将学生以每五人一组,协同完成一个教学任务,完成度较好的团队,教师将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提升学生的荣誉感。

3. 学习测评

“动画设计与空间场面调度”课程,主要以实操为主,实操占测评成绩的60%,线上课程为辅助和补充,占测评成绩的40%,如表1 所示。

四、教学效果

本研究在中国一所艺术院校开展,参与者为82名在校生, 平均年龄20岁,参与者根据抓阄决定分组,实验组43人,对照组39人。按性别分布实验组女性为27人,男性16人,对照组女性28人,男性11人。对参与者分别对课程知识明确学习目标和期望,课程内容强度,对所学知识的收获程度,线上所学内容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反馈,师生互动,团队协作和教师辅导八项进行测评,数据显示,测试结果的峰值均小于0.05,说明实验班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学习效果显示,如表2所示。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了分析,即最终的课程成绩来衡量。从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组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男性(均值=3.54,标准差 0.76)和女性学生(均值=3.08,标准差=0.74)。对比两组均值和标准差结果标明,实验组的成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成效。混合学习模式运用到设计课程的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混合教学模式符合知识和技能获取的渐进轨迹[11]。“自主+探究”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实现了精准教学,开展的分组讨论和小组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学习动机和资源有效性,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演员调度与机位”是动画场面调度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本研究开展为期两周的OBE实训学习, 分析电影《真爱至上》中女主角到男主角家中坐客进门的桥段,电影拍摄时长为2分钟,重点讲解男主角和女角色各自演员站位点和摄像机的位置,以及每个画面所采用的景别。根据剧本的分析绘制出每个镜头摄像机的机位图和演员运动轨迹,如图5所示。

课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第一阶段教学计划一致,为学生讲授机位原理和演员在拍摄电影和戏剧中占位要领。第二阶段对两组的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对实验组进行了微课项目知识点的讲解和分小组实操训练辅导,对照组仅接受课堂中理论知识讲授。两组实验的不同体现在学生教师的辅导与反馈和分组协同工作的指导,其目的是验证学生线上线下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学习机制,见表3。

通过两组实验对比,采用混合教学的教学班,学生课前视频学习与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前面八项测验的结果,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学习主动性和线上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均以达到峰值,见表4(均值为4.45,标准差为0.38;均值为4.18,标准差为0.58),这说明学生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自主学习,项目融合课程的探究型学习和教师因材施教指导的学习效果显著。

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学科的教学课程设计可以更多地受益于混合教学模式管理系统提供的结构,允许教师根据所需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科为纽带全面提升学习者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五、结束語

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模式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科技技术与网络融合为设计专业学科教学提供丰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也为教师提供了新型的教育手段,同时也推动了艺术院校传统课程的教育改革。本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将课程的学习目的与单元模块学习目标保持一致,充分遵循教育学中课程设计的 “建构一致性” 理念。课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借助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和可视化促进教学改革,在每个知识单元模块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企业人才需求,调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满足课程为专业服务,专业为行业服务,建构多元化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我国新文科艺术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岩. 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EB/OL].中国教育网. 2020-11-3. https://www.eol.cn/news/yaowen/202011/t20201103_2029662.shtml?from=groupmessage.

[2]Harrison. New world, new learning: trends and issues of E-learning[J].Proceeded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6) : 429-442.

[3]Graham, C.R., Blended learning systems: Definition,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M]. San Francisco, CA: Pfeiffer Publishing, 2006:3-21.

[4]Bruner, J. S.,  A study of thinking[M].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 sixth  printing, 2009:86-89.

[5]鐘毅平,叶茂林.认知心理学高级教程[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56.

[6]Bloom.Bloom   S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M].Susan Fauer Company, Inc. 1956:201-207.

[7]李曼.试述巴拉绘画的同时并置原则与动画的联系[J].美术文献,2019(08):65-66.

[8]曲朋,陈臣.试论中国动画的民族化美学特征(1949-1966)[J].当代电影,2018(9):155-157.

[9]孙延修.“互联网+”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与问题导向教学的大学教学模式探讨与建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12-13.

[10]王平.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EB/OL].教育部,2020-06-09.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20n/2020_zl30/202006/t20200609_464042.html.

[11]Arbaugh, J. B., Bangert, A. Subject matter effects and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framework: An exploratory study[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10, 13(1):37-44.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项目“天津市虚拟现实仿真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19028)

作者简介:张漫宇(1976-),女,汉族,天津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艺术教育学,动画设计。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