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软件类专业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2020-12-21温晓宇练佳熠
温晓宇 练佳熠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训体系,大学和企业可以通过这种体系合作为学生赋予学徒这一新的身份。顶岗实习是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将其与现代学徒培训模式相结合,有利于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本文针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软件类专业实际情况,对构建高职软件类专业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三位一体;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现代学徒制
顶岗实习(Post Practice)是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是职业教育实现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1]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已有若干年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但在软件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结合现代学徒制开展针对性的实施和考核评价方案,其中可能涉及各种可能的主客观原因和条件限制等。因此,需要构建一套包括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参与的全面的高职校企双主导机制的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基于现代学徒制软件类专业育人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以适应IT行业的知识更新高频,技术更新飞快的需求和挑战,更是对整个顶岗实习过程的有效监控,提升校企合作深度、广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软件类专业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和学校是落实基于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师傅和高校实习指导教师是指导学生实习的双主体双导师。高职软件类专业顶岗实习,就是学生到真实工作环境中,在企业师傅指导下从事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真实工作,在学生毕业前就能获得软件开发相关岗位的真实体验。当前学生实习岗位主要通过学校推荐或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方式获得,由于实习单位分散,具有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也无法有效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实习质量。尽管高职院校也制定了若干实习考核管理文件和制度,但是普遍存在操作性不强,专业针对性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顶岗实习制度陈旧、笼统,缺乏学徒特点
高职院校普遍都制订了顶岗实习安全责任书、顶岗实习工作实施方案、学生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各种顶岗实习文件或制度,但这些管理文件和制度普遍存在描述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也没有针对软件类专业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标准。特别是针对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的评价办法没有具体的细则,无法体现学徒的特点,在开展顶岗实习考核管理和评价时,由于没有针对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和实习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无法对标评价,会出现随意评价、主观评价,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仅仅依靠实习单位鉴定表,学生只要拿到单位鉴定意见和盖章即可通过考核,很难做到科学、规范和全面评价。
(二)评价指标单一,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高职院校针对软件类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缺少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或者指标体系简单、缺少量化标准,考核指标集中体现在实习周志、实习总结、实习单位鉴定三项。软件类专业特别强调职业素质,如按时交付、团队开发、遵守开发规范等,这些指标并没有在考核中得以体现,还有一些诸如“职业能力”“沟通能力”等指标比较空泛,缺乏明确的量化指标,导致指导教师无法客观考评,从而出现随意评价、从宽评价,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此外,传统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考核,这也会导致被考核对象实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也体现不出评价的公信力。
(三)评价主体单一,过于随意
在传统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中,评价学生实习成效的主体往往是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只是简单的在实习单位鉴定表中签字盖章,这不符合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双主体考核的要求,会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公信力,也缺乏第三方的意见评价,如缺乏直接指导学生的师傅的评价、雇主的评价等。
(四)实习专业对口率不高,缺少岗位评价
软件类专业大部分学生对口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维护、数据库设计等岗位,由于大部分软件公司规模较小,一次可以接收的人数和岗位不多,而且开发设计类岗位设置的门槛较高,往往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找到直接对口的岗位,就算找到对口的岗位,一开始也无法参与核心开发、测试等工作,导致出现专业对口率不高的问题。由于实习报告、实习手册中多是一些较为笼统的考核指标和内容,而对于学生所实习岗位的专业技能评价很少,甚至没有。在技术日新月异的IT行业中,职位的专业技能是学生获得职位资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反映学生实习效果的重要方面。缺乏专业的工作评估无疑是不完整的。
二、现代学徒制软件类专业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针对当前软件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中出现的问题,完善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软件类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应当遵循以下设计思路:在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前提条件下,双方结合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律,针对高职软件类职业岗位设计一套针对性的“三位一体”考核评价体系。
(一)订立多元、专业的考核评价主体
“三位一体”考核评价体系有效地协调了顶岗实习评价的各个主体和环节,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专业。在该考核体系中,学校或企业不能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而是共同参与共同考核,通过对标评价体系中各主体相应的指标进行考评。参与评价的主体包括企业师傅、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企业同事等,还有学校的校内专职指导教师、专业任课教师等,共同组成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小组。这些评价主体有效解决了单一评价造成的考评不公问题,协调了企业评价与学校评价的差异,保证了评价的全面和公正,更能反映学生实习的质量。
(二)考核评价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注重过程管理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评价衡量的方式方法。软件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软件相关行业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软件开发从业人员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开发能力,熟悉相关行业背景知识并具备一定的项目经验,适应软件开发、测试、实施、维护、信息化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三位一体”的頂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是基于对软件专业人才的三个培养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理解和认识而构建的。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它要求人才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优秀的技术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还要把创新纳入岗位实践考核中。此外,优秀的技术人才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这样才能在职场中有所作为,立于不败之地。在顶岗实践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就会成为既受欢迎又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考核评价贴近现实
由于受主观感受、考核评价标准模糊等原因影响,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往往缺乏公正、不够客观。在“三位一体”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中,针对三大考核要素都制订了相应量化考核评价标准,尽可能解决了考核评价主观性强和不可量化的难题,确保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
三、现代学徒制软件类专业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是以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为依据,从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三个层面合为一体来考核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总体表现,并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习成果和实习完成情况给予客观评价。每一个项目的考核总分都为百分制,然后按照实践能力考核占比60%,职业素质考核占比25%、创新能力考核占比15%,通过三项考核相加得到学生最终的实习考核评价分数。
(一)实践能力考核评价
顶岗实习和校内课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提高了实践能力,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在顶岗实习的三个培养目标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和核心。实践能力是否提高,反映的是顶岗实习开展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短板能否得到弥补。如果学生在实习中无法提高实践能力,其核心竞争力就会受到直接影响。对学生顶岗实习实践能力的考核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师傅和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师傅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要素包括履职情况(操作流程和规范、完成任务情况、重大失误或错误)、岗位技能掌握情况、技术技能学习情况、其他表现。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要素包括参加会议、实习周志、作业、职业资格证获得情况。针对软件类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可以制订对应的考核评价表,考核要素的分值占比可以灵活设置。
(二)职业素质考核评价
当今社会,企业不仅高度重视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高度重视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能走多久,甚至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败。职业素质是劳动者理解和适应社会职业能力的综合反映,主要体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人格和职业状况等方面。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素质的重视程度,而且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期望。在顶岗实习中,要把专业素质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希望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使他们学会服从企业管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荣誉感和使命感,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才。
对学生顶岗实习职业素质的考核主体包括企业人事部门和企业师傅。企业人事部门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考核要素主要包括企业日常管理考评、企业同事评价。其中企业日常管理考评还细化了考核标准,主要从遵守企业制度、融入企业程度、其他表现三方面考核。企业师傅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考核要素主要包括平时表现、对比评分(对比其他员工)和经验判断。针对不同岗位可以制订对应的考核评价表,各个考核要素的权重比可根据不同岗位做相应设置。
(三)创新能力考核评价
创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前提和保证。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与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3]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和责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顶岗实习既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在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中,把创新能力作为一个考核点,能更好地督促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顶岗实习创新能力的考核主体包括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校内专业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要素主要包括参与创新宣传活动、创新分享交流会和创新项目研究情况。创新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通过长期引导、激发和启发,通过参与创新宣传活动、创新分享交流会等活动,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学生需要定期参与机构或专业组织的此类活动,才能在该项考核中表现突出。企业师傅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要素主要包括考评测试、经验判断和直觉判断。考评测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创新项目测试卷等形式开展。经验判断主要基于师徒之间相处中的看、问、答、聊。直觉判断主要是依据师傅的直觉、因为缺乏客观的量化指标,这部分的考核分值占比不高。同样,根据不同的岗位制订的考核评价表,可适当调整各个考核要素的权重。
四、结语
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从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三个层面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评价,满足高职院校软件类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对现代学徒制学生采用的这种“三位一体”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更有效地对现代学徒制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这一评价体系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实习,对提高软件类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珺.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权益保障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职教通讯,2013(6):36-37.
[2]关林柏.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实现路径[N].河北日报,2014-11-19.
[3]李淑萍,康洁,蒋泰鹏,等.高校大学生創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8):19-22.
基金项目:2019年度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2019C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温晓宇(1981—),男,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开发、APP开发、软件应用;练佳熠(1982—),男,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讲师,研究方向: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