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提升科学学科教学能力的探究

2020-12-21张瑾洁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新模式

张瑾洁

【摘要】要想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教学能力,实现学生专业素养的有效发展,专业课程教师就必须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入手,认识到学生科学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探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在建构教学新模式、完善课程教学新型实践体系中构建新型教学课堂,以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 科学课程教学能力 教学新模式

在《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提出如下要求:“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补足配齐农村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科学课程等学科紧缺教师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为我国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

为积极响应文件要求,实现小学科学教师人才的有效培养以及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课程教学能力。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结合科学课程内容,深入科学世界,以此来进行创新课程的教学。

一、建立新课程体系,教学技能重点培养

《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标准》文件中对科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能力做出了界定。该文件以“从做中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科学认识论”为理论指导确定了学科教学的目标,这为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科学学科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为响应《课标》需要,深化学生对科学学科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科学教学能力,小学教育专业就必须建构新型课程体系,从诸多方面实现对学生教学技能的有效培养。我校积极响应教育要求,成立了“科学教育实验课程班”,结合小学教育科学课程特点建构了新型教学体系。

首先,为确保学生具有一定的基本教学技能,科学教学课堂上应包括普通话教学、教师口语、规范汉字书写等教学内容。其次,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必须把握科学课程的综合性,深化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认知。在实践教学中增强科学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联性,如科学课程与科学教育史、小学综合研究课程,等等。这些都能够丰富小学教育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能够在把握科学课程综合性中实现对学生科学教学能力的有效培养。再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要在建构新型科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加大实验类教学内容的开设,如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等等。同时,在建构新课程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也应该注意两大教学理念。一是“以生为本”,该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必须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要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科学课程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科学课程教学;二是“核心素养”,要求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综合培养,增强学生“教学反思”“教学实践”等能力。

从整体结构层次来看,小学教育专业科学课程体系的建构分为四个内容,即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为确保学生能够有方向、有选择的进行知识学习,在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大选修课程的比重,而且要突出全部课程体系比重。这样才能够有效强化对学生科学教学技能的培养,深化小学教育专业对科学教学的认知。

二、开展实验新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培养小学专业教育学生科学教学能力的实践活动中,任课教师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课程。让学生能够在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中不断深化自我、完善自我,在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发展自身科学意识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笔者认为,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从三个角度入手,即实验活动的自主性、实验活动的个性化、实验活动的研究性。

1.自主性

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在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时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体验以及科学能力发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科学思维的实践活动中引学生思考、促学生创造,这样才能够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2.个性化

不同的学生,其知识能力发展也有所不同,这决定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必须综合考量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个性化的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将科学实验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分层”。既要开展全面化的基础实验活动,在1~4学期开设;又要开展综合实验活动,要求学生必須参与,在5~6学期开设;也要开设实验选修课程,允许科学方向班级的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发展需要进行实验学习的选择,在7~9学期开设。

3.研究性

研究性是指学前教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时应设定开放的实验室,给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实践的机会。同时要增加课题数目、实验内容,做好实验教学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开放性的实验活动中增强研究性,极大的促进自身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双向发展。

三、完善实践新课程,提高学生教学能力

小学学前教育教师要想实现对学生科学教学能力的有效培养,就必须完善科学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教学能力。

首先,小学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必须为学生创建可供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如创建校内社团、开展校外见习等。这些活动能够丰富小学学前教育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也能够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给学生教学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这里所说的校内社团可包括书法协会、三下乡支教社团。校外见习则包括农村小学见习、城市小学见习、科学课程教学比赛等。

其次,为发展学生的教学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学校可开展“双导师”下的一对一“师徒制”教学模式,确保师范学校与实习学校能够确定统一的实习工作计划,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为确保学生们科学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学校也应该在学生实习期间安排针对性的实习指导老师。让教师能够从全面性的角度指导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这样学生的实习活动才更有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才能够获得稳步发展。

四、建立完备新师资,做好课程教学准备

当然,为培养具有科学教学能力的新型教育人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也应该在认知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自我。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专业教师队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能够影响学生科学教学能力的发展,也能够影响课程教学的质量。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建设科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强化教师对科学课程认知,确保每一位作为科学教育实践教学指导老师能够熟悉科学教材、了解小学学生特点、明确课程标准、掌握教改方向等,在课程教学中及时传递科学教学内容与科学教学技巧,为提高学生的科学教学能力做好师资保障工作。

五、结束语

总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学科教学能力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能力发展而言十分重要,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加以重视。虽然目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教学能力发展仍然不满足于科学课程实践教学要求,但教师必须深刻认识这是一复杂过程。在创新、突破并举下改革课程教学,对学生科学学科教学能力的进行培养,实现社会科学教育人才的输送。

参考文献:

[1]罗华.论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

[2]向芬.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

[3]曾小兰.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语文教学能力的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

[4]罗亚萍.关于高职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05).

[5]唐建生,唐文萍.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提升的科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在线,2017,(09).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新模式
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调整视野聚焦点 构建课堂新模式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
以创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新模式探讨
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
从大学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的设置看如何培养儿童教育专家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对策研究
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问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