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12-21公晓丽孙伟娜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公晓丽 孙伟娜

【摘要】美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从上古时代,先人就已利用陶器等进行美术创作。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美术不仅是具有欣赏价值的高雅艺术,而且是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美术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課标中要求小学阶段相关教学应对美术课予以重视,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绘画技能基础上,还要加强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对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 美术课程 鉴赏能力 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鉴赏课是指学生在观察美术作品的时候,将最直观的感受与科学知识、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发挥想象、联想,对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理念加以分析。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得到丰富的审美体验。教师重视美术鉴赏教学,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美好元素的感知、审美和创造力,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因此,强化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研究非常重要。

一、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一)对课程目标的认知

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均由教育部统一设定教学标准,通过安排相应的课程内容,有效地指导美术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提升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与审美能力。通常状况下,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三个部分,即知识与技能的教授、方法与过程的展示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二)对绘画内容主题的理解

由于小学美术教科书较多,所有美术教育工作者需结合实际情况,从中筛选最适合的教学内容,通过甄别绘画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绘画既包含技能训练的成分,美术教师又需要在此期间融入相应的美术鉴赏思想及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绘画内容的主题,以便切实地达到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位学生的表现均可对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展开合理地教学设计,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心理状态一直处于变化中。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老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内容的设计。

(四)教师的自我定位

美术教师是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本身必须具备很高的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一般站在创作者的位置,不同于其他科目,美术创作与教师的个性发挥具有密切关系。所以,教师的自我定位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影响。

二、小学生鉴赏能力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一)侧重审美认知的讲解

在讲课期间,部分美术老师对审美的认知层面十分关注,忽视了审美的欣赏及表现层面。关于审美的认知上,很多老师仅仅关注学生绘画技巧的掌握,很少介绍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创作风格等。特别对书中有的代表作,老师往往侧重引导学生积极地模仿作画,对作品背景的讲解不重视。

(二)教学方式以讲述为主

有的美术老师重视讲解一些绘画技巧的内容,对学生的作品不重视,一般只选出几名较好的作品,很少涉及到细节的分析。美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对具体画作的分析,均会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小学美术课程不受重视

尽管小学美术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很多学校依然对这门科目不够重视,只作为一门兴趣课开展。美术老师多数仅完成本课的基本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学生的审美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三、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学校应加强美术课程教学的支持

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美术学科的边缘化问题得到很大的改善。部分小学既将美术课划为必修课,又增设了一些兴趣班,培养小学生美术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学校有必要创造较好的教学氛围,为小学美术课的开展提供支持。

(二)美术老师应重视审美教育

传统美术教学中,小学美术老师主要以教授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为主,并未意识到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新课改环境下,美术老师应积极地将审美理念融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设计中,既要教授学生相应的绘画技能,又要安排足够的课时,专门进行美术鉴赏课。美术老师应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创作人、背景、主题等。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对很多名画作品很难理解。因此,在鉴赏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美术鉴赏思想的渗透。

(三)加强学生整体观念的培养

艺术作品一般包括很多元素,各个元素彼此影响、作用,提高了作品的内涵与价值。所以,小学美术老师在鉴赏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学生整体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将艺术品视为一个整体,展开判断、分析,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鉴赏课程是培养学生整体观念的重要环节。老师在鉴赏教学活动中,先要鼓励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整体的观察,同时,将自身对作品的感受、视觉体会进行分享,对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拥有总体的认知,有利于美术鉴赏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突出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体,培养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也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美术老师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地结合学生的美术基础、理解、接受能力,制定最适合的教学方案,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水墨游戏》一课时,应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水墨画的创作手法,让学生学会用毛笔作画。“文房四宝”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必备工具,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能够零距离地接触毛笔、黑汁等古老的工具,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其怎样正确地使用笔、墨、宣纸加以指导,再让学生独立创作。当学生作画过程中,老师也要适当予以技术指导,讲解一些美术作品鉴赏的方法,再让学生自己评价,最后选出由学生鉴赏的“佳作”。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引导学生在美术作品对比中学会鉴赏

美术鉴赏能力是在学生经常观察、学习、思考中逐渐形成的。美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多展示一些名家、大师的作品,将其联系在一起供学生鉴赏,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例如,在学习《曲曲直直》一课时,要求学生体会直线、曲线产生的不同的主观感受,进而了解直线、曲线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老师可拿出多幅作品进行赏析,如《格尔尼卡》《奔流》等,先让学生感受直线与曲线产生的视觉效果,再让其讲述上述作品中,运用直线、曲线有什么不同。由老师为学生指出直线与曲线运用的重难点知识,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让美术学习更加简单。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未知事物的重要时期,美术课程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可帮助其开拓思维,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美术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方式,相关学校及教师必须对此保持高度重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地设计美术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展开美术鉴赏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德权.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四)[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2]徐良辉.小学美术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8,(08):162.

[3]凡小刚.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J].内蒙古教育,2015,(33):90.

[4]周舒.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J].美术教育研究,2015,(19):152.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中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