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本《乐书》的源流

2020-12-21赵建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源流

赵建新

关键词:《乐书》;元刻;明修;源流

摘 要:北宋陈旸所撰《乐书》二百卷,是我国古代的大型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突出。然该书的版本较多,且多已散失,或仅存残卷,完整者较少,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本《乐书》在版本流变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梳理了《乐书》的版本源流,以期增进对《乐书》的认识,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11-0133-03

陈旸《乐书》二百卷,是成书于北宋哲宗末期或徽宗初期的一部音乐著作,至今已近千年,王世襄先生称其为“中国现存历史上较早出现的一部音乐百科著作”,《乐书提要》称“唐以来乐书无传,北宋乐书惟《皇祐新乐图记》及此书存耳”,可见此书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文献价值。该书由陈旸后人三山陈岐首刊于南宋庆元六年(1200),其后有多种版本,如宋刻元修本、宋刻元印本、元代重刻本、元至治重刻本、元至正七年(1347)福州路儒学刻明修本、宋刻明印本、明人蓝格抄本、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光绪二年(1876)广东方氏刻本等,但由于诸多原因,《乐书》存卷已多散失,个别版本仅有残卷遗存。《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认为“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明递修本”为《乐书》的一种善本,笔者以为切当。鉴于元至正七年版《乐书》的价值,笔者对该书的版本源流进行了考证。

1 与南宋首刊的庆元六年本的关系

关于元至正七年版《乐书》与南宋庆元六年本的关系,《楹书隅录》说:“盖《礼》《乐》二书,庆元间陈岐以北宋本重梓于盱江,光大(即元代林光大)复翻刻之,故卷中犹避宋讳。二本传于今者,以此为最旧矣。”笔者考察发现,此说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其证如下:一是杨万里《三山陈先生乐书序》是为南宋庆元六年本所作之序,而元至正七年本书首便是《三山陈先生乐书序》。二是陈岐刊刻《乐书》时是与陈旸之兄陈祥道所撰《礼书》合刊,元至正七年本亦为《礼书》《乐书》合刊,书后有林光大《礼乐书后序》。三是南宋楼钥《乐书正误》说:“读之书(即《乐书》)二百卷……比而又苦其舛误无所考证,闻建昌陈史君刊此书与《礼书》并传,取而校之,赖以改定者甚众,亦互有得失,并为质之经传,而是正之,尚三数百条。”从此条文献可知,楼钥曾通读《乐书》二百卷,将其所得抄本《乐书》与陈岐所刊《乐书》进行对校,并证之经史,得舛误300多条。后《乐书正误》亦刊刻成书,附《乐书》之后。笔者将《乐书正误》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影印的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明修本(以下简称“国图影印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进行了比对后发现,楼钥所列舛误的位置(卷、页、行、第几字等)与二本完全对应,只是二本中已将楼钥所校出的舛误进行了改正。有学者根据《乐书正误》中所列舛误位置与元至正七年刻版完全对应,认为元至正七年本覆刻于南宋庆元六年本。只不过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在覆刻南宋庆元六年本或后修补时,据《乐书正误》将其中的舛误进行了改正。

2 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本为明递修本的基础

笔者所见元至正七年刻明修本《乐书》主要有两种,具体见下:①收入《中华再造善本》的国图影印本。国图影印本《乐书》封面有“乐书二百卷四十册”“元至正闽刊本”等字樣,影印版扉页说明“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明修本影印”。该本为现存较早的本子,版本来源比较清晰,虽然缺页、阙文、字迹模糊等现象较多,但几乎完整地保留了《乐书》二百卷的内容,且舛误相对较少。②日本内阁文库藏本。该本现藏日本内阁文库,藏书号为“汉2048”,书中杨万里序页有“内阁文库”印。线装,共18册。笔者将该版本与国图影印本进行比对后发现,其版心宽度、高度、每页字数、字体、内容等基本与国图影印本相同,二本所用印版的主体当同为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版;其内容完整程度总体超过国图影印本,阙文、缺页相对较少,故其成书应早于国图影印本。但是,该本无国图影印本书后的《礼乐书后序》,且卷二百无国图影印本、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光绪二年广东方氏刻本皆有的“总论”。笔者认为,国图影印本是《礼书》《乐书》合印,上述情况可能与该本是单独印刷有关。“线装始于南宋初,通行于明代中叶,至清初而大盛”,“明中叶以后,为适应书籍的频繁翻阅,线装开始盛行”,故其成书的时代也当为明代。综上所述,两个版本刊刻的主体同为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版,然内容完整程度存在一定差异,这与印刷时代不同、印版保存完整程度不尽相同有关,国图影印本内容不及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完整。

3 与清代版本的关系

清代的《乐书》版本主要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下简称“四库本”)、清光绪二年广东方氏刻本(以下简称“光绪本”)等,其基本情况如下:①四库本。《乐书》在《四库全书》中属于经部乐类,位于《皇祐新乐图记》之后,充分展现了该书的价值和四库馆臣对其的重视。《四库全书总目》没有对该书的版本情况进行详细描述,仅在“《乐书》二百卷”之后用小字注明“福建巡抚采进本”。可见,四库本所据底本由福建巡抚从福建地区采进。②光绪本。该本《乐书》扉页有“光绪丙子春刊于广州,板存菊坡精舍,巴陵方功惠署”等字,陈溶师在书首序中介绍了该书的刊刻缘由:“陈氏书兵燹以来,流传愈少,乙亥冬予权两广运史,爰出匣中旧藏请于大府,筹资校刻。”由上可知,该本《乐书》的刊刻时间为光绪二年,刊刻地点为广州,陈溶师鉴于《乐书》流传越来越少,担心年久失传,出旧藏《乐书》,请上级机构筹资刊刻而成。

笔者将四库本与国图影印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光绪本等进行比对后发现:四库本至少有14卷存在阙文,国图影印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的该部分内容也存在阙失或模糊难以辨识的情况,分别为卷十七、卷十九、卷四十、卷四十三、卷五十二、卷五十九、卷六十、卷一百、卷一百四、卷一百十七、卷一百七十九、卷一百八十七、卷一百九十一、卷一百九十九;四库本、国图影印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有4卷存在相同阙文,分别为卷十、卷五十六、卷九十一、卷一百八十九;四库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完整,而国图影印本、光绪本存在阙文的有5卷,分别为卷五十四、卷六十九、卷八十三、卷一百一、卷一百五十八;仅四库本完整,而其他三个版本存在阙文的有3卷,分别为卷一百九、卷一百五十四、卷二百;仅四库本存在阙文的有1卷,为卷四十六;仅四库本、光绪本完整的有3卷,分别为卷九、卷一百十六、卷一百二十一。

综上所述,四库本与国图影印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有一定渊源关系。四库本中的图片虽然重绘,但与国图影印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高度相似。国图影印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所用印版的主体均为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版,四库本与国图影印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相似,四库本所据底本为福建巡抚采进本,四库本来源于福建地区,因此,笔者大胆推测,四库本所据底本也是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本或其后修补本,因四库本阙文比国图影印本少得多,故四库本底本的成书年代可能早于国图影印本。至于仅四库本完整的3卷,仅四库本存在阙文的1卷,仅四库本、光绪本完整的3卷,不难理解,大概是四库本底本印刷成书的年代与国图影印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不同所致。

光绪本的祖本可能也是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本或其后修补本。其证如下:一是光绪本书首内容与国图影印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相同,都有《三山陈先生乐书序》《乐书序》《进乐书表》《尚书礼部牒并皇帝诏》。二是在光绪本《乐书》卷一百四十中,国图影印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光绪本正文前既有一段不完整的话,也缺目次。三是仅光绪本、国图影印本存在阙文的有5卷,分别为卷五十四、卷六十九、卷八十三、卷一百一、卷一百五十八。笔者将光绪本与其他版本进行比对后发现,仅光绪本存而国图影印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四库本存在阙文或模糊难以辨识的有13卷,分别为卷十八、卷四十、卷四十三、卷五十二、卷五十九、卷六十、卷一百、卷一百四、卷一百十七、卷一百四十四、卷一百七十九、卷一百八十七、卷一百九十;仅光绪本存在阙文的有4卷,分别为卷九十七、卷一百、卷一百五十七、卷一百六十三。与四库本相比,光绪本独存或独阙现象均比较突出,一种可能是光绪本据其他文献进行了补阙,另一种可能是其底本本身有较多阙文,还有一种可能是光绪本所据底本为更早版本,其刊刻时并没有对原版内容进行补阙。

国图影印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四库本、光绪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阙文,且四本至少有4卷均阙,阙文完全相同,可能是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版时《乐书》内容已不完整。南宋嘉泰二年(1202)楼鑰所撰《乐书正误》仅推断卷一百六十二有脱句、卷一百九十七“有‘凶礼论之目而无其文”,其后所附楼钥书、陈岐跋、林子冲书等也均未提到《乐书》内容有阙。当然,四本均有阙文,或因印版在流传过程中被损坏,或因印刷有疏漏等。

从以上对国图影印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四库本、光绪本的阙文分析可以看出,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在刊刻《乐书》时可能已经有阙文,四库本、光绪本,尤其是四库本所据底本可能是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本或其修补本。

4 结语

笔者对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乐书》的版本进行了一定的考察,但受诸多条件的限制,笔者未能一一尽阅,对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本《乐书》的源流考察也不尽全面。毫无疑问的是,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本《乐书》是陈旸《乐书》版本流变中的重要一环,承上启下,上承南宋庆元六年本,下启明代的诸修本,该版本及其后修本可能是四库本、光绪本的底本,版本意义突出,因此,对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本《乐书》进行源流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836.

[2] 杨绍和.楹书隅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0:409.

[3] 楼钥.乐书正误[M].民国张氏《择是居丛书》本.

[4] 单蕾.清代以前陈旸《乐书》版本调查与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5] 陈旸.乐书[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4.

[6]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第三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553.

[7]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0:321.

[8] 方溶师.乐书·重锓乐书序[M].清光绪二年广东方氏刻本.

(编校:孙新梅)

猜你喜欢

源流
《源流》前进
源流2020年目录汇总
中国古代建筑“木样”的历史源流及当代发展
原总编辑吴大勇关爱《源流》
竹枝词·五赞《源流》杂志(外一首)
创刊二十载,越办越精彩
我与《源流》相识、相交的故事
《源流》伴我行
我与《源流》
《源流》办得正、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