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好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2020-12-21欧阳妙雁
欧阳妙雁
【摘要】教育领域,作为中国基本国情中的领域之一,受到了各个阶层的关注和重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生涯的起步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学生很容易模仿并且学习身边的一切,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的教育工作时,应当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采取合适的教育理念,结合当前信息化时期的多媒体产物,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本文针对小学阶段高年级的数学学科,结合信息技术,实现新型教育模式的构建方面,作出以下分析与见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育;数学学科
小学数学,是一项集合了实际生活案例以及数学基础学科知识的综合型学科,在这一学科在的学习过程中,往往牵扯到大量的情境题目,正确地理解题目内容,剖析题目的本源所在,是这一个学科学习的重心所在。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尚未完全形成,逻辑思维模式还有待于提升,理解和反应的周期也比較久。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采取信息化技术,开展学科教育,用多媒体设备实现题目内容的层层剖析、知识体系的逐步建设,帮助学生健全自己的学科知识网络,巩固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浅析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的时期,信息化不单单大面积在工业方面铺展开来,教育领域也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心之一。而处于教育环境当中的学生和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给自己带来便利。对于教师而言,原本需要占据课堂绝大多数时间的板书、知识点抄写等“费时费力”的工作,现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实现一键式展示和一键式切换,在课堂效率方面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对于学生而言,更为直观的知识内容,更加全面的知识展示,搭配上多媒体设备所特有的动画演示、音频伴读等多种“新世纪学习教具”的帮助,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专注力和较强的自控力。
这些都是在现阶段信息化技术,给教育领域所带来的便捷展示。但是这些便捷不知何时,似乎仅仅停留在了“想象”当中。在众多的教育机构中,由于教师习惯的养成以及自身教育风格的僵化,在这个信息化基本上完全普及的时期,还是坚定地采取传统的“手动”教育模式,而对于最新型的信息教育,以及更为先进的AR/VR教育,其利用率更是微乎其微。更有绝大多数的教师,对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其利用场景仅仅在于幻灯片的演示、局部投影的放大等操作,只是把信息技术当做一台“放大镜”在使用,丝毫没有将教育和信息技术紧密地联系起来。除此之外,数学的学科特性,注定了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必不可少地需要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但是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场景来看,还远远没能达到将生活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地步,这不单单是对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浪费,更是一种对学生的“教育脱节”的真实表现。
二、通过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数学好玩高效课堂”构建方面的策略浅析
(一)教师在课堂之前的充分准备工作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而言,在课堂之前做好教育准备都是基本纲领,课前准备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对自己身为教师这份职务的负责。而且教师也只有在课堂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充分把握课堂节奏,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和“高效学习”氛围的营造。在小学阶段,教师还是课堂学习的唯一领导者,教师自己对教育的态度,很大一部分反映出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态度。因此,在教师做好课前准备方面,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教师需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正所谓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而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在学生看来是教师对自己的认知程度。作为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从学生的表面看到学生的本质,更不会带着“成绩不好即差生”的有色眼镜看待学生。每一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单纯地依靠学科成绩对学生能力进行高低的评判,而全面的认知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进而便于教师对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
第二,教师应当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这里的准备工作不仅仅包括做好课前的讲义,还包括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多媒体课程的相关准备工作。举个例子,在学习小学六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第一章节“圆柱与圆锥”的时候,单纯地依靠课本上的圆柱以及圆锥的定义,显然不方便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教师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到免费的圆柱、圆锥动画等演示视频,用生动有趣的动画形式,将这两种图形的特点以及自身的特性介绍给学生,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再如,“数学好玩”当中的实际案例——绘制校园平面图。在这个学习活动当中,学生可以发动自己的大脑,实现校园的联想和记忆,并且充分利用自己所学习的图形特性,利用辅助教具实现校园平面图的绘制。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实现有效的“学以致用”,再搭配教师从网络获取的动画展示资源,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根据实际的研究结果表明,图片和声音的刺激形式,远比文字刺激在人脑海当中存在的时间久。这句话简单理解为视频形式的学习可以便于学生记忆学习内容。
(二)设立完善、可行的教育目标
通常来说,学习都是有一定目的性的,并且有针对性、有目标的学习,可以使人保持更为持久的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可能由于自己视野限制,还没能看到自己的目标所在,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个特性,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的活力。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会主动朝着这个目标靠近,这样抱有目的地学习,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动力激发”方式,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帮助,可以让学生更有效果地体会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
实际的目标设立,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由于学生每个人的自身特性不同,设立目标的时候,教师也需要参考班级的个人特性所占比例,从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制定学生学习的共同目标,再从单个学生的视角起步,给突出或者是暂时落后的学生制定挑战自己以及可以完成的目标。如此一来,差异化的教育模式,也能保障每一名学生都“学有所得”,同时大众化的目标追求,可以确保班级中每一名学生都时刻朝着整体的目标奋进,大幅度地避免了学生掉队的状况发生。另外,目标的确立,其目的是为了令学生前进充满动力,而前进的道路,还需要教师扮演指挥和领导的身份。通常,这一个环节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
举个例子,在学习《图形的运动》这一个章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动学生一起进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个数学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到纸带的制作和原理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莫比乌斯带”的AR展示,配合生动有趣的引导动画,帮助学生深层地、透彻地理解“图形运动”这一章节背后所蕴含地数学知识。诸如此类,结合这一章节的每一个重点知识点,教师可以制作一份电子表格,将这份知识点的名字打在表格的第一排,后面每一排的都打上学生的名字,在某一名学生学习了相关的知识点并且通过了教师的检测之后,这名学生所对应的知识点就会得到一个对勾。这样一来,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就会采取打卡式的形式展示出来。整个班级当中也会形成一种互相竞争、比拼学习的正面风气。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从表格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教师察觉到哪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迷,针对于这部分学生进行私下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的融合策略种类多样,也没有完全适合每一个课堂的“高效”模式,更多地还是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班级的状况,做出合理的摸索和尝试。而信息技术,在高效课堂当中,依然充当教育工具的角色,其本质上并不能替代教育工作,正如同将军手中的指挥棒一般,引导学生进行更为全面、更为透彻的学习任务,并不能直观地给学生灌输知识。
参考文献:
[1]罗桂龙.基于新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31):51.
[2]包兴竹.中职计算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C].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2018(6).
[3]徐元元.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C].教育学教科研成果展示,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