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视域下图书馆智慧型服务空间构建研究

2020-12-21马洪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图书馆人工智能

马洪杰

关键词:“人工智能+”;图书馆;智慧型服务空间

摘 要:“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为图书馆智慧型服务空间构建提供了新思路。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及图书馆智慧型服务空间的概念,提出了图书馆智慧型服务空间的构建原则,指出了“人工智能+”视域下图书馆智慧型服务空间的构建路径,以期为图书馆智慧型服务空间的构建提供一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11-0077-02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日渐成熟并被应用于各个领域,许多公共图书馆也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图书馆是我国社会文化知识交流的中心,是重要的文化服务机构,实际上也承担着公共空间的职能,面向社会群体开放并提供服务[1]。“人工智能+”视域下,图书馆的智慧化特征更加明显,虽然在图书馆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是大势所趋,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人才缺失、设备购置经费不足等。

1 “人工智能+”及图书馆智慧型服务空间的概念

1.1 “人工智能+”的内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指用计算机模仿人的智能,使计算机具有识别语言、文字、图形以及进行推理、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应用的前沿领域[1]。在“人工智能+”这个概念中,人工智能是核心,“+”代表添加、合作、联合等,即以计算机模仿人类智能为基础,联合其他业态、企业或行业,实现产能和服务的升级。目前,人工智能已应用于医疗、快递、交通等领域,其在效率、精准度等方面的优势愈加突出。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也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2017年9月,武汉大学与百度公司举行人工智能图书馆建设合作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专家指出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不仅要体现在语音图像的智能识别方面,还要体现在资源推荐、一站式检索方面[2]。

1.2 图书馆智慧型服务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智慧型服务空间摆脱了被动服务的局面,形成延伸到互联空间乃至社会空间的主动服务格局[3]。智慧型服务空间可以推动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升级和创新,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和资源。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空间主要指物理空间,如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空间功能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图书馆员提供各项服务。与传统图书馆空间不同,“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智慧型图书馆更强调空间的智能化、人性化,注重与读者的双向交流和沟通。

2 “人工智能+”視域下智慧型服务空间的构建原则

“人工智能+”视域下智慧型服务空间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以先进技术为主导,以馆员服务为支撑,以个性化服务为内容,详见图1。

2.1 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

智慧型服务空间的构建目的就是满足读者需求。大数据环境下,资源的增长速度超越了传统以纸质文献为主的时代,增加了读者获取资源的难度。首先,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一部分读者缺乏基本的检索能力,难以从大量文献中获取自己所需资源;其次,信息资源良莠不齐,如果读者缺乏辨别能力,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图书馆智慧型服务空间秉承以读者为核心的理念,可以根据读者的个体情况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2.2 以先进技术为主导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转型和升级,图书馆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智慧型服务空间的构建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图书馆将变得更加智慧化和人性化。此外,图书馆可以使用智能系统为读者推荐所需图书资源。

2.3 以馆员服务为支撑

馆员是图书馆提供阅读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图书馆在引进馆员时应将计算机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的人才作为重点。具有人工智能专业相关学科背景的馆员可以为智慧图书馆各项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他们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也更强。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图书馆是以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图书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运用,图书馆的自助设备将不断增多,服务将更加智能化,传统模式下只能通过馆员才能完成的业务如图书借还、读者证办理等都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完成。因此,馆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为读者提供更智慧化的服务。

2.4 以个性化服务为内容

“人工智能+”视域下图书馆智慧型服务空间的构建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前提,因此,图书馆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服务全过程。例如,图书馆可以应用神经网络算法从读者兴趣信息库中读取读者的需求信息,推测他们的意图,并对偏好种类进行标签化处理,以此为依据划分读者群组,同时采用数据预测的方法,对不同标签类别的读者推送内容各异的信息资源[4]。

3 “人工智能+”视域下图书馆智慧型服务空间的构建路径

3.1 提供智能服务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读者更便捷地获取所需资源: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模糊查询的方式匹配到目标资源;另一方面,读者获取所需资源的方式更加便捷。“人工智能+”视域下图书馆智慧型服务空间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智能化,即以读者体验为中心实现服务的智能化升级。例如,西南大学图书馆引入了三台智能机器人为读者服务,机器人不仅能实现前台接待、问路引领、场馆介绍等功能,还能依靠强大的数据库进行图书检索、智能导览、智能互动、知识库问答等,其数据资源涵盖15,000余种期刊、大量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利和科研成果以及其他数据资源,所有资源按周或按月进行更新[5]。

3.2 掌握读者需求

读者需求因其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图书馆需要根据读者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图书馆可以通过目标嵌入、流程嵌入、功能嵌入、情感嵌入、协同嵌入等方式,嵌入读者使用平台的各个阶段,这在深层次上反映了图书馆建设理念的转变,即由被动到主动、由封闭到开放[6]。“人工智能+”视域下,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读者的相关数据,根据基本信息、检索记录、借阅记录等对其阅读需求进行细化,为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3.3 建设智慧服务平台

目前,数字阅读时代已然到来,智慧图书馆也要迎合这一趋势,重视数字阅读资源的购买和共享,使读者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接入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实现不受限制的泛在化学习,同时在平台上完成检索、借阅、续借、收藏等操作,凸显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智能化[7]。

3.4 构建智慧化的“第三空间”

“第三空间”是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在《绝好的地方》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第一空间是指家庭居所,第二空间是指工作单位,二者之外的公共空间如图书馆、公园等是第三空间。在第三空间里,人们的关系更加自由、平等,能夠抛开功利,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畅快交流[8]。“人工智能+”视域下,智慧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将更加多元化,图书馆的定位也从文献收藏中心拓展为信息交流中心。

4 结语

虽然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尚未得到广泛运用,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图书馆智慧型服务空间的构建,图书馆将进一步向智慧化的方向迈进,未来,更多的智能设备将会应用于图书馆各项服务中,为读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 杨树元,杨立军.信息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5.

[2] 我馆与百度公司举行AI(人工智能)图书馆建设合作研讨会[EB/OL].[2017-09-08].http://gzw.lib.whu.edu.cn/pe/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931.

[3] 林黎南.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效能提升路径[J].图书馆学刊,2019(6):31-35.

[4] 王筱雯,王天泥.基于人工智能的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J].图书与情报,2018(3):50-55.

[5] 重庆西南大学图书馆引进智能“三胞胎”[EB/OL].[2019-04-24].http://cq.cri.cn/20190424/473d378d-10e7-9321-eaf9-9f8b87b0c645.html.

[6] 张磊.我国“人工智能+图书馆”研究分析、回顾及述评[J].图书馆研究,2019(3):1-7.

[7] 颜湘原.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的概念、要素与发展路径[J].图书馆学刊,2019(3):5-8.

[8] 上海公共图书馆主动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EB/OL].[2017-11-30].http://www.ce.cn/culture/gd/201711/30/t20171130_27049670.shtml.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图书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图书馆
数读人工智能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