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
2020-12-21范喜萍
范喜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企业应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的整体质量,结合全面预算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企业在后续的经营管理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当前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时面对很多困境,本文主要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
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在企业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企业应根据当前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最有效的管理体系以及管理目标,妥善地制定相应的决策,提高管理的整体效果。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
部分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时,其主要结合的是企业发展的历史成本。然而历史成本与现实成本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也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實施与预算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不够科学。
(二)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设置不够完善
企业在开展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过程中,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却忽略了中长期利益才是企业发展的重点,一味地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速度就无法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没有采取多元化的管理
设置全面预算考核目标时,其目标的设置不够完善,没有考虑到在不同的情况下,其预算管理会存在怎样的改变与怎样的区别,导致目标考核体系的僵化。
二、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对策
(一)科学设置绩效考核指标
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评价共同应用体系时,应坚持相适应原则。即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评体系,两者之间应相互适应,共同满足企业发展的相关目标。企业应始秉承着公平、客观、公开的原则对预算管理以及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无论是评价的流程或者是评价方法,都应该告知企业内的工作人员,防止出现由于工作人员与管理者在进行评价时的方向不同,导致评价的质量逐步下降,同时也应该明确评价的过程中存在分歧是一种必然,在面对问题时,应该共同进行解决。企业管理者应考虑到员工对企业评价过程中的要求,提高评价的整体质量,同时也需要根据企业现行的经济发展状态、企业的运行管理需求进行分析。企业在开展绩效评价体系时,还需要结合我国当前所下发的经济政策以及经济周期的变化,站在年度发展目标上,制定绩效评价方案,始终坚持稳健、稳妥的原则,防止由于评价结果对公众产生误导,或者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其评价的质量相对较差,导致评价的效果在逐步下降。企业在开展评价时,应将评价结果与经营风险相融合,针对每一项评价指标都应该慎重且妥善的考虑,特别是针对一些本身风险相对较大的评价指标以及内容上,考虑到风险的大小以及企业规避风险、面对风险的能力。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时,还需要坚持对等原则,其评价的方法制定与员工的职位应处于相对等的状态,任何一个评价指标在评价员工的工作状态时,都应该考虑到员工所承担的职责与地位,明确员工在工作时的工作状态,同时评价周期也应该进行一定的轮换。评价周期需要结合当前的状态,确保评价指标始终处于相对较强的状态。由于企业在不同阶段其发展的状态、其发展的效果以及经济效益有着区别,评价指标以及评价周期也应该随之轮换。在获取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指标时,应把握住各个不同的指标权重,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做到结合一致原则,对所有的评价结果及时的反映,提高评价的整体质量,也需要选择多种方式共同评价,确保其评价结果始终处于客观的状态。企业管理者还应考虑到绩效评价与全面预算管理之间的联系,在全面预算管理开展的过程中,其包括了预算编制、预算调控、预算考评以及预算执行四个不同的内容。其中预算考评与绩效评价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既能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同时也可以为绩效评价提供相关的数据。绩效评价则可以侧面反映出当前企业在使用预算管理时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为企业下一步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带来最宝贵的经验,同时找到预算编制的相关方向,防止预算管理出现偏差,确保预算管理的质量得到提高,间接说明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在开展绩效评价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结果,更应该追求相关的过程,提高评价的整体质量,做好预警分析,矫正偏差。
(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设置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路设计时,要做到从原始的数据开始收集,综合反映出企业当下的预算状况,也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综合化处理及评价。作为评价委员应将所有的评价资料交给各个不同的管理部门,由部门的管理者结合员工的工作状态,工作总结进行绩效评价,所有的原始数据都应该确保真实有效。原部门管理者在对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总结和分析时,也需要严格的思考员工在工作时的工作积极性,工作主动性,是否有不断努力学习与工作相关的内容,针对员工的状态发布绩效评价结果,并且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时,也需要了解绩效评价的相关内容。绩效考核内容在开展时应重视预算的执行情况,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建设时也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建设环境,内部控制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使用效果以及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在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下,开展预算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宣传,能够结合各类不同的经营报告书进行综合的考评。在面对不同部门、职位考评时应了解内容与内容之间存在的差异,应从上层到基层逐一进行考核。对基层单位进行考评后,需要找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开展预算考核时,也需要了解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与医生控制的效果,及时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申请,同时完善考评的内容。开展预算管理时需要落实宣传以及管理内容。企业还需要定期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理念进行培训,确保全面预算管理机构的职能够充分发挥,而建立绩效考评委员会则需要明确机构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全面预算管理在实施时需要对预算编制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同时分析预算目标是否已经站在了科学的角度进行工作,明确预算分析目标,才能提高整体的战略发展质量,防止企业在设置战略目标时出现了战略目标脱轨的现象。明确数据的精准性同样会影响到企业发展的整体效果。
(三)开展多元化管理
使用全面预算管理时,应制定科学的预算环节以及综合评价目标预算编制内容,分析编制的可行性,同时分析预算编制中的数据是否准确,这些指标能直接判断企业部门的预算状况,同时结合企业的预算数据、企业的发展状态,分析员工在工作时的工作效果。预算执行目标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员工的预算执行态度进行深入分析,了解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并且对财务业绩指标和非财务业绩指标融合分析。以往有部分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时忽略了非财务指标存在的意义,仅仅重视财务指标导致企业的发展质量出现了偏颇,或发展的效果并不完全如人意。在开展预算评价体系时,应结合销售、考核、资金周转等不同的方面。而非财务业绩则是则包括了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企业经营发展方向等不同内容,需要对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进行绩效评价,同时了解在开展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其综合销售收入,销售毛利率以及费用的完成情况等。在使用全面预算考核时,考核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企业内的基层员工,还包括了部门经理、总经理等。预算委员会应对各类不同的业务进行归类,了解到企业预算管理中相关内容,并提高预算管理的整体效果。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评体系时,还需要了解到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要求在使用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评体系时做到全面的看问题,特别是针对绩效评价,应全面评估员工的价值。某一些员工可能由于岗位分配错误而导致自身的业绩不好。或者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全部心思投入到工作中。然而,如果将其进行部门的调离很有可能会出现员工的工作质量得到提升、员工的工作效果的改善,原因是员工的工作方向以及工作的目标存在一定区别。还有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員工在工作时其自身的能力以及工作方式与部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选错了部门,员工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状态同样会逐步下降。当前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应用时,应明确全面性重要意义。第二,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了解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根据绩效考评的目的,对全面预算管理做出精准的发展导向、客观的评价。了解全面预算管理在开展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也同时发现其他竞争者的优点,了解现阶段国内标准以及国际标准,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质量。第三,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应明确无论是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还是开展绩效评价体系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难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速度就会越来越慢。高效益能够让企业资本保值,同时真实地反映企业当前的资产运行效率。第四,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其所要体现的是,企业当前的综合评价指标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应客观分析企业现有的能力,从而科学正确地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时,应将绩效考评体系与全面预算管理相融合,既可以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也能够建立奖惩制度,有效调动员工在日常工作时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魏龙.全面预算管理在南京中心大酒店应用的分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5.
[2]栾翔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融合发展探讨[J].财会学习,2020(10):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