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盐城
2020-12-21
建湖杂技
建湖杂技是一种产生和流傳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境内的汉族传统杂技艺术。历史上,该县庆丰镇的十八个村庄,统称叫作:“十八团”。这里的杂技艺术源远流长。它跟河北吴桥、山东聊城齐名,是中国杂技艺术三个发祥地之一,以具有独特的汉族文化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饮誉中外。20世纪以后著名的江苏省杂技团、盐城市杂技团均源于“建湖十八团”。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淮 剧
淮剧起源于盐阜地区,是盛开在苏北江淮平原上的一朵绚丽之花。虽民间草根出生,从肥田沃地中一路走来,具有质朴凝重的地方色彩和洒脱自然的生活气息,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一百多年来,淮剧名家辈出,好戏连台,先后形成了“筱派、何派、李派、马派、徐派、周派、杨派、李派”等八大流派,成为堪与京剧比肩共荣的梨园盛林,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经过几代淮剧人的艰辛努力,近年来终于以辉煌的成就,跃居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剧种。
董永传说
东台市梁垛镇台南社区系汉代著名孝子董永故里,也是民间爱情故事《天仙配》的发源地之一。2006年,“董永传说”因故事集中完整、历代记载无间断、地名遗址最多、当地民间流传深远等因素,从全国二十多个地方脱颖而出,入选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在东台仍有保存完好的董永祠、董永墓、缫丝井、凤凰泉,孝贤文化也在东台持续传承着。
东台发绣
发绣,原称墨绣,以丝绢为底,以绣针为笔,以精选少女的天然色发作绣线,精工绣制而成,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与其它刺绣工艺品相比,具有用材奇妙、清秀高雅、永不退色、耐腐防蛀、利于收藏等特点。今天的东台发绣题材广泛,古今人物、山水楼阁、飞禽走兽无所不有。发绣艺人们改墨绣为彩绣,融画绣一体,由单面绣发展为双面绣,由单调画面发展为“晕色”画面,现在又发展为双面异色绣。这样的发绣,既有水墨画的韵味,又体现民族风格,色彩斑斓,华丽多姿,巧夺天工,东台也成为“中国发绣艺术之乡”。
东台鱼汤面制作技艺
东台鱼汤面源于清乾隆33年(公元1768年),已有近200年历史,相传是一位出宫的御膳厨师所制,于1915年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1978年被命名为江苏省名点,1988年被命名为中华名小吃,2015年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入选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鱼汤面色香味俱全,汤白质浓,滴点成珠,营养丰富,清爽可口。在汤料上,选用野生鲫鱼、鳝鱼骨、猪骨等熬成汤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活性钙和各种氨基酸的特点。食后不上火、不口干,营养丰富,符合当代人所追求的膳食养生。民间常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
公兴面塑
一小团松软的米面粉、几碟色彩各异的颜料、几把刀口长度不一的小刻刀,这些在普通人眼里再简单不过的东西,到了公兴镇农民的手中,不消一刻工夫就能变成姿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艺术品:孙悟空、鲁智深、十二生肖、圣诞老人、人物肖像、卡通人物等等,你点什么,他们就能捏出什么。公兴面塑是第四批被录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同时也是盐城市唯一参加上海世博会展览的非物质民间文化遗产项目。
淮海锣鼓
“淮海锣鼓”亦称“淮海鼓书”、“工鼓锣”。是江苏省四大说唱艺术之一,是徐、淮、盐、连、宿地区历史悠久的一大艺术曲种。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经形成,其唱腔和表白是淮海戏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淮海锣鼓来源于民间,是土生土长的民间曲艺,独具浓郁亲切的乡土韵味。通过一人的说唱渲染气氛,介绍人物,推进情节,叙述故事,在艺术感染力上更有独特之处,情节感人,其声腔是以海州方言为主演化而来,说唱语言淳朴、诙谐、生动、老少皆喜爱。2011年11月进入江苏省第三批非遗保护名录。
醉 螺
醉螺因酒香浓郁、咸甜适宜、清脆爽口、细嫩鲜美而驰名。早在明代就出现腌制的咸泥螺,后经伍佑合成昌历代酱园腌制师傅的悉心研究,反复提高,创造出由卤制后糖酒泡制的生产工艺,便醉螺天下闻名。《续修盐城县志》物产篇载曰:“而本城之秋,伍佑之醉螺、醉蟹、虾油……尤远近所的焉。”时至今日,两次获“省优质食品”称号,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获盐城市“首届食品风味”奖,获“盐城市名牌产品”称号,获“江苏省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获“江苏名牌产品”等,2006年,“伍佑”牌醉螺被评为“江苏省最受欢迎的旅游商品”“盐城市接待用品”“盐城八珍”,伍佑合成昌醉螺制作技艺现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民画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多是农民自己创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风格奇特,手法夸张。现代农民画综合运用了多种民间美术形式,在创作上借鉴了剪纸、刺绣、蜡染、泥塑、面花、壁画、雕版等手法;在内容上多为农民群众日常所见的青砖磨花、龙虎等动物变形,以及绣花鞋、虎头鞋、枕头顶、彩灯、龙舟等民俗制品,主题上多表现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寄寓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祝福。射阳县是国家文化部首批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农民画)之乡”,获列江苏省人民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先后获评江苏省对外交流示范基地、省对外交流示范项目。
(责编 郭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