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回归初心

2020-12-21何文明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何文明

【关键词】教学比赛;比赛目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76-0070-02

近日,笔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位校长分享的消息:“为做好2020年某市职业学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服务工作,学校教职工不辞辛劳,冒着酷暑一直忙碌着。”我在图文消息后面点了个赞,这才是大赛应有的样子!据了解,这次培训既是对全市中职学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又是为参加下半年该省组织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比赛做准备,是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比赛初衷的重要举措。

现在职业教育的比赛很多,比赛多说明职业教育开始由数量规模向质量内涵发展的方向转变。但是,比赛太多太滥,又会对教育教学工作造成干扰。比赛中片面追求高大上,导致表演的成分越来越重,偏离了比赛设计的初衷。比如一些参赛作品看起来很精致,但实际教学中很难复制,甚至根本不可用;有的参赛选手为了录制一段完美的教学视频,把学生当作演员反复排练;更有甚者,为了追求所谓的理想教学效果而违背教育公平原则,只挑选部分学生参加课堂教学录像,将一些不能很好配合教师教学的学生排除在外。

如果不正确认识比赛的意义,不改革相关竞赛机制,愈演愈烈的大赛活动以及片面的功利观和政绩观,极有可能将比赛引入误区。因此,职业学校须认真反思,重新审视大赛意义,端正参赛态度,让大赛回归到比赛的初衷上来。

一是让比赛回到“促学”的初心上来。教学能力比赛的重要目的是“以赛促学”,而“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能力比赛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有了学生,教学设计才会站在学生角度去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让不想学习的學生爱上学习,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学得更快更好,让课堂教学由低效向高效迈进。不忘记“以赛促学”的初衷,就要换位思考,从“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特别是要精准分析学情,找准学生学习的认知起点,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寻求更好更快捷的教学方法,并且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让班上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同时,大赛评委在评审时也要有学生意识,要站在学生角度和职业学校实际审视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是否可行?避免评审时只见教师不见学生。

二是让比赛回到“促教”的初心上来。教学能力比赛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以赛促教”,即通过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备赛过程中反复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反复磨课,确实可以更新教学理念、扩大教学视野。但是,目前也出现另一种倾向,如为了确保取得好的比赛名次,有些学校往往指定教师参赛,导致大赛举办方希望通过大赛提高整体教师的素质和促进整体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没有达成。为了避免大赛成为少数优秀教师的“游戏”,在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比赛的同时,要特别重视校级层面的比赛。如果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选拔赛旨在选拔优秀教师的话,那么学校层面的比赛则是面向全体教师普及教学改革理念的极好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校级层面的比赛往往比省、市和国家级比赛更重要。因此,教学能力比赛要强化校级层面的比赛,如把是否组织校级比赛作为参加上级比赛的必备资格条件。报名时可提供校级比赛的方案、结果通报及相关图片音像资料,将“以赛促教”落实到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校课堂教学这一环节。

三是让比赛回到“促改”的初心上来。教学能力比赛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以赛促改”,即通过教学比赛引领学校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能力比赛的引领作用具体体现在比赛的方案上,如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入、国家教学标准的落地、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引入、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有效应用、教学团队的建设以及项目式、模块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都是教学能力比赛中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正因为比赛方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能为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因此,基层学校要以比赛为契机,以方案为引领,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将大赛理念和要求落到实处。显然,如果只是为了名次而比赛,只指定个别教师参加,比赛方案中提出的要求是很难全面推广和落实的,“以赛促改”的目标也会形同虚设。

当然,为了让大赛回到办赛初衷上来,也要避免为了追求场面的轰轰烈烈而忽视竞赛的质量。如2019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在限额报名情况下,收到的参赛作品多达791件,但是具体分布到课程和专业的数量却很少。以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组为例,涉及的课程包括德育(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5类)、语文、英语、数学、公共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化学、物理等9个课程门类。有的课程参赛作品数量极少,如物理仅1件、化学3件,最多的语文也只有22件。由于参赛作品量多面广,比赛分组时只好依据作品数量拼凑分组,这就给评审工作带来了麻烦。同一个组内可能有英语,也可能有公共艺术,还可能有物理化学,而评委中既懂英语又懂物理还懂公共艺术的可能只有极少数,即使同一组内的评审也很难从学科角度做出专业判断和指导。所以,笔者认为比赛不必贪大求全,也不必将所有学科和专业集中在一年开展比赛。为了更专业,也为了同一学科或专业的同行能更好地交流展示,可以学科和专业为单位分别举行,也可以采取隔年举行的方法,如今年举办语数英等学科或专业的教学比赛,明年则举行物理化学等学科或专业的比赛。这样针对性更强,能让同一学科或专业的教师参与面更广、交流更深入。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策略分析
“以赛促教”学习方式在足球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
敢拼才会赢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软件人才培养“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以赛促学导向下,关于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