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幼师生思政课项目化教学设计的思路与实践

2020-12-21栗莎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7期

栗莎

【摘 要】本文阐述中职幼师生思政课项目化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以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为例,论述“时代导航,生涯筑梦”“立足专业,谋划发展”“学会学习,终身受益”“规划生涯,放飞理想”四个专题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实践,根据项目化教学设计将每个专题的教学分为教学目标、议题、任务、环节(分工)、评价五个部分。

【关键词】中职思政课 幼师职业素养 项目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6-0109-03

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培育培养和学前教育行业整体水平。中职学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阵地,将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入中职幼师生职业素养培育,有利于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承担学习任务,养成独立思考、互相协作的学习习惯,最终达成提高幼师生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本文根据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大纲与教学标准,结合幼师职业素养要求,探讨思政课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力求为社会培育高素质幼教人才。

一、中职幼师生思政课项目化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

2020 年,教育部颁布中职学校思政课程标准,将有关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调整为“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职业道德与法治”,进一步强调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培育目标、内容等也更加具体化。幼师具有独特的职业特点,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有较高要求,通过实施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分工合作、交流互动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出质量更高、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幼教人才。

根据项目化教学特点,结合中职幼师生实际,基于幼师职业素养培育的中职幼师生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将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为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实现课堂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成果亮起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在感受中认同,在认同中体验,在体验中践行”。

(一)确定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学生认知能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等因素来具体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版)》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精神教育”,同时提出具有职业精神素养的学生,应能够正确认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国家以及人生发展的作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中职幼师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维活跃但理论基础薄弱,行动能力强但实践经验欠缺,对人生、社会、职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中职幼师生教学总目标和具体课程目标需要根据以上因素进行科学制定。

(二)设计教学内容。中职思政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部分内容,其中两部分涉及职业素养培育内容,体现中职学生特点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模块包括“时代导航、生涯筑梦”“立足专业、谋划发展”“学会学习、终身受益”“规划生涯、放飞理想”等教学内容。“职业道德与法治”模块主要有“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境界”“遵循法律规范”等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幼师职业特点和职业素养要求进行思考与设定。

(三)组织课程实施。课程组织实施是一个包含议题、任务、内容、实施环节、评价的系统过程。中职思政课程中应根据具体需要培养的职业素养内容设定议题,在议题引领下进一步明确具体教学任务、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做出教学评价。见图 1。

项目化教学最大的特征不是依赖学科体系,而是通过整体、连续的职业“行动”过程来学习,与典型工作任务紧密相关的职业情境成为确定课程内容的主要的参照体系。项目化教学重在利用真实场景或模拟真实场景,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分工合作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探讨和思考,最终实现思想深化和能力提升,完成教学目标。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与课程标准是统一的,且更加注重与实际相结合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是一种实效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四)课程质量评价。课程质量评价既是课程实施的一部分,也是整个课程实施效果的总体评价。课程质量评价需要坚持导向性、整体性和发展性。见图 2。

评价需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倡导多元主体评价,注重多样化的评价。课程实施效果主要以中职生思政课程标准中设置的两个水平为评价标准,水平 1 包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特点和发展现状,初步确立符合个人实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发展目标”,“了解、关注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懂得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应立足社会发展和本人实际的道理”,“了解专业学习、社会实践与职业素养提升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职业行为养成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举例说明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素养要求,懂得践行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必须从日常生活中做起的道理”等。水平 2 包括“能够将个人专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目标相融合,能自觉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设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发展目标”,“能够从实際出发,全面分析社会和个人主客观条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以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

二、中职幼师生思政课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实践

根据中职学校思政课程的内容和标准,以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为例,以其中“时代导航,生涯筑梦”“立足专业,谋划发展”“学会学习,终身受益”“规划生涯,放飞理想”四个专题教学内容为例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主要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版)》,根据项目化教学设计需要,每个专题的教学包括教学目标、议题、任务、环节(分工)、评价五个部分。

第一,每个学习专题都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统领整个专题的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目标是专题教学的总方向,是议题、任务、分工等教学步骤设计的基本根据,也是教学评价的最终依据。根据幼师职业素养要求、学生认知能力、教学内容等要素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

第二,为达成教学目标,在每个专题中设置 1~3 个教学议题。教学议题起到统领教学各要素、引领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关键作用。开展各专题的教学,需要设计好议题并围绕议题开展教学设计。

第三,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具体、可操作、可达成的任务目标。同时,确定学习任务完成的主要方式,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指导。

第四,设计教学環节,明确任务分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任务完成过程当中,独立思考、分工协作,体验教学内容,产生学习感悟,养成科学系统性的思维习惯。

第五,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以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形式对学生学业成果进行科学评价,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指导。

表 1 提供的项目化教学设计仅是上述课程内容设计的具体化,希望能为同类课程提供参考。

当前,社会对幼教人才需求量大,且更注重人才质量。为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优质幼教师资,中职幼师生思政课教学应更为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创新性地运用多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更加详细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政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不断提升学习效果,以达成教学目标。幼师职业素养培育不仅是一个理论学习的抽象过程,更是学生全程参与的体验式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切身体会教学内容,并不断内化和巩固职业精神。项目化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全过程,通过实际参与、切身体验掌握学习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未来,还应进一步深化中职思政课项目化教学研究,不断强化教学的实效性,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幼教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钱存阳.项目化教学培养大学生系统实践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

[3]黄晓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思政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5).

[4]谢晶星.广西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现状调查与对策——以广西部分中职学校为例[J].广西教育,2020(4).

[5]顾佩华,胡文华,林  鹏.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以幼师隐性职业素质培育为导向的中职德育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研究”(GXZZJG2019B133)。

【作者简介】栗 莎(1987— ),女,汉族,籍贯山西阳泉,硕士,高校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