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今日谈”专栏小言论的文体属性
2020-12-21李会敏
【摘要】《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是专门刊发专栏小言论的栏目,自1980年1月2日设立以来一直深受读者喜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随机选取了“今日谈”栏目刊发的635篇专栏小言论为重点研究对象,对“今日谈”专栏小言论的文体属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知“今日谈”小言论属于微型新闻评论文,具有新闻性、引导性、微型性、群言性等特点。
【关键词】今日谈;小言论;文体属性
“今日谈”是《人民日报》专门刊发小言论的栏目,自1980年1月2日开设,固定地设在的要闻版,是版面空间最小而地位又十分显要的群众化新闻论坛,被称为“方寸地里的常青树”,40年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今日谈”栏目刊发的专栏小言论不仅是众多小言论写作的典范,更是以其微小的“身材”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文章将对其文体属性进行分析。
文体是文章体裁的简称。文章体裁是对文章体式形态的一种描述,是文章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一种具体样式。[1]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文体可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照表达方式分,可分为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每一类文体都具有相对稳定的形式规范和法则,对属于这类文体的文章的语言、结构、内容构成等有着特殊的规范和要求,使该类文章具有区别于其他文章的特性。因此文体不仅是文章归类的问题,它对文章的写作和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研究“今日谈”小言论,首先应明确其文体属性。
宏观上,“今日谈”小言论属于议论文范畴。
议论文是文体的一种,是作者对某一事物或问题的看法,用说理的方式表达出来;往往通过阐发、论证,作用于读者的理智,从而达到宣传自己观点的目的。[2]从这一概念可知,议论文的写作包含两个要点:一是用说理的方式表达看法,二是写作的目的是说服读者。符合议论文这两个要点就可以推知该类文章属于议论文。
首先,“今日谈”小言论符合“用说理的方式表达看法”这一要点。
这个要点包含了议论文的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今日谈”小言论是通过分析新闻事件表达意见的文章。其中,表达的意见就是它的论点。“今日谈”小言论的论点表现为对新闻事件的判断,或是对新闻事件本身的性质、原因、结果的见解、看法,或是对新闻事件背后意义的思考。由于“今日谈”小言论形式短小,因此论点在文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或在开头或在结尾,位置明显,观点明确。甚至有时标题就是其论点,如《责己从严才有公信》《改革防止片面解读》《最好的关爱是陪伴》等标题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论据是论证观点的事实材料或理论依据,在“今日谈”小言论中也是如此。“今日谈”小言论中作者对新闻事实发表意见,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事实胜于雄辩”,有些道理很难用理论来说明,此时就需要通过摆出一些充分的、针对性强的事实来证明观点,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但只有事实没有理论同样不具说服力,因此还需借助被读者接受为真的信念、道理,如广为人知的名人名言、民间谚语等来以理服人。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今日谈”小言论具备了论点和论据,势必需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议论文有多种论证方法,“今日谈”小言论由于自身篇幅限制,运用比较多的论证方法是事实论证、理论论证、比较论证以及因果論证。“今日谈”小言论想在短短的三五百字之内将论点评论清楚并非易事,因而需全面考虑,以突出论点为原则,选用合适的论证方法。
综上,“今日谈”小言论在形式上包含了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符合议论文概念中的第一个要点。
其次,“今日谈”小言论符合议论文“说服读者”的写作目的。
议论文写作并不单单是为了发表意见,传达主张、阐明道理,更是为了在发表意见、传达主张、阐明道理的基础上,来说服读者,使其接受文章中的观点。[3]这是议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今日谈”小言论通过分析公众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得出对该事件的理性的看法、判断,并适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其最终的目的也是要将对新闻事件的判断、看法传达给读者,并希望得到读者认同,说服读者接受其观点,并通过提出的建议、对策给读者以思想、行为方面的引导。由此可知,在“说服读者”这一写作目的上,“今日谈”小言论与议论文是相吻合的。
因此可以确定,“今日谈”小言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微观上,“今日谈”小言论属于议论文中一支——评论文。
评论文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是偏重于针对具体事实或现象进行裁判、评说的文章。议论文相对于评论文,说理的范围要更广泛一些,既可以是事理,也可以评事实。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指出,“论”着重于发挥理论,“说”偏重于打动人心。《说文解字》中提到:“论,议也。……‘论比较偏于理论方面。至偏于裁判方面的则日‘评”。[4]评论文就是以具体事实、现象作为基础,偏重于“评”的议论文。“今日谈”小言论符合评论文的这一特性,属于以具体事实、现象为由头,进行判断、评论的议论文,所以可以推知它属于议论文中的一支——评论文,且具有以下属性:
一、内容的新闻性
“今日谈”小言论主要是针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发表看法,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其内容的新闻性特征明显。这里的新闻事件主要指新发生的热点、焦点性新闻事件,或者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概括来说,“今日谈”小言论的新闻性包含三个要点:
一是评论事件具有时效性,即评论事件是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在时间上或者是在大多数读者认识上是新的。2020年全世界都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袭击,1月末武汉因疫情封城,全国各地通过各种方式支援武汉支援湖北,共克时艰,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谣言令大众迷惑。因此,“今日谈”栏目迅速反应,于1月28日、1月30日分别刊发了《别让谣言跑在科学前面》《隔绝疫情,凝聚真情》两篇文章,对上述事件进行评论,倡导科学防疫,稳定民心,肯定了中国人民当此之时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真挚情感。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各个比较重要的节点,“今日谈”都及时反应,在疫情严重物资紧张之时,2月1日刊文《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保障》;在疫情攻坚阶段,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力量防控之时,3月1日刊文《协力筑牢基层防疫墙》;在因为疫情全国都非常紧张的形势下,为坚定信心鼓舞斗志,“今日谈”3月5日刊文《从磨难中奋起》;3月末疫情防控出现好转,全国开始进入复工复产阶段,3月23日、3月31日,“今日谈”分别刊文《让返岗复工的路更温暖》《推动复工复产要“精准用力”》;随着疫情的好转,人民群众对疫情的警惕性开始有所放松,为提醒大家避免疫情反弹,3月30日、4月8日、4月13日“今日谈”分别刊文《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打开通道不等于解除防控》《疫情防控要“坚持再坚持”》;在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为帮助湖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各主流媒体纷纷联合电商“带货”,5月6日,“今日谈”刊文《“为鄂下单”彰显深情》对主流媒体为湖北“带货”、全国人民为湖北“下单”这种守望相助的真情给予了肯定。通过疫情期间的一系列评论主题可见,“今日谈”小言论具有紧跟形势、及时发声的时效性。
二是评论事件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今日谈”小言论将这类问题作为评论对象,切中读者心理,言读者所欲言、未言之言,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表达观点,引导受众,可以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中国举行,这一体育盛事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到10月27日闭幕,中国队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奖牌榜的第一名,全国人民都为之振奋。对此“今日谈”专门刊文《用汗水成就人生金牌》,就这一喜事进行了评论,对运动员们辛苦付出、勇攀高峰、追逐梦想的精神进行了赞扬,引导广大受众学习运动员精神,为梦想而不懈努力。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小康”俨然成为了这一年的关键词。围绕这两个关键词,2020年1月25日,“今日談”栏目连发两篇小言论,《最是“牵挂”暖人心》记叙了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走进曾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问冷暖、看变化、听民声,生动论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姓安危冷暖的牵挂。《笑脸是最好的回答》对曾经的贫困村“荒茅田”改名“花茂村”这一事件进行了论述,充分论证了“政策好不好”最终还是要看百姓的笑脸这一有力回答。
三是评论事件具有普遍意义。“今日谈”小言论的评论事件不只是热点、焦点事件,对公众、对社会、对国家具有广泛影响、普遍意义的事件也是“今日谈”小言论的评论对象。2016年6月9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有着深刻的纪念意义,寄予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情感,有包粽子、赛龙舟、做荷包等丰富的民俗活动。然而现今的年轻人对于端午节,对于悠久的传统文化,却逐渐淡漠、式微。失去传统文化,国家、民族就失去了灵魂。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心、关注。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今日谈”栏目刊发了题为《让端午实现“年轻传承”》的小言论,借端午节这一由头,直指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语重心长,意义深远。除文化传承外,还有一些像安全、环保、“四风”等关涉国计民生的问题等也都是“今日谈”小言论常见的论题,将它们作为评论对象,对于人民、国家、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目的的引导性
“今日谈”小言论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引导性。引导性是指“今日谈”小言论常常站在社会的、全局的角度,以冷静、客观的视角对出现的社会问题、现象进行分析,阐述观点,揭示事件的本质,给人以思想启发或者是带领、促使读者向着某个方向努力。这个特点与《人民日报》的党报性质、地位是一脉相承的。《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代表党和政府发声,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导向性,其评论文更是体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形式之一。“今日谈”小言论几乎每天一篇,堪称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它可以迅速地对社会新的事件作出反应,并旗帜鲜明地阐明立场,积极宣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帮助公众明辨是非,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引导社会共识。2015年9月11日有网友爆料,一对情侣在故宫具有300年历史的大铜缸上刻字“秀恩爱”,此事被爆出之后随即引起公众的不满,大家纷纷批评这对情侣的不文明行为。9月14日《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针对这一事件刊发小言论《请为文明“站出来”》,针对小情侣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批判。同时又进一步深入,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在情侣刻字时,为什么没有人出来阻止?这一问给义愤填膺的人们心头一击,促使其进一步思考:面对不文明行为,难道能做的只有批判吗?最后,作者明确提出论点“请为文明‘站出来”,鼓励公众在面对这种“不文明”现象时勇敢站出来,发挥了小言论引导公众行为的作用,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形式的微型性
“今日谈”小言论的“小”首先体现在形式上,篇幅短小。不同于其他评论的长篇大论,小言论的字数限制在三五百字之内,短的像《群众是面镜子》(2013年7月4日)加标题只有227个字,不到300字,长的如《为“光盘行动”叫好》595个字,600字不到。形式短小,内容精干。
虽然“今日谈”小言论一事一议,在小处立论和选材,篇幅短小,但它通过“一些细小而典型的问题或现象展开思想的脉络,进而引向恢宏,使人们能够从某一细小的问题或现象中看到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5]开口小,但是立意深,以小见大。如2014年11月6日刊发的小言论《一元钱的文明》,这篇小言论将“一元钱”“一脚刹车”这样小的新闻事件作为评论对象,最后揭示的事件背后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全文只有400多个字,字少:“一元钱”“一脚刹车”,事小。但其主题却是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的大问题,涉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操作,并在文末提出了中肯建议,言少意深。再如小言论《上好历史这一课》,由开学第一课说起,用308个字来说明了历史教育的重要;《多向群众解释“为什么”》,全文301个字评论了政府工作人员在落实政策过程中应注意对群众态度的严肃问题,等等。这些小言论用简短的文字传递了积极的社会正能量!
四、主体的群言性
《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多由编辑部执笔,代表本报立场,而“今日谈”小言论的作者队伍则十分广泛,由来自各种阶层、四面八方的人构成,无论是领导干部、社会名人,还是普通百姓,都有可能成为“今日谈”小言论的作者。如老一辈的中央领导胡乔木同志,就多次为“今日谈”栏目写稿。另外作家夏衍、经济学家于光远、民主党派领导人孙起孟同志等知名人士都曾是“今日谈”小言论的作者。除了名人,“今日谈”小言论的作者更多是普通百姓。2019年4月“今日谈”栏目共刊发11篇小言论,这11篇小言论的作者均不相同。由此可见,群言性是《人民日报》“今日谈”小言论的一大特色。群言性的特点体现了《人民日报》“开放办报”的大报胸怀。尤其在现在网络发达,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群言性”特点彰显了言论自由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人民日报》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大报风范。
参考文献:
[1]陈果安,何纯,王定.写作学基础[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3:45.
[2]胡忆肖.文体写作[M].郑州:文心出版社,1985:12.
[3]王芸.我国现代议论文写作观述评[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14.
[4]裴显生,尉天骄.基础写作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4:299.
[5]赖龙光.浅谈新闻小言论的写作[J].新闻窗.2002(06).40-42.
[6]马立诚.“今日谈”断想[J].新闻战线.1995(06).
[7]黄家雄.升华——“今日谈”小言论的写作艺术[J].新闻采编.1994(05).
[8]董方,言论当学“今日谈”[J].报刊之友.2001(06).
[9]张璀,宁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谈“今日谈”的群众性[J].新闻与写作.2003(01).
[10]王震彩.从“今日谈”看评论的以小见大[J].新闻采编.2007(01).
[11]孙玉双.浅谈人民日报“今日谈”的特色[J].当代传播.2009(02).
[12]程少华.《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方寸地”里的“常青树”[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4-08-12(007).
[13]林大椿.新闻评论学[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2.
[14]余国瑞,彭光芒.实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5]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李会敏,天津法官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