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五位一体”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探究
2020-12-21谢亚敏
【摘 要】本文阐述构建“定位—内容—形式—评价—保障”等“五位一体”的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论述实施路径: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科学的阶段性的思政课教学目标;结合阶段性教学目标整合课程资源,确定模块化教学内容;创新思政方法,提高中职思政课效果;以能力为核心,改革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贯彻全方位育人理念,保障思政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 思想政治课程 “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6-0029-03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总体目标,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需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围绕培养合格的企业员工这一中心环节,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水平下,制定科学合理的阶段性培养目标;按照“入格—合格—品格—风格”四格递进的教育理念,重新整合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依据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理念,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打破“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模式,采用多元评价,激励引导,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学校、家庭、企业横向联系保障机制,形成全方位育人体系。其中,定位是根本,内容是载体,形式是手段,评价是引导,保障是重点,从而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具有可操作性的“定位—内容—形式—评价—保障”等“五位一体”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
一、中职学校“五位一体”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理念
中职学校“五位一体”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理念是:一是满足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需要,保障学生健康成长。针对学生不同职业的特点和具体需求,制定科学的阶段性培养目标,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体现中职思想政治的完整性、连续性、渐进性和层次性。二是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多样化教学。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人格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他们的主动意识,使学生在体验中得以成长和发展,更加自觉地探索、学习。三是改革教学评价机制。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把“重平时、重实效”的思想意识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建立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四是贯彻全方位育人理念。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企业等相互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在抓好学校教育的同时,为中职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教育成长环境,形成多方合力,共同保障和促进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中职学校“五位一体”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实施路径
(一)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科学的阶段性的思政课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 年修订)》提出:“德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熱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通俗地讲,德育课教学的总目标就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中职新生入校常规情况、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及成长规律的实际,遵循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总体目标和学生在校两年德育不断线的原则下,合理分解思想政治课程总目标,按照“入格—合格—品格—风格”四格递进的教育理念,按照引导学生成人、教会学生成事、培养学生成才、激励学生成功的递进顺序制定阶段性思想政治培养目标,有效克服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上的标杆过高、不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难以形成其自身的行为动机和道德素质等问题,从总体上解决好“培养什么人”这一首要问题。
(二)结合阶段性教学目标整合课程资源,确定模块化教学内容。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版)》课程方案,有效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和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将目前使用的四门课程教材《道德法律与人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生涯规划》及选修课教材《就业指导训练教程》《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指导》《工匠精神读本》《心理健康教育》等,在核心内容不变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重新梳理、精心挑选,将课堂思想政治与校园和社会上的常规的大型主题活动相结合,增加富有时代感的内容,按照“入格—合格—品格—风格”四格递进的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整合成以下四大基础模块(见表 1)和拓展模块(见表 2),按学期分年级有针对性地进行模块化教学,从根本上解决“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第一学期,“入格”教育。该阶段学生刚刚入校,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存在一个适应过程,再加上中职生源多来自中学的学困生,学习缺乏目标,还有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因此,该模块侧重习惯养成教育,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军训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纪律、卫生、劳动、学习等习惯,初步树立人生目标和理想、信念。主要是角色定位、勤勉自律,突出的是入学适应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基础文明教育、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制教育等,培养学生纪律意识,提升其公共修养。
第二学期,“合格”教育。该阶段学生的专业学习趋于稳定,并逐渐培养了职业兴趣,但他们不熟悉所学专业的合格企业员工的基本标准,对个人应当履行的义务和所担负的责任缺乏应有的认识与了解,在人际交往、抵制不良诱惑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等。因此,该模块侧重能力培养教育,首先,引导学生学会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现实社会,活学活用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其次,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特点和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再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最后,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第三学期,“品格”教育。该阶段学生通过跟岗实习的形式开始接触社会,接触未来的工作岗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安全、心理、权益保障、实习效果等问题。因此,该模块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自己与整个社会,了解现代企业知识、就业理念、劳动合同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教育等方面知识。
第四学期,“风格”教育。该模块侧重学生的个性和人生意志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张扬其个性特长,具有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与实现目标和理想的恒心,立志成才。因此,该模块内容主要包括确立方向、把握机遇、就业、择业、创业教育、创业指导、求职心理准备与调适和求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知识,以确保学生在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准备接受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挑战中,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合格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三)创新思政方法,提高中职思政课效果。根据中职学生的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和不同阶段学习、生活的特点,依据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课前导学案,课中导学习,课后导拓展”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体验、实践与反思,帮助他们确立社会意识形态主体和对党和国家的认同。
首先,运用云班课或超星学习通等学习平台完成课前教学任务。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依照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学生分配学习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开展学习,利用观看、制作微课视频、绘制思维导图等形式,让学生完成平台中的导学题目,这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提高参与率。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确立课中授课核心点及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果。
其次,在体验式的行动导向教学中实现课堂互动。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企业需求进行授课,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教师为一些教学内容指定方向和计划,利用视频、游戏、模拟场景、案例讨论、辩论等教学方式在小组中开启对各个模块教学资源的自主探究之路,从“你要学”变为“我要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最后,借助互联网平台完成课后作业。根据授课内容,利用云班课或超星学习通 APP 等学习平台,拓展学习内容。课后任务下发后,教师不仅能利用后台数据随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及知识掌握情况,统计出错题集中项,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知识的缺陷,而且还能够使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这改变了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答题效率和学习效果,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以能力为核心,改革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立足学生实际,以思政教学评价机制创新为切入口,从全面科学、激励引导等方面入手,倡导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第三方评价以及教师、家长、企业参与的多主体评价机制,多角度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探索建立适合中职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具体而言,要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明确思政课程期末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构成比例为 7∶3,即平时表现占期末总成绩的 70%,卷面成绩占期末考试总成绩的 30%。
其次,細分平时成绩的考查。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和学生管理实际,除了把思政课教学效果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外,还应将思政评价内容细化为学校、家庭、企业等模块,涉及纪律、劳动卫生、宿舍、操行、考勤、学业成绩、顶岗实习、在家表现等 8 个方面内容,包括自评、生生互评、家校企共评等。变单纯的阶段性评价为过程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变单个的评价主体为多元化主体,变单一学习,单一的课内、校内为向综合、课外、校外延伸。通过综合式评价,帮助学生找优点、找自信、找差距,引导学生扬长避短,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
最后,打破传统考试方式。应摆脱教材固定模式,打破传统考试方式,结合社会、学生生活与学习状况实际实现测试内容的开放化和多元化。通过开放的试题,学生突破教材的限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挖掘他们的思维潜力。
(五)贯彻全方位育人理念,保障思政教育效果。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模式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由传统的“书本—教室”的校内模式逐步走向多元和开放。这就要求结合中职学校特色,构建学校、家庭、企业教育等全方位育人理念,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推进思政教育的社会化,真正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以学校思政为主导,发挥学校的引领作用。在思政体系中,学校思政是核心。因此,要把学校思政建设摆在职业教育改革的突出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创新开展好文明风采活动,建好用好网络德育阵地,强化学校文化育人功能,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等,树立“综合育人”意识,真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育人格局,让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健康地成长。
其次,以家庭教育为基础,推进家校互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立德树人的教育基础是家庭教育。想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就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方式、方法,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吸引和吸收学生家长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和培养中,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确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优势互补,只有家校配合,形成有机合力,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最后,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推进思政教育社会化。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职学校的不断推进,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以校企合作为契机,从学校延伸到企业与社会,从书本、教室走向真实的生活中,以此完成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的对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探索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思政社会化新途径,拓展学校与社会层面的双向共建成为创新思政模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朱静霞.中职德育课以人为本教学模式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7(11).
[2]印海燕.中职德育课“以人为本”模块化教学模式评价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
[3]张宏阁.中职德育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2016(3).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中职院校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为例”(GXZZJG2019B05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亚敏(1980— ),女,汉族,籍贯河南驻马店,硕士,高级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工业技师学院,研究方向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