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研究

2020-12-21刘玉蛟

建筑与装饰 2020年32期
关键词:设计要求中小学建筑设计

刘玉蛟

摘 要 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中小学建筑设计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长远发展,同时,学校的建筑设计布局在城乡规划设计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论文总结了中小学建筑布局设计的要求,并对中小学建筑设计的理念、设计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小学;建筑设计;建筑布局;设计要求

引言

建筑是融合了艺术,生活等多样化的内容,同时建筑也可以很好地寄托人们的心理感情,文化在整个建筑设计中能够展现整个建筑的灵魂,使得整个建筑物更加的富有特点,同时学生生活在如此美好的建筑物中,也有利于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和生活。当学生远离了校园生活之后,每当看到学校富有特色的建筑,就会勾起学生相应的回忆。有国外学者曾经说过,学校的建筑物直接影响了师生的心理,道德,智力的发展。我国也逐渐地对学校的建筑开始加以关注,并将其作为现代建筑中的重点内容。

1基于创新角度的学校建筑设计特点

①以使用者为导向对学校建筑进行设计,需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在设计时要以学生为本。在设计初期,设计人员应加强对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对学校建筑的诉求。同时,还要考虑建筑与周边居民之间的关系,将学校建筑设计成能够服务居民、开展终身教育的场所。最终设计成的方案应经过多重科学论证,要能够使校园建筑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结合,为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场所,并使其成为校园环境的主人。②具有生态设计特征生态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当前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贯彻和落实的理念之一。生态化设计与创新设计具有内涵上的一致性,生态化设计也是校园建筑创新设计的重要发展动向。基于生态设计理念,在对校园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关注对自然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在设计建筑朝向时,也要充分地考虑建筑节能效益。

2中小学校建筑设计

(1)绿色设计。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对环境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校园设计也不例外。改善校园环境最主要的任务是实现绿色建筑设计。所谓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指的是在进行学校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运用绿色生态技术优化校园的环境,结合现有资源和条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实现周围环境与学校建筑的和谐统一,保护好原有生态系统。简言之,即节约能源、节约材料、节约空间。同时,在设计与规划中,还要考虑校园环境的健康性和舒适性,以更好地保障校园环境的宜人化。因此,现在的中小学校绿色建筑更多地体现在学校地主体以及师生的感受,应提供给他们更加健康舒适的环境,在这个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做到能源节约与环保。所以,绿色建筑在中小学建设中十分重要。

(2)整体造型设计。设计造型充分体现中学生的特性,富有创新及时代气息。①正对主入口仪式感广场的科教综合楼和教学办公楼形成半围合之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建筑细节上采用了斜向体量、悦动的色彩、错落的百叶寻求统一感,又根据各组建筑的特质进行变化。而科教综合楼的外立面将采用刻字石材隔板点缀,不仅体现校园文化气息,同时也使入口展现出较强视觉冲击力。②教学楼交流连廊于校园主轴线正中,强调均衡和对称。立面正中设计了多层级的进退关系与大量的架空空间,强调了视觉中心,丰富了建筑立面。其中小面积运用了玻璃幕墙,使建筑通透灵动。局部点缀的窗花图案,更增加了校园建筑的文化感。③东侧的教学组团通过局部彩色墙面和木质格栅的设计,增加了建筑的亲和力。点缀在立面上大小各异的空洞设计极具趣味性。④体育综合馆临路布置,成为校园的重要节点。食堂布置在体育综合楼1,2层,风雨操场根据体育館和艺术馆的功能,立面采用干净纯粹的手法,仅通过虚实的对比,使建筑现代而充满活力。风雨操场的斜向体量和开窗,更是增加了建筑的动感。⑤宿舍呼应教学办公楼的设计手法,采用了自由的造型线条,使其不失活泼。并在食堂景观较好的地方加入玻璃盒子,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景观资源。⑥校园建筑整体和谐统一,又不乏有各自的特色。

(3)功能角度。这个角度的创新主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具体来说,需要设计人员考虑学校功能应用中的综合性要求,为新的功能区域规划出个性化空间。例如,在教室布局上,可以采用网络化和团体区域化的设计方法,将教学区域作为一个主体的网络设计区域进行规划,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形成一个能相互联动又独立发挥作用的布局,提高建筑布局的科学性。另外,为了体现出功能发挥的便捷性,建筑设计应考虑布局中的交通因素,一般可选用庭院式的建筑设计模式,提升整个建筑网络布局之间的连通性。

(4)营造自主学习空间。在进行校园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要秉持服务学生的设计理念,尤其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最大程度的满足。基于此,设计人员要在设计教学楼时对各种教学空间进行科学设计,包括书籍阅读空间、科技活动空间、兴趣活动空间、多功能活动空间、劳动与自然科学空间等。通过上述空间的布设,能够突破传统的学习思维状态,帮助学生在更加开放与富有想象力的空间内开展学习活动,从而能够在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空间与传统的教学空间存在较大的不同,设计人员需要积极地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独立的学习空间,并创设相应的实践活动场地,使学生能够拥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3结束语

随着现代人们对于学校建筑的重视,对于学校建筑物中进行相应的建筑文化设计成为了现代设计师需要不断重视的内容,积极的发挥出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功能的同时,更需要重视以学生为本的设计感受,不断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从而使得学生相应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提升,通过学校的建筑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学校的文化,让学生在学校中可以得到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厚萍.中小学学校空间变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2] 徐朝升.学校建筑的建筑文化设计关键分析[J].居舍,2019(18):105.

[3] 韩新齐.经济实用化角度下的学校建筑设计探讨[J].智能城市,2019,5(11):56-57.

[4] 周春贤.体验式学校建筑设计特点及创新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14):41-42.

猜你喜欢

设计要求中小学建筑设计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点支式玻璃幕墙
中职数学“前置性作业”的类型及其设计要求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民用飞机外部标记分类和设计要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