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金钥匙”打开致富门
2020-12-21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建平县委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实施“三个一”产业扶贫工程(一乡一产业、一村一基地、一户一项目),采取“五个一”措施(一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包扶指导、一名乡镇主要领导定责带头、一支“第一书记”队伍挂职协调、一支驻村工作队蹲点帮扶、一名村党组织书记引领推动)统筹推进,夯实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产业根基。
秋阳高照,谷穗金黄,建平县朱碌科镇杂粮种植党建扶贫产业园里一片丰收景象。朱碌科镇依托杂粮种植产业基础,投资1000万元建设杂粮种植党建扶贫产业园,采取“党组织+企业+产业园+贫困户”模式进行经营管理,杂粮种植总面积2万亩,产业园年收益超过100万元,为全镇12个村每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全镇557户贫困户在产业园内实现“双岗双奖一补贴”全覆盖,户均增收1200元。
朱碌科镇杂粮种植党建扶贫产业园是建平县委探索“一乡一园”、推动产业扶贫的缩影之一。目前,全县26个乡镇场和3个涉农街道共建设乡级党建扶贫产业园74个,开辟了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劳务报酬、产业经营等多种增收渠道,累计带动贫困人口2.5万人增收致富。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建平县委将村党组织书记纳入县委备案管理,坚持选能人、用能人,“能人”型村党组织书记占比达98%,“企业家”型村党组织书记占比达39%,配强了扶贫一线“领头羊”队伍。
建平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大力推行“党支部+经济实体+贫困户”模式,引导249个村级党组织领办创办产业基地279个,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所有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50%以上。
10年前的榆树林子镇下窑沟村饱受旱灾之苦,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如何“拔穷根”?下窑沟村“两委”班子成员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设施农业。2010年,下窑沟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惠泽种植专业合作社,筹集资金85万元建起了村里首批温室大棚。通過不断增加投入、扩大规模,下窑沟村现已建成暖棚、冷棚1000余栋,年销售额达3500万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0万元,彻底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为了让贫困户能够有稳定、持续的增收渠道,建平县大力推行“项目到户”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选派干部、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单位的作用,让“硬核”力量进驻扶贫一线。同时,将到户项目建设与共产党员先锋工程紧密结合,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1~2名党员干部“点对点”帮扶,并为4215名农村无职党员设定岗位、明确职责,使全县项目到户12139户,实现户均项目3个以上,形成“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扶贫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