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司令”养蜂奔小康

2020-12-21汤超

蜜蜂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养蜂人蜂场养蜂

汤超

(江苏省射阳县健康路,江苏 射阳 224300)

“汤司令”这个雅号是我养蜂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在一起南征北战追花夺蜜的养蜂朋友们出于对我的尊重而起的。因为我与大家在放蜂这条大道上一起奔跑,共同钻研养蜂技术,在寻找蜜源分布路线和治疗各种蜂病的措施当中,我都处于“组织者、领头雁”的角色。其实,我的真名叫汤超,家住江苏省射阳县一个普通的乡村,我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养蜂专业户。

1 结缘养蜂

在我初中毕业时正逢“文革”,我跟许多学生一样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机会,只能回乡务农。当时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有线广播”,正需要维护广播线路的人员。大队干部认为我年轻,有一点文化,头脑灵活又肯干,便派我去当广播线路的维护员。有时大队里要送个信或通知之类的事也叫我跑腿,就成了“通信员”。

有一天,大队干部都外出了,我在大队房里见到一位外地人,说是从浙江过来看油菜生长情况的。我问“油菜生长有什么好看的?”,来人说“要落实油菜花期的放蜂场地”,我更好奇了“什么叫放蜂场地?”,经来人解释之后才初步了解是来放养蜜蜂采收油菜蜂蜜的事情。我领着浙江人到大队四周油菜田里转了一大圈,他们认为这一大片油菜长得很好,适合放蜂采蜜。

春暖花开,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田里安放着排列整齐的蜂箱(公社的集体蜂场)。养蜂人员非常忙碌,我出于好奇经常去看看,有时还帮着他们做些助手的事情。

那时的有线广播是很“时尚”的,能听到新闻和音乐,丰富农民的文娱生活。而对于养蜂人来说,最关心的是“天气预报”。当我理解了养蜂人的内在需求时,我为他们专门拉了一对广播线,安装了喇叭,照顾他们能及时听到天气预报,管理好蜜蜂,他们极为感动。认为这个“小青年”不错。从此我们建立了友谊。

油菜花开始凋谢,他们要迁走了。养蜂人为了满足我对养蜂的兴趣,送给我一箱蜜蜂。这箱蜜蜂就是我养蜂生涯的开始,当时我只有19 岁!

以后每年油菜开花季节养蜂朋友总会准时来到我的家乡放蜂采蜜。还为我带来了不少的养蜂专用工具和巢础等支持我发展养蜂。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之后,我辞去了维护员和通信员的工作,在家专心饲养蜜蜂。

2 繁殖蜜蜂

20 世纪60 年代射阳县境内的蜜粉源植物很多。每年从5 月份开始有油菜、洋槐、苕子,夏季有薄荷和各种瓜花,秋季沿海一带有着持续2 个月流蜜期的野花生和雁来花。这么多的蜜粉源对我养蜂特别有利,不仅采到了蜂蜜,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蜜蜂繁殖也非常快。在浙江养蜂人的帮助下,经过5 年的努力发展成了20 多箱的家庭养蜂场了。

但,好境不长!当时一个家庭养这么多蜜蜂那还了得,这个“资本主义尾巴”一定要割的!我为了避免“阶级斗争”的压力,想了个“化整为零”的办法,忍痛割爱卖掉了大部分的蜜蜂,让“尾巴”不显眼了,逃避了一场劫难!

改革开放的“春天”来了,政策允许我们这些养蜂人办家庭蜂场(后来称谓养蜂专业户),我的蜂场趁着这个东风“飞跃”发展,迅速扩大。我组织了周边7 个新养蜂的朋友合伙雇用卡车去南方越冬春繁。由于是第一次外出,谁也没有经历过,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干中学,学中干,就这样年复一年,养蜂的收益一年比一年好,蜜蜂也越养越多。

凡是买了我蜜蜂的初学养蜂者多数跟着我一路同行,关系既是朋友又是师徒。我们的养蜂队伍迅速扩大!

3 以师带徒

目前养蜂行业培养新手的模式很多。有学徒向师傅交学费学习养蜂技术的,有学徒不交钱替师傅干活“以劳换技”的,有师傅给学徒开工资,以打工的形式在工作中学习养蜂技术的……总之是师徒双方友好协商,签订合同,诚守信用。

我的做法是:学徒到我蜂场来从不收钱。我分给徒弟数箱蜜蜂供他实习,落实责任,手把手教他,跟着我一起工作。通常经过一年的锻炼都能掌握蜂群的四季管理工作了。年终时,根据徒弟自己管理的数箱蜜蜂的收入多少,双方分成。我保证徒弟在蜂场的收入不低于外出打工的收入,师徒共赢。

学成后,徒弟自己认为可以独立养蜂了,我卖给他蜜蜂,让他自立门户,另建蜂场。成立蜂场后可以跟着我的蜂场一起南征北战。如果遇到困难,我还是一如既往地辅导他。师徒们成了养蜂行业中最好的朋友。如果徒弟认为自己独立的能力还不够,也可以随着我继续养蜂,年终同样可以参加分成。

独立养蜂者,在经济上遇到困难时我也可以支持,扶他一把。40 多年来,在我蜂场学习过的十多个徒弟现都在为养蜂事业奋斗着。

4 专家辅导

我与养蜂朋友们,每年冬天都带上各自的蜜蜂去南方越冬春繁。而后随着蜜源的变迁,逐步向北,追花夺蜜。

二三十年来,每当我经过北京一带采洋槐、荆条、枣花蜜的时候,我都要去北京香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拜访老一辈养蜂专家,请教养蜂难题。我曾有幸见过马德风、范正友、冯峰等养蜂前辈并得到了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他们还送给我不少签了名的养蜂专著。

1998 年我在内蒙古采荞麦蜜失收,蜜蜂采上了甘露蜜,越冬期又遇连续低温阴雨,大批蜜蜂爬出箱门死亡,损失惨重。我带着病蜂标本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见到了冯峰老师,他为我化验,确诊为螺旋体综合症(俗称爬蜂病),还免费给我配了蜂药。按照冯老师的指导,药到病除,蜜蜂恢复了健康。这个经历让我终生不忘,十分感谢!

5 养蜂艰辛

在我外出游牧放蜂的40 多年里,多数徒弟有了自己独立的蜂场,也跟着我一起南征北战,在既辛苦又甜蜜的养蜂征程中成了我的朋友、蜂友,在放蜂的人生旅途中都能同甘共苦。

每到越冬期我们都要带着各自的蜜蜂去南方。来自不同省份的养蜂朋友,过年时都习惯赶到我的养蜂驻地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谈谈当年的收成,说说来年的打算。说来也很有趣,在放蜂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各人都能拿出一手自己的绝活,煮出各自不同家乡特色的好菜。没有吃饭桌子,用蜂箱拼凑。没有凳子坐,也用蜂箱代替。没有酒杯,就用碗畅饮。虽然我们都远离了各自的家乡和家人,但我们围在一起好像蜜蜂越冬抱团取暖那样,其情其景,难以言表!我已经40 多个春节不在家里过年了。但我得到了外乡客地的农民对我们养蜂人的关心和照顾。

在外放蜂,都是随着不同的花期而随时迁移的,每到一个新的蜜粉源场地,不管是森林路边还是山区草地,凡是有花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扎营之地。有时驻地没水,只好去山沟溪边找水源,舀水吃。没电的地方只能用自带的油灯或太阳能板解决夜间的照明。一日三餐皆靠自己炊煮。

生活是艰辛的,事业是甜蜜的。我们养蜂人干的都是“既苦又甜”的事业。不像业外人士想像的“养蜂人四处跑跑,可以游山玩水”。

甜蜜的生活来之不易,一是靠党的政策英明,二是靠自己努力拼搏得来的。

6 勇奔小康

我养蜂半个世纪以来,全家的衣食住行都是靠养蜂收入开支的。我养了蜜蜂,蜜蜂养了我全家。我从一个普通的农户逐步奔向了小康!

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里,我被迫低价卖掉了大部分蜜蜂,后来虽然得到的“第一桶金”在农村宅基地上砌了青砖瓦房,那时引来了四周邻居围观,为我祝贺。但,我的内心非常害怕。怕什么呢?当时怕“富”呀!

后来政策开放了,我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努力繁殖蜜蜂!在我养蜂顶盛时期常年有120~150 个生产群。平均每箱蜂年产蜂蜜50多千克,王浆5 kg 以上,形势大好!在养蜂生产忙的时节,家里人都随蜂场帮忙,全家出力。

从养蜂以来,我先后出售蜜蜂400 多箱。这些收入除了在家乡砌了瓦房外,还在县城买了商品房,培养大儿子大学本科毕业,又买了卡车让二儿子跑运输。目前正在培养2 个孙子读大学。过去用的自行车很少骑了,都换上了摩托车、电瓶车、小轿车了。

我的一家靠养蜂所得衣食无扰,享受着小康的幸福。一家富,不算富,我要带领我的养蜂团队一起奔向小康!在我的养蜂朋友中,已有十多个家庭基本上都已达到了小康水平!

10 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过“蜜蜂授粉是‘月下老人’”的重要批示,植物依靠蜜蜂授粉,蜜蜂依靠植物而生存。经过蜜蜂授粉的农作物提高了产量,农业上增加的收入大大超过了养蜂人的收入。所以我们应该保护蜜蜂,发展蜜蜂。养蜂业有助于保护地球,保护绿水青山,保护明天的阳光更为明媚!

我虽年逾古稀,还要在养蜂的大道上努力奋斗前行!

致谢;感谢袁德雨代为记录整理!

猜你喜欢

养蜂人蜂场养蜂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邢台县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启动
污水源是春季爬蜂的元凶
春季蜜源失收 转地放蜂步履艰难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养蜂人和他的蜂
都晓蜜蜂勤作苦 谁知背后养蜂人
养蜂女状元
有计划安排蜂场确保稳产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