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栾川矿集区深部钨钼矿体特征及资源预测

2020-12-21韩江伟胡红雷何玉良谭和勇波张张荣臻杜保峰裴中朝

金属矿山 2020年11期
关键词:钨钼栾川钼矿

韩江伟 云 辉 胡红雷 何玉良 谭和勇 郭 波张 伟 张荣臻 杜保峰 裴中朝

(1.河南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1;2.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1;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北京 100083)

正确的成矿模式、真实的矿体分布特征以及可靠的找矿标志是开展高质量资源评价工作的基础。栾川矿集区是世界最大钼成矿带——东秦岭多金属成矿带上钼矿最集中的地区[1]。20世纪完成勘探的三道庄钨钼矿、南泥湖钼矿、上房沟钼矿共提交了204.9万t[2]钼资源储量,奠定了栾川“中国钼都”的地位。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国内学者的关注,自区内矿床发现至今,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工作,如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中酸性岩体的年代学[3-9]、地球化学研究[6-13],对比成矿花岗岩和不成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研究[14-18]。矿床学研究者从成矿时代[18-22]、矿床地球化学[3,7,21-24]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成矿小岩体的侵位深度[25-26],探讨了钨钼矿的成矿深度。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矿床成因[21],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23]。目前普遍认为区内的钼多金属矿属斑岩-矽卡岩型,为岩浆热液成因[21-22]。上述研究成果推动国内钼矿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如内蒙古曹四夭钼矿、东戈壁钼矿、千鹅冲钼矿和安徽金寨钼矿等。

按照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特点,栾川矿集区的钼钨矿体主要受成矿岩体顶界面控制,岩体内外接触带都应存在钼矿体,斑岩型钼矿石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以往的勘查表明,南泥湖钼矿田内的钼矿石以岩体外接触带的角岩型和矽卡岩型矿石为主,斑岩型的矿石只占总矿石量的7%[27]。这意味着,栾川矿集区内深部找矿仍然具有巨大潜力。经过对三道庄、南泥湖、上房沟的勘查资料综合分析发现,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20世纪勘查工作对矿体的控制深度普遍较浅,深度超过500 m的钻孔仅占勘查钻孔总数的12%,相当一部分钻孔在矿体中终孔——矿体深部未完全控制,90%以上的钻孔未进入岩体,这意味着当时提交的钨钼资源储量可能仅是主矿体一部分。21世纪以来,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和深部找矿工作的开展,在栾川矿集区的南部发现了隐伏的钨钼矿体,并且在岩体内接触带发现了连续均匀的厚大钼矿体[28]。更为重要的是利用高精度重磁资料推断了中酸性岩体的埋深,预测已知的成矿期岩体向深部延伸,这为后期的深部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指导矿集区深部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最新的勘查成果,栾川矿集区内不足100 km2的范围内,共查明钼金属量631.17万t,WO3138.28万t,其中(333)以上资源量:钼金属量394.10万t,WO393.11万t;保有钼金属量581.22万t,WO3113.57万t,超过美国克莱马克斯—亨德森钼矿带的钼资源总量(33万t)[29],位居世界第一。

本研究以岩浆—热液成矿理论为指导,利用区内已有的588个钻孔资料,对栾川矿集区的钨钼矿体进行了重新圈定,总结了钨钼矿的分布规律和找矿标志,同时利用钻孔资料对重磁推断的岩体顶界面进行了修正,根据岩体内外接触带矿体的厚度和岩体顶界面对栾川矿集区的钨钼矿进行了三维资源定量预测评价,并指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为栾川矿集区后续的深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1.1 地质背景

栾川矿集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图1),栾川断裂和马超营断裂分别穿过该区南部和北部,区内构造兼具华北陆块和陆内造山的构造特征。区域构造线总体呈NWW向,结晶基底为新太古宙太华岩群中深变质岩系,盖层岩系为中元古界熊耳群,中元古界官道口群,新元古界栾川群、宽坪岩群,古生界陶湾群,新生界古近系以及第四系。

区域构造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以及晚侏罗世160 Ma左右古太平洋板块以W—NW方向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控制。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30-32],在华北板块南缘形成逆冲推覆构造[33],在区内表现为一系列NWW—NW向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一系列紧闭—中常—宽缓褶皱和NWW向逆冲断层,逆冲断层断面北倾,浅部陡深部缓,发育于地层间的顺层断裂产状则较平缓。燕山期受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作用影响[34-36],在弧后伸展背景下形成的NNE向或NE向断裂成群成带分布于中部,规模相对较小。

区内岩浆岩自元古代到中生代都有发育,其中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小岩体)与区内钼、钨、铜、铅、锌、硫、铁、萤石等内生矿产在空间、时间和成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主要的成矿地质体。中生代侵入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3,11-27],岩体侵入时代从108 Ma(老君山岩体)到162.8 Ma(火神庙岩体)。

1.2 地球物理场

栾川矿集区在区域重力场中位于NWW向重力低值带的中心部位[7],在区域航磁异常图中存在南北两条正磁异常带,南北两条磁异常带分别与重力场中的重力异常梯级带和低值重力中心对应。在矿集区内开展的高精度重力、磁法测量成果表明,矿集区内出露的中酸性小岩体普遍表现为布格重力低和磁化率高的特征,基于地质、高精度重力和磁法测量成果[37],进行的重磁正反演联合解译结果推断矿集区的冷水—赤土店地区在2 000 m埋深(图2)为中酸性岩体。

1.3 地球化学特征

围绕区内出露的小岩体,以南泥湖、石宝沟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规模大、元素分带明显、形态完整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38],该异常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从异常区中心向外是一个由高温到低温元素的完整序列,元素组合依次为Mo—W—Bi—Cu—Zn—Pb—Ag—As—B—Ge,元素组合在整个异常区分为中心带、中间带和边缘带,中心带为高温的Mo、W、Sn组合,中间带为中低温的Cu、Zn组合,边缘带为低温的Pb、Ag、As组合。元素组合的水平分带与斑岩型—矽卡岩型—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分带相对应。

2 矿区及矿体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特征

栾川矿集区内的钼、钨、铅锌矿集中分布在冷水—赤土店地区,钨钼多金属矿主要赋存于官道口群白术沟组和栾川群三川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地层中。官道口群白术沟组岩性为白云石大理岩夹绢云石英片岩,局部为含碳白云石大理岩,其顶部为碳质板岩。栾川群三川组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段以含砾石英砂岩为主,夹千枚岩,局部夹石英大理岩,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石英岩、斜长透辉石角岩、长英角岩及黑云母长英角岩;上段较纯的大理岩是区内钨钼主要的含矿层位之一,经热接触变质作用,发生矽卡岩岩化,鱼库、三道庄、扎子沟的钨钼矿主要赋存于该段矽卡岩中。栾川群南泥湖组按岩性组合分为3个岩性段:下段岩性主要为石英岩,夹绢云母黑云母片岩,角岩化后变为长英角岩或黑云母长英角岩,在构造有利部位因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可矿化形成工业矿石;中段以各类角岩(黑云母长英角岩、透辉石长英角岩)为主夹石英(片)岩,黑云母长英角岩具有明显的辉钼矿化,辉钼矿多呈细脉(网脉)状沿节理裂隙分布;上段主要岩性为不纯大理岩夹钙硅酸角岩。栾川群煤窑沟组由下而上分可为3个岩性段:下段下部为云母石英片岩,上部为石英云母片岩钙硅酸角岩;中段主要为白云石大理岩,富含叠层石,因岩体侵入,形成镁质矽卡岩(如上房沟),近岩体接触带以透辉石岩为主,远离岩体接触带为镁橄榄石、透辉石岩过渡为镁橄榄石化白云石大理岩(网脉状白云石大理岩),该段地层形成富滑石的钼矿,如上房沟钼(铁)矿;煤窑沟组上段主要为白云石大理岩夹云母石英片岩,底部为磁铁二云母片岩,顶部为碳质片岩,有时夹石煤。

区内构造线大体为NW—SE向,西段呈NWW向展布,向东呈弧形转折。褶皱主要表现为形态较完整的背斜,向斜多狭窄且残缺不全,轴迹呈NW、NWW向展布。褶皱形态复杂,大部分褶曲轴面北倾,形成斜歪褶曲或倒转褶曲,局部可见平卧褶曲。与钨钼矿床相关的褶皱主要有骆驼山—南泥湖箱状背斜、三川—上房—煤窑沟向斜、黄背岭—石宝沟背斜等。断裂构造以NWW向为主,NE向次之。NWW向断裂规模大,活动时间长,是区内重要的控岩(控制着变辉长(绿)岩、正长斑岩、花岗斑岩体的产出)和控矿断裂构造。NE向断裂成带状密集分布,断裂带由一系列断续延伸的断层和节理、裂隙组成。NWW向大断裂和NE向次级断裂的交汇部位控制了岩体的产出,并常形成较大的矿床。主要控岩控矿断裂包括石庙—栾川断裂带和南泥湖—黄背岭断裂。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其中燕山期花岗岩(斑)岩体与钨钼成矿关系最密切。出露地表的有石宝沟、鱼库、黄背岭、大坪、郭店、马圈、南泥湖、上房沟等岩体,推断它们在2 000 m埋深连为一体(图2),深部勘查工作已经证明这一推断。这些岩体侵入年代集中分布在147 Ma左右,少量钻孔中有晚期130 Ma侵入岩,其中147 Ma的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密切[3]。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具有高SiO2、Al2O3含量,全碱含量和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明显的Eu异常;微量元素具有高Sr含量,相对富集Rb、Th、U、K、Sr、Ta、Hf和Y,相对亏损Ba、Nb、Zr、P 和 Ti[3]。出露的成矿期岩体与钻孔中发现的同期岩体具有相似的εHf(t)、Isr特征,表明矿区内出露的岩体与深部隐伏岩体是同期、同源的。

2.2 矿体地质特征

区内钨钼矿体围绕南泥湖、上房沟和鱼库小岩体集中分布。本研究收集利用区内勘查钻孔588个,钻孔深度为34.01~1 807.2 m,深度大于1 000 m的钻孔36个,终孔见到中酸性岩体的钻孔133个。利用这些钻孔对冷水—赤土店地区的钨钼矿体进行了连接,共圈出了8条钨钼矿(图3、表1),北部南泥湖矿田共圈出NM1~NM5等5条钨钼矿体,主矿体为NM2、NM4矿体;南部石宝沟矿田控制了SM1、SM2、SM3等3条钨钼矿体,SM2、SM3矿体为主矿体。

北部南泥湖矿田的钨钼矿体总体走向NW向,与骆驼山—南泥湖箱状背斜和三川—上房—煤窑沟向斜的轴面走向一致,在背斜核部同时也是岩体界面突起部位矿体厚大,而在背斜紧闭翼,矿体出现分支。矿体呈似层状,倾向200°~228°,倾角5°~60°,矿体赋存标高-413~1 418 m,矿体厚度0.72~437.63 m,矿体的钼品位变化系数为62%~141%,总体较均匀。矿体形态受南泥湖、上房沟岩体形态控制,NM2矿体赋存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图3),矿石类型主要为斑岩型、矽卡岩型和角岩型,矿体自北东向南西方向埋深增加,内接触带斑岩型矿体增加,白钨矿由有到无。NM4矿体位于NM2矿体上部,在西南部与NM2矿体仅有一层夹石相分割,矿体的形态(图4)受地层褶皱影响大,但一定程度上也受岩体顶界面形态的影响,矿石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和角岩型。前人勘查资料表明,南泥湖钼矿与三道庄钨钼矿的矿体在空间上相连[13]。深部勘查工作表明,南泥湖钼矿的矿体向西、向南延伸与上房沟钼矿体也相连(图4)。

石宝沟矿田内的钨钼矿体总体与石宝沟—黄背岭背斜走向一致,沿NW向展布。矿体呈似层状主要分布在褶皱倾伏端——石宝沟岩体和黄背岭岩体之间的鱼库一带(图5),矿体主要赋存在背斜轴部和宽缓的北翼。矿体倾向35°~40°,倾角2°~30°,矿体赋存标高-222~1 500 m,矿体厚度0.95~486.27 m,矿体的钼品位变化系数为118%~460%,总体较均匀。厚大的主矿体SM2受岩体顶界面的形态控制,位于褶皱倾伏端同时也是岩体顶界面形成的平缓“凹斗”部位(图5),随着岩体顶界面的变浅矿体出现分支减薄,在岩体顶界面起伏大的部位矿体歼灭,内接触带的斑岩型矿石比例较北部南泥湖矿田高。SM1和SM3矿体位于SM2矿体两侧(图4),且埋深较浅,西侧SM1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内接触带,以斑岩型矿石类型为主;东部SM3矿体以矽卡岩型矿石为主,自西向东,白钨矿含量显著增加,可以圈出独立的钨矿体。

钨钼矿矿石类型主要为角岩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长英角岩型辉钼矿石包括南泥湖组下、中段和三川组下段所有钼矿化岩石,即石英岩长英角岩、黑云母长英角岩、阳起石透辉石长英角岩。透辉石斜长石角岩型辉钼矿石包括三川组上段顶部的透辉石斜长石角岩和底部的斜长石透辉石角岩、透辉石长英角岩等钼矿化岩石。矽卡岩型钨钼矿石包括三川组上段所有钼矿化的岩石,包括各种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以及矽卡岩中的少量透辉石斜长石角岩和零星分布的透辉石石榴石硅灰石角岩薄层钼矿化岩石。花岗岩型辉钼矿石为达到钼矿一般工业指标的斑状二长花岗岩和少量的(含)黑云母斑状二长花岗闪长岩矿石。钨、钼矿体在矽卡岩中沿走向、倾向均有变化,在矿区西部常被不含矿的矽卡岩所代替,在东部被石榴石硅灰石角岩、硅灰石大理岩所代替,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

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次为黑云母、透辉石、阳起石等,微量矿物有电气石、磷灰石、磁铁矿、锆石、金红石,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辉钼矿。钨钼矿主要结构为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交代—交代残余结构、包含结构、充填结构。构造主要为细脉状构造、侵染状构造、细脉侵染状构造、块状构造等。矿石矿物成分复杂,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钼矿、白钨矿、磁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有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石榴石、透辉石、阳起石、角闪石、石英、方解石、斜长石、钾长石、萤石、绿帘石等。

3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1 矿床成因

平面空间上,矿集区内钼多金属矿总体呈NW向展布,以出露的中酸性小岩体为中心,可以分为2个矿田[23]。北侧矿体展布总体受控于青和堂—庄科背斜,以南泥湖岩体为中心,由中心向外围依次形成斑岩型钼矿→矽卡岩型钨钼矿→矽卡岩型硫多金属矿→脉状铅锌矿;南部矿体展布受石宝沟—黄背岭背斜控制,以鱼库岩体为中心,由岩体向外围依次出现斑岩型钼矿→矽卡岩型钨钼矿→矽卡岩型硫多金属矿→脉状铅锌矿。

区内矿体的金属矿物存在白钨矿、辉钼矿共生,白钨矿、闪锌矿共生,闪锌矿、方铅矿共生,表明多金属成矿是同期的。大量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研究成果[3,13,16,19-23]表明,区内钼矿成矿年龄与地表出露的中酸性小岩体同期,而进一步的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矿床学研究证实了区内的钨钼多金属矿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它们属于岩浆—热液成矿系统[21-23]。

通过典型矿床解剖和地质图修编,结合重磁测量资料的解译推断以及矿体连接对比发现,矿集区内钨钼多金属矿在浅部(地下1 500 m以浅)主要受控于青和堂—庄科背斜和黄背岭—石宝沟复式倒转背斜,分别构成南泥湖和石宝沟钨钼多金属矿田。二者均表现为以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床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层状(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脉状铅锌银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深部(地下2 000 m左右)两个矿田相连构成栾川钼多金属矿集区(图6)。

3.2 找矿标志

栾川矿集区内的钨钼矿属斑岩-矽卡岩型,根据其成矿模式(图6),按照“三位一体”的找矿预测理论[39],建立的钨钼矿找矿标志如下:

(1)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多呈岩株、岩筒状,地表出露面积一般小于1 km2,少数可达3 km2,成矿与晚侏罗世(148 Ma)的岩浆活动有关。岩石具有高硅、富碱、高钾的特征。成矿作用发生在相对高氧化、富氟的条件下,成矿深度一般在1~4 km。岩体产热率越高,其冷却结晶时间越长,携带金属离子的热液运移距离就越长,成矿范围可能就越大[40-42]。根据岩体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可以计算出岩体的产热率[43],计算结果表明,鱼库岩体和南泥湖岩体(产热率分别为10 μWm-3和6~7 μWm-3)为高产热花岗岩,而这2个岩体都是成矿岩体,因此,高产热率可以作为找矿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

(2)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矿构造属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和斑岩侵入体构造系统,成矿结构面有构造界面、岩性界面和地质体界面。钨钼矿的成矿结构面为3种界面都存在,其中以地质体界面和构造界面为主。岩体顶界面是3种界面的复合体:在岩体与地层的界面附近,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节理裂隙最发育,向外围及向岩体内部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缓倾斜接触带比陡倾斜接触带节理裂隙发育,岩钟、岩脉、岩枝处节理裂隙发育,矿体呈皮壳状—似层状、倒杯状分布于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的节理、裂隙构造中。岩体顶界面与一些褶皱形态和推覆界面相协调,形成一些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分布于岩体外接触带矽卡岩-角岩中。

(3)成矿作用特征。钨钼矿主要分布于岩体的内外接触带。统计表明工程控制的矿体位于岩体顶界面之上0~1367.62 m(平均331.18 m)和顶界面之下0~600.98 m(平均124.82 m)范围内。钨钼矿体一般为皮壳状、似层状、倒杯状,主要分布于岩体的外接触带中,其次为内接触带,主矿体在外接触带厚度一般为小于600 m,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3,20,24,27-30],矿石类型主要为细脉浸染状、浸染状、星点状,少量的大脉状。矿石矿物主要有辉钼矿、黄铁矿,少量的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钨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绢云母、高岭土、绿泥石、绿帘石、萤石等。矿石构造有细脉浸染状、浸染状、网脉状,矿石结构有叶片状、鳞片状结构。成矿阶段分为石英—钾长石阶段(形成钾长石脉),石英—辉钼矿阶段(辉钼矿石英细脉、网脉等),石英—黄铁矿阶段(形成黄铁矿石英脉),石英—碳酸盐阶段(石英方解石脉)。平面和垂向上,中心(深部)为斑岩(细脉浸染状矿石)—矽卡岩型钼(钨)矿矿石,外侧(浅部)为脉状铅锌矿。蚀变由岩体内向外表现为钾化带→硅化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矿体主要产于绢英岩化带中。钼矿与铅锌矿空间上的密切关系可以互为找矿的指示标志[37]。由于成矿深度浅或者剥蚀作用形成地表矿或矿化蚀变,在地表风化淋虑作用下会形成“火烧皮”,可作为直接的找矿标志。

(4)地球化学标志。①水系沉积物异常的元素组合为Mo-Cu-Zn-(Pb)-(Ag)-(Mn),异常面积大,浓集中心明显。地表原生晕组合分带特征为:由接触带向外Sn、W、Mo、F组成了内带,Cu、Zn为中带,Pb、Ag、As为外带的元素组合分带。从接触带向外,元素含量比值逐渐升高,尤以叠加晕比值更为明显。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具有W、Pb、Zn、Ag主成矿元素的高浓度异常区,是地表或者浅部铅锌银矿化的直接标志。土壤地球化学规模及浓集梯度较大的W、Pb、Zn、Ag元素浓集区异常,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地表W、Pb、Zn、Ag元素组合异常反映了地表或深部有铅锌银矿体存在,其内带高值区指示有富厚矿体赋存,在矿体倾向上的地表构造裂隙充填物具有Pb、Zn、Ag中低温元素异常。②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地表W、Pb、Zn、Ag元素组合异常反映地表或深部有铅锌银矿体存在,其内带高值区指示有富厚矿体赋存,在矿体倾向上的地表构造裂隙充填物具有Pb、Zn、Ag中低温元素异常。

(5)地球物理标志。重力场表现为布格重力负异常和剩余重力低异常,异常值为-5~-1 mGal,化极磁异常平面图中表现为正磁异常。重、磁场中的梯度带,电场表现为低阻高极化特征,多数矿体位于低阻与高阻的过渡带。

3.3 钨钼资源预测评价及找矿方向

根据区内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矿集区内钨钼矿的成矿地质体为中酸性花岗岩体,钨钼矿体主要受控于岩体顶界面。在对高精度重力和磁法测量成果通过正反演预测岩体埋深的基础上,结合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深[44]以及深部钻孔数据,对该顶界面进一步修正,获得了较为准确的成矿地质体顶界面(图7)。根据该成矿地质体顶界面埋深,对区内114个穿过岩体顶界面的钻孔见矿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矿体赋存于岩体顶界面之上0~1367.62 m,平均318 m,岩体顶界面之下0~600.98 m,平均122 m。

钨钼矿体主要赋存在官道口群白术沟组和栾川群的三川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地层中,而且目前发现的钨钼矿体主要出现在NE向花岗岩岩脉以东(图3),因此以这4个地层在NE向花岗岩脉以东出露的范围为预测范围。根据重、磁推断以及钻孔(区内钻孔控制的岩体最大埋深为1 763.59 m)资料,预测范围内的岩体埋深均小于2 000 m,结合矿体赋存位置因素,对2 000 m以浅的钨钼矿资源量按照下式进行了预测:

预测金属量=体积×密度×平均品位×含矿系数.

矿体体积为预测范围内矿体顶界面和矿体底面之间的体积。根据统计,矿体顶界面为岩体顶界面之上331.18 m范围,矿体底界面为岩体顶界面之下124.82 m范围,岩体顶底界面根据矿区钻孔工程数据对重、磁推断岩体埋深数据校正后的岩体顶界面插值获得,体积通过软件获得,矿体体积为37 959 398 465 m3。密度数据使用矿区矿石的平均密度,即全区矿石量除以矿石体积(2.80 t/m3);平均品位由矿区金属量和矿石量计算获得(0.070%)。含矿率由钻孔见矿数据统计获得:即在成矿岩体中终孔的钻孔,工程累计见矿厚度与钻孔总进尺的比值。根据上述预测方法,矿集区NE向岩脉以东,共预测钼金属资源量1 448万t,WO3425万t。扣除该范围已经估算的资源量,预测区内还有816.83万t钼资源量和286.72万t WO3资源量需要开展勘查工作控制,表明栾川矿集区东部找矿潜力仍然巨大,在骆驼山硫多金属矿深部、上房沟钼矿南部和西部、鱼库深部具备提交特大型钼矿资源的潜力。

4 结 论

(1)栾川矿集区的钨钼矿主要分布在冷水—赤土店地区,钨钼矿属斑岩—矽卡岩型,属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其成矿地质体在2 000 m深度连为一体。

(2)钨钼矿体在空间上受晚侏罗世中酸性岩体的控制,矿体形态受岩体顶界面控制的同时还受推覆构造形成的褶皱形态控制,矿体主要分布在背斜的转折端和宽缓的一翼,矿体主要分布在成矿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

(3)以燕山期中酸性岩体顶界面埋深和勘查工程数据为基础,对矿集区东部进行了资源量预测,共预测钼金属资源量1 448万t,WO3425万t,骆驼山、上房沟钼矿外围及鱼库深部是开展深部勘查提交特大型钼矿资源的地区。

猜你喜欢

钨钼栾川钼矿
专利名称:一种钼矿和钨矿的联合冶炼工艺
浅析涞源县大黄峪钼矿成矿远景
专利名称:一种钨钼烘箱料架式结构
全球十大钼矿
基于波形特征的露天钼矿微震事件的识别分析——以卓资山钼矿为例
王鑫:美一方环境 惠一方百姓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
洛阳钼都钨钼科技将建高性能硬质合金等生产线
豫西名吃 栾川养生“豆腐宴”
林海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