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径式功能锻炼对骨科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

2020-12-21张冬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3期
关键词:骨科康复功能

张冬梅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骨科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要采取科学有效地干预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1]。因此,对骨科患者预后的康复干预尤为重要。本文从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和临床证据等方面采取路径式功能锻炼训练指导,对骨科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分析骨科患者采取路径式功能锻炼训练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治疗的80 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20 例;年龄22~73 岁,平均年龄(47.2±8.9)岁;体质量指数24.4~28.7 kg/m2;文化程度:文盲5 例,小学7 例,初中13 例,高中7 例,大专及以上8 例;合并糖尿病2 例,高血压3 例,心脏病1 例。试验组男19 例,女21 例;年龄23~74 岁,平均年龄(43.2±10.3)岁;体质量指数24.9~28.5 kg/m2;文化程度:文盲3 例,小学6 例,初中9 例,高中9 例,大专及以上13 例;合并糖尿病1 例,高血压2 例,心脏病1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第四届骨科学术会议制定的骨科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患者;年龄≤80 岁;临床资料完整;自愿配合研究;头脑清晰并积极配合治疗;均无精神性疾病及家族遗传类疾病;无体检不合格史。排除标准:排除存在精神病,以及对认知功能影响的患者;排除各种严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以及严重骨功能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路径式功能锻炼。具体如下:①建立路径式功能锻炼的实施指导组,在床位康复护师的指导下,制定相关疾病锻炼计划。锻炼计划由运动时间规划、运动日期、确认签名组成。②锻炼计划实施。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锻炼计划表,由康复护师评估后确定,给患者介绍计划,并将制定相关疾病锻炼计划记录在表格中。在锻炼过程中的康复护师负责指导,纠正患者不正确的锻炼行为并帮助患者,鼓励患者。术前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包括:臀桥训练:患者采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双脚支撑在床上,将臀部抬高髋关节伸直,保持2~5 s。直腿抬高运动:患者仰卧,伸直双腿以增强膝关节伸展的力量,抬高3 s,降低5 s,10~20 次/组,3~5 组/d,呼吸及咳嗽训练:进行有效深呼吸及咳嗽1~4 次/组2~6 组/d,预防肺部并发症。外展时保持患肢仰卧位,膝间垫枕头,防止髋关节过度内旋。踝关节功能锻炼的情况下,伸展踝关节来保持肌肉张力,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来防止血栓形成。术后增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每次运动3 s收缩和3 s 放松,10~40 次/组,锻炼患肢肌肉力量并增加直腿提举运动,患者坐在床边来恢复股四头肌功能。增加站立运动:健康四肢先落地及双手抱双拐,一条腿站在健康侧并保持身体垂直于地面,膝盖伸展运动的患侧下肢伸直,增强股四头肌肌力。髋外展运动的患侧髋关节外展角度应<30°并加强臀中肌的肌力。上床时转到患侧,协助患者将患肢抬到床上后抬健康侧肢。双手握住两圈并移动5 cm,然后放下以健肢为支点,将患侧旋转后逐渐移动患肢,避免患肢过度外旋。初始运动时间≤20 min,指导患者做好协调屈伸等。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效果。疗效判定标准:记录患者Harris 评分,分为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和畸形4 项。优:80~100 分,良:70~79 分,差:≤69 分。总有效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3 讨论

由于人员专业水平不同,指导内容不完全统一及缺乏锻炼情况的客观记录,患者及其家属没有准备好进行功能锻炼,或因害怕疼痛而拒绝等因素,导致术后功能锻炼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路径式功能锻炼实施后的患者行为、情感等问题能够得到控制,使锻炼计划得以有效实施[2]。路径式功能锻炼的实施,使对患者进行路径式功能锻炼的指导行为更加规范,提高了患者对路径式功能锻炼的认识。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采用多种功能锻炼形式,使患者更容易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路径式功能锻炼是由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指导骨科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计划,从而增强了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保证了功能锻炼路径的可行性,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路径式功能锻炼的实施有利于严格规范医护人员对患者术后康复的指导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存在知识的不足,但是该路径的实施,会促进其不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同时通过对患者进行讲解,加强医护人员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其知识水平[3],从而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适当的路径式功能锻炼能防止患者术后组织粘连,通过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来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因此路径式功能锻炼在骨科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功能锻炼路径通过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保证患者循序渐进地锻炼,尽快恢复生理功能。骨科患者定期进行康复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干预范围内建议患者按时吃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4]。骨科康复的路径式功能锻炼应严格按照实施表进行,内容针对性、系统性强,能有效全面地指导骨科患者的功能训练。在该过程中,医务人员可以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保证功能锻炼强度适度,有效缩短下床和功能恢复时间患者。另外在实施过程中,路径式功能锻炼可以使患者感受自身关节的恢复,进一步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5-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52±0.10)、(20.31±5.26)、(172.25±11.94)d,均短于对照组的(8.59±1.69)、(23.42±4.24)、(189.38±12.7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骨科患者采取路径式功能锻炼训练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效果,应作为临床辅助方案进行应用。

猜你喜欢

骨科康复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