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参菌菌糠高效栽培花脸香蘑技术

2020-12-21贺永国耿秀英李泽生刘雯杰

食用菌 2020年6期
关键词:花脸原种出菇

贺永国 耿秀英 姚 春 李泽生 刘雯杰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德宏678600)

花脸香蘑隶属于口蘑科,香蘑属,因其子实体色泽艳丽,香味独特,常散发一股类似米汤的清香味,在云南省德宏州也称其为“米汤菌”,是当地世居民族餐桌上的一道“佳肴”。花脸香蘑不仅富含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而且含有丰富的Se、Zn、Ge、Fe 等增强人体免疫、抗氧化、抗癌、抗衰老的有益微量元素及二萜骨架化合物,具养血、益神和补五脏的功效,是一种具有极高开发价值的珍稀食药用菌[1-4]。花脸香蘑驯化栽培成功已有近20余年,但仍是小规模栽培。目前栽培花脸香蘑主料为稻草、玉米芯、棉籽壳等,原料价格较高,且人工栽培花脸香蘑的生物转化率低,因此影响了花脸香蘑商业化栽培。白参菌又名裂褶菌,是一种名贵的珍稀食药用菌,因其质地脆嫩、味道鲜美,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5-6]。近年来,白参菌栽培技术越来越成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菌糠资源丰富。现将白参菌菌糠高效栽培花脸香蘑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季节

花脸香蘑是一种中高温型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5~35 ℃,最适25 ℃,子实体分化和发育温度为15~30 ℃,最适20~26 ℃。在南方地区,白天气温稳定在20 ℃以上即可栽培,在滇西的德宏州,若能满足相对湿度条件,2-11 月均是良好的栽培期。栽培种需提前两个月准备。

2 菌种制备

2.1 菌种培养基

花脸香蘑母种培养基为常规的PDA 培养基,用于母种的分离、纯化、扩繁培养。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麦粒菌糠培养基,配方为麦粒58%,菌糠40%,石灰1%,蔗糖1%。

2.2 母种的分离纯化

夏秋雨季,从橡胶林下采集野生花脸香蘑子实体,挑选朵形端正、健壮、色泽好,无病虫害的处于菇蕾后期的子实体,参照田果挺等[7]的方法组织分离、纯化培养,最后保留菌丝生长快、浓密健壮、菌丝量大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出菇试验。

2.3 原种和栽培种制备

确定大致的栽培日期后,提前2 个月准备培养菌种所需的各种原料。在制备原种培养基前,先将白参菌废菌棒打碎,添加1%的石灰预湿发酵,直至菌糠变软后备用。按照原种培养基配方要求,称取适量的麦粒,用1%石灰水浸泡24~48 h(冬天水温较低,浸泡时间延长至48 h),待麦粒充分吸水后,滤去水分,将其与发酵好的菌糠混匀,用500 mL 的培养瓶装料灭菌。灭菌结束后,将料瓶转移到接种室冷却至室温,在超净工作台上接入母种。接种结束后,及时转移菌种瓶至培菌室,25 ℃暗培养30 d 左右,待菌丝长满瓶时即得原种。栽培种的制备除接入菌种为原种外,其余流程同原种。

3 栽培料预处理

花脸香蘑是土生草腐菌,通常情况下对木质素、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分解能力都很弱[8],因此在栽培前需要对栽培原料进行发酵处理。按照配方:白参菌糠58%,牛马粪30%,稻壳10%,石灰1%,钙镁磷肥1%备料。白参菌糠、牛粪、稻壳及辅料混合,加水调整含水量至60%左右,建成宽1.5~2 m,高度不限的料堆发酵,其间每周翻堆一次。发酵期间翻堆4~5 次,直至菌糠变褐、发软、不粘手、不发臭。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一次翻堆前要测定发酵料的pH,若pH 低于7.0,则需要添加适量石灰调整pH至7.0~8.0。

图1 成丛的花脸香蘑子实体

图2 适收期花脸香蘑子实体

4 整地建畦

最后一次翻料结束后,在大棚内整地建畦。首先在地块上撒一层生石灰,以地面见白为宜,然后用旋耕机松土,使土壤与石灰混匀,达到对土壤的消毒杀菌和调节pH 的双重效果。花脸香蘑是极度好氧真菌,通常建成半潜式的畦床较有利于发菌管理。畦宽1.0 m,深10 cm 左右,长度不限,畦与畦间预留0.8~1.0 m的过道。

5 铺料播种

花脸香蘑具有典型的边缘出菇效应,铺料时宜采用“波浪形”铺料法,有效增加畦床边缘面积,有增产作用。播种前一天,按照“波浪形”铺料法的要求,将料铺成长1.0 m,宽0.5 m,厚0.15 m 的料床,次日料温降至常温时开始播种,每平方米用种2 kg 左右(4 瓶),播种方式为层播加穴播,层播与穴播用种量比为3∶2(即先在料床上划出4 道间距10 cm,深8 cm 的播种沟,然后放入鸽蛋大小的菌种,菌种间距10 cm 左右,播完后回填培养料,再在料床表面以穴播的方式播上一层菌种)。

6 菌丝培养及覆土

播种结束后,在畦床上覆盖微孔银黑地膜或者稻草发菌。菌丝培养期间注意观察培养料的水分,如果料太干,可喷适量的雾状水,以利于菌丝的生长。花脸香蘑菌丝生长迅速,通常发菌15 d 左右,菌丝便可长至菌床的2/3,此时须揭开地膜或稻草覆土,覆土后重新盖回微孔银黑地膜或稻草,继续培养菌丝。

7 出菇管理

覆土后2 周左右,当观察到大量菌丝长出覆土层时,揭去覆盖物,用微喷或花洒往菌床上浇一次透水,促菌丝倒伏。继续培养7~10 d,菌丝开始在料堆周围及覆土层上扭结出大量原基,此时要注意控温保湿及通风,保持棚内相对湿度在85%~90%,温度15~30 ℃,早晚各通风一次。大约一周左右,这些原基便会发育出成丛的子实体(图1)。

8 采收

当子实体发育到菌盖开展,边缘内卷时即可采收(图2)。采收前,停止向棚内喷水,以保持菇体表面干燥,有利后续的冷藏保鲜及干制。采收时,轻拧成熟子实体基部即可。采收花脸香蘑整齐放到转运框内,摆放3~4层,并及时送到棚外分级打包运往市场销售。对于不能及时销售的花脸香蘑冷藏保鲜或者干制(晾干或晒干)保存。采菇应尽量9:00前结束,以便于采收后的管理工作。

9 采收后管理

花脸香蘑生长和分化速度快,出菇没有严格的潮次,从开始采菇,之后的每天基本都会有新菇,因此每次采菇结束,及时补土和加湿,为菌丝生长和幼菇发育营造良好生长环境。持续采收及管理25 d,当床面原基分化稀少,新菇朵型小、畸形、不具商品价值时便可停止采菇。总生物转化率为45%,是目前除黄水珍等报道的2层播种栽培方式以外获得的最高生物转化率[9]。

猜你喜欢

花脸原种出菇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有猫如弟
有猫如弟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