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崆峒区以泾河川区现代农业发展为抓手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2020-12-21

甘肃农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民农业

黄 涛

中共平凉市崆峒区委党校,甘肃 平凉 744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安排部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的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尤其将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发展摆在了首位,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短板的把握,也是抓住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牛鼻子”,同时指明了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从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布局看,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仅理解为村镇建设问题,而是针对产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问题、乡风文明等问题的综合考虑;

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建设问题,而是一个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交通、社会等方面建设内容在内的有机整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质上是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种要素集中起来的一个系统工程。

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的动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农业现代化体系,推进农村现代化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下农民的要求,也是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要求,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任务。

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农村发展的第一要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这三大体系来进行,就要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结合起来,坚持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路子。这些年崆峒区的农业农村已经有了长足地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更好地研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问题,研究怎样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特别是如何加快实现泾河川区现代农业的发展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对此,本文力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泾河川区现代农业发展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实现十九大为我们设计的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实现崆峒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为农民的增收、生活的富裕贡献我们的力量。

二、崆峒区泾河川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崆峒区泾河川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崆峒区泾河川区现代农业发展区,位于泾河流域腹地,西起安国镇油坊村,东至花所镇段沟村,北至北山根,南至南山根,发展区占地面积8万多亩。

1. 气候条件相对南北二塬来说比较适宜,有灌溉条件。泾河川区现代农业发展区,是崆峒区粮食、果品和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年平均气温9.2℃,积温2 838℃。年平均降雨量524.7mm,平均相对湿度62%,年平均无霜期165d,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 380.9h,相对南北二塬来说是比较适宜发展种植农业、种植蔬菜、林果和发展养殖业的区域。发展区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然条件相对比较优厚。水资源相对比较充足丰富,发展区内泾河贯穿全境,有崆峒水库和寺沟水库可以发挥灌溉作用,是泾河灌区自流灌溉的主要区域,崆峒水库是目前发展区内最大的地表水源工程,承担着调蓄径流、发电供水、农业灌溉、防汛拦洪、生活应急供水等多项任务。

2. 大部分地区地势开阔平坦,交通条件便捷,土壤质地相对比较肥沃。发展区内有117.32万亩耕地,是崆峒区的优质耕地的集中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发展区内耕地土层相对比较深、比较厚,地势很平坦;土壤相对比较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9.5g/kg;发展区内交通便利,312国道横贯东西,发展区北面有铁路干线,南面有高速公路,交通便捷,发展农业的区域优势和地缘优势明显,是全区发展高效、高质量农业的首选地域。

3. 牛、果、菜等主导产业优势明显。泾河川区素有“陇东粮仓”美誉,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发展区的蔬菜、林果、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各种规模种植、养殖不断涌现,各种种植、养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发展区内围绕实施泾河川区设施蔬菜整川推进工程,建成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基地11个,种植设施蔬菜面积达到6 160.4亩,且全部通过无公害认定。近年来围绕实施“万千百十”养牛工程,初步形成了集肉牛繁育、育肥、加工、商贸为一体的肉牛产业化格局。依托“平凉金果”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果树苗木繁育基地,发展区内果树经济林达到9 335亩。发展区内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0多家,主要有肉食品加工、造纸、酿造、粮油加工等,带动产业基地5 000多亩,联结农户3 500多户,建成了天源生态园、丰源、金伟源等一批集种植、采摘、观光为一体的产业园区,采摘、旅游经济不断扩量提质。

4. 多种产业化经营遍地开花,市场体系日趋完善。随着近年来土地流转政策的相继推进,围绕牛、果、菜产业,通过鼓励生产大户、农村能人带动其他农户参与,组建了50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3个家庭农场。其中赵堡果菜、花所龙根山药等3个合作社与超市实现了“农超对接”。兴建了新民花园超市、绿地广场超市等4个农产品销售超市;兴建了三天门、火车站等81个农产品便民市场,21个农村集贸市场和9个农副产品直销店。

(二)存在的问题

1. 与发展现代化农业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或在自然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人为调节发展农业的要求相比,该区的农业发展自然条件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从大多数年份看,该区发展农业的最大问题就是水的问题,光照时间段还是可以的,就是需要降水的时候,天气老是处于干旱状态,这个时候农民想的、盼的最多的就是希望通过人为调节,也就是希望通过灌溉来解决农作物缺水的问题,可是这个时候灌溉的地域却是相当的有限,在笔者走访的一个农户家中,去年其花了大价钱买来了好品种,本来想着有个好收成,可是天公就是没有配合其期望,在作物需要水的时候,天气一直是干旱状态,又没有能灌溉的水,只能看着作物在地里干长着,秋收的时候,不巧的是天气又断断续续下了20多d的雨,连带人工、化肥那些投入算进去,还赔了点钱。

2. 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高素质劳动力缺乏,农业向高端现代化升级遭遇劳动力技能障碍。在笔者调研的农村劳动力群体中,20到30岁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80%是初中文化程度,小学文化程度可以达到100%,最多有10%的大学生,剩余的10%是高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属于农村受过较高教育、年富力强的农村“精英”群体,然而这个群体大多数在外务工就业,大学生就不用说了,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素质较为低下的妇女和老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由于文化知识缺乏,接受新事物非常缓慢,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就更不足了,使得一些高新技术成果难以迅速推广和运用,就形成了低素质、低技能农业劳动力过剩,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3. 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农业水平发展程度不高。该区农业的发展总体上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当然泾河川区的农业发展水平也不能例外。针对农业发展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而言,速度还是很缓慢的,过去一家一户实现农业发展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难度非常大,几乎是不大可能的事,在土地流转后,虽然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是有70%的合作社仍然没有走出小规模经营、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传统粗放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特别是在水利灌溉等农作物的致命弱点上仍然延续着传统农业的生存方式。

4. 农业防风险的综合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难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我国,农业从古到今始终在传统产业范围内运行,更多地受到人们惯性思维的推动,千百年来农民延续的是传统的种地养殖的模式,前些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该区开始推广覆膜玉米的种植,几年下来农民在收入切实增加的红利驱动下,开始缩减小麦的种植面积,改为大面积地种植覆膜玉米,实践证明覆膜玉米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是农业农民生产上一项增产增收的好措施。政府在312国道两侧推广的植树造林、苗木生产基地、蔬菜大棚、采摘观光基地的建设,在崆峒镇依托崆峒山大景区的资源优势,推广的农家田园山水生态旅游等,都花了很大的精力才让老百姓转变了观念。但是这些观念的转变与现代化农业的要求相比还很不够,比如现代化的农业要求种植养殖要与品种、科技、信息、销售、劳务人员的技能、金融、加工、经营决策、法律和服务等诸多方面相联系,想协调、想统一,也就是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都要有与其相配套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个体农民的生产活动都要有实施项目的规划、有相应的决策咨询机构、生产活动要参加保险项目来缓解风险压力,但是这些对现在的农业生产来说还非常欠缺。这几年在笔者参加的农民技能培训授课过程中,看到来参加培训的农民以老弱妇残为主,主要劳动力都在外出务工人员的行列,这些参加培训的主体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掌握的种植养殖技能非常有限,农业现代化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的推进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很有限的。

三、以泾河川区现代农业发展为抓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以现代农业发展为抓手来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需要有更强大的科技支撑,更加发达的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的经营形式,要从更高层面突出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要用高科技装备农业,要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的收益,从更高层次出发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要由先进的高素质的农民来具体实施。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党建为统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与核心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对农村全部工作领导的战斗堡垒,责无旁贷必须担负起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政治、经济、组织、社会、文化、生态等功能,努力提高自身指导发展的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序推进。一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的统领作用,通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严格按照“三会一课”制度,通过传承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利用好警示教育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务政务公开制度,爱心扶贫助困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制度,党组织活动情况报告制度,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为民服务日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把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积极投身新时代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二是要进一步改进探索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通过健全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实行党支部书记与主任一肩挑,整合力量,大力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三是在选择党组织负责人时,必须依据好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标准选择合适人选担任。这样,就需要把那些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党性观念强、公道正派的、廉洁自律,有一定群众基础且威信高的优秀党员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当然,在品德方面占优势的情况下,再把那些有改革开放头脑、具有运用市场经济意识的、能真抓实干的、能带领群众面向市场的、能开发特色产业的、创业型的人才选配到班子成员中来。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因地制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切入点

乡村振兴战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了的,这是一个重大的内涵丰富的课题,需要即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还要能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因此,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农村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真正短板是基础设施,因此,应该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和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切入点,结合泾河川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有序推进道路、水利、电力、通讯、防洪、灌溉、饮水、水土流失等。特别要考虑交通和灌溉的问题。就交通建设而言,交通建设是群众出行的首要条件,城市、乡镇、乡村功能的体现很大一部分要靠交通来完成,如果群众生产出的农产品因为交通而运不出去,腐烂在地里或是家中,比群众没有种地的损失要大的多,因为所有的投入都赔了进去;交通不便,也会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排除在外,曾经的丝绸之路是把平凉(崆峒区)作为一个中转站的,可是21世纪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却绕过了平凉,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到我们这中转什么呢?资源、物资不具有优势,交通方面没有高铁、没有机场、没有集装箱物流市场,竞争那么大,时间、效率的要求那么高,交通跟不上,是不行的。就灌溉而言,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的作用太强大了,今天农业发展面临的脆弱性首先来自于水资源的问题,例如过去我们植树,是植树那天种下树给树浇下水,过后就不管了,出现的是年年植树年年不见树或是成活率很低,后来总结教训,实行植树三年保活,现在去检查,三年前植的树死亡率还不到1%,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就是头两年多浇了几趟水的作用,农作物的生长对水分的要求非常高,现在农民喜欢种植覆膜玉米的原因也在于覆膜能保墒的原因,可见灌溉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首要作用。这样就需要发挥水库、蓄水池的作用,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将雨水引入水库或是蓄水池存储,在干旱的时候引出用于灌溉。要发展好泾河川区的现代农业,就要再兴建几个有规模的水库,或是将以前废弃的、闲置的、作用发挥不好的水库进行修缮,一方面改善该区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用来实施灌溉。有水库、蓄水池还不能彻底解决农业生产对水利的需要,应该有相应的灌溉沟渠、喷灌设施相配套,否则水资源是无法输入到田间地头的。针对林果产业应该考虑在树的根系部分埋置自灌装置,解决干旱时缺水的问题,这样可以节约水资源。当然,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能回避的是建设资金的缺口问题,要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政府投资、社会力量参与、吸引企业投入、农民自身投入结合起来进行建设。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产业,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条件。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优势特色产业,而发展农村优势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农村服务业,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立起来的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农村新格局。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规模化推进、优质化生产、链条化提升、品牌化经营,全力抓好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植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蔬菜产业“一园两区两带”转型升级推进工程,加快形成牛果菜特色产业新格局,坚持走出一条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在保障崆峒区基本口粮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开发一批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以此来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益,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群众能够过上好日子提供重要支撑。三是要坚持以“三变”改革为切入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下大力气盘活国有、集体固定资产,大力发展新型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联合起来,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按照中央、省市区委的部署,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政府要大力推广农村集体资产确权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改革,把工业化管理思维运用到农业产业发展中去,按照市场化经营理念来经营农业,充分利用崆峒区的区位优势,建立健全商贸物流市场体系,推进农业产业的整体有序运行,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培养能留得住、有实干、有责任担当的新型农民

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思想精神面貌、道德伦理观念、掌握科技文化知识水平、自我发展提高能力、发展生产能否与市场接轨等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实施的进程、质量、所要达到的目的。这样在农业现代化实施的进程中就对农民的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对政府而言,必须通过各级组织、各种教育培训渠道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的新型农民。一是要培养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通过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民二次创业提供技能上的帮助。对上学年龄的孩子而言,则必须确保农村的孩子全面入学,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从而斩断代际贫困问题,对超过义务教育的孩子,则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对不能进入高中学习的孩子,则推荐吸纳到职业教育学校进行学习,对能考上大学的孩子,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进入大学深造学习,从而阻断代际贫困的源头。二是要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针对已经不能进入学校学习的成年农民,可以借助国家的培训项目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一方面对已经在产业发展中脱颖而出的道德素养好、职业品行高、责任心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中青年农民,可以联系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医学院、电大、农广校进行委托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后,就能更好地到行政村发展产业了,也可以从他们中间培养领导行政村发展的带头人。另一方面,借助一些省、市、区上的培训机构,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技能鉴定培训;借助区委党校、流动党校、团委、司法、妇联、律师事务所等不同部门组织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法治、德治、诚信、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培训;借助环保、文化等部门对农民进行环保、生态、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培训;借助林业、农牧等部门对农民进行实用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各种类型的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培训,来提高农民的职业素养、科技致富能力、驾驭市场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既然谈到农民的造就培养,要积极引进农村发展过程中急需的各类人才。政府出面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衔接,每年争取能吸引一定的大学生到行政村参加工作,同时争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里的学科专业人才到行政村挂职、兼职,指导农业的发展,对待人才在待遇上要考虑一定的倾斜,要建立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把绿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由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的一个过程,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写进了政治报告。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今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均有了重大创新。在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框架下,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了解决生态文明问题的总体指导思想,而且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按照党的总体指导思想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如今,更多的人用绿色农业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看,则是赋予可持续发展以更大的空间,赋予经济与社会和谐的内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绿色农业给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绿色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最高层次的发展模式,其更加强调可持续的发展,强调保护优良生态环境,强调生产出安全优质的无公害的农产品、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强调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绿色是农业的本色,乡村要振兴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因此,必须坚持让绿色农耕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动力。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耕牛和农民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