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张家川县刘堡梁项目区的建设成效

2020-12-21张国斌

甘肃农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项目区梯田效益

张国斌

张家川县水务局,甘肃 张家川 741500

张家川县刘堡梁综合治理项目区地处县域西部黄土梁峁沟壑与中部浅山交错地带,项目实施区介于东经106°11′16″~106°16′29″、北纬35°02′29″~35°06′18″之间。自然地貌为红土与红砂岩相间山地、河谷阶地及峡谷,主要有黄土、红土及少部分褐土、黑垆土。海拔在1 700~2 143m,地势北高南低。实施区内年均气温7.6℃,多年平均降雨量557.4mm,无霜期1 6 3 d,大风日数3 4 d,多年土壤侵蚀模数4 450t/km²·a,多年平均径流模数9.7万m3/km²·a。项目区土壤侵蚀以水蚀中的面蚀和沟蚀为主。项目区涉及峡里沟、桃儿湾、郑沟和梨园片区,包括刘堡镇的梨园、李山、刘堡、王山、峡里、小湾、郑沟村,川王乡的哈沟、范湾村,2个乡(镇)的9个行政村,总户数2 309户,总人口11 083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农业劳力5 208个,粮食总产量391.63万kg,人均产粮353kg,人均纯收入3 140元。

一、综合治理情况及效益

(一)综合治理情况

2018年12月24日至25日,按照《甘肃省水土保持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2008),天水市水土保持局组成竣工验收组,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张家川县刘堡梁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并形成了竣工验收鉴定书。标志着该项目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共计10km2,其中新修梯田123.4km²,造林483.8hm²,封禁治理392.8hm²,配套田间道路(含排水渠)5km。各项措施均符合设计标准和要求,质量合格。

(二)综合治理建设竣工后的效益

对已建成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项目调研表明,治理后的梯田建设区域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治理后的封禁区域和造林区域植被茂盛,地表径流大幅减小,下渗增加,水土流失明显减少,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为项目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1.竣工后的经济效益。一是梯田增产效益。根据项目区现有梯田小麦增产比例计算同等条件下小麦增产为930kg/hm²,项目区新修梯田123.4hm²,每年可产粮1 148万kg,按粮食收购价格2.1元/kg计算,粮食增产效益为24.1万元,增产秸秆149.2t,按当地秸秆收购价格500元/t计算,秸秆增产效益为7.46万元。两项合计增产效益31.56万元。二是林草乔木林产出效益。按第五年计算材积,每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2.4m3,483.8hm²造林活立木蓄积量为1 161.12m3,每立方米按1 000元计算,产出效益为116.11万元;按每公顷产柴2 250g计算,年可产1 088.55t,每吨按600元计算,产值为65.31万元,共计产出效益181.43万元。三是梯田、造林两项年产出效益共计为212.99万元,增加的11.48万kg粮食可解决328人1年的口粮问题。

2.蓄水保土效益。项目建设完成后,累计项目区内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8.2%,水土流失将得到全面有效控制,项目区新增措施每年可减少土填侵蚀量3.09万t,降低土壤侵蚀模数93 949/km²·a,増加径流调控能力5 865万m3。

3.改善环境效益。项目建设完成后,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0km2,提高林草覆盖率25.2%,项目区内土壤的蓄水保土能力明显提高,年可拦蓄泥沙3.09万t,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有效控制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的流失,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功能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每年可拦蓄地表径流58.56万m3,地表地下水的分配状况得到了改变。地表水多数就地入渗,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水流量,提高了地表水的利用率,促进植物资源及野生动物的繁衍和发展,区域水分条件和热量状况得到改善,调节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4.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为项目区“三农”发展创造了条件。具体有几个方面:一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项目区位于县域主河流后川河上游,经过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后川河泥沙含量明显减少,项目区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粮食产量明显增加。二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梯田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项目区生态修复功能增强,提高了本区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为项目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三是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项目区粮食产量,促使项目区社会、经济、文化和谐发展,实践证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费小效宏但周期性较长的工程,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和基础建设工程,实施该工程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强化农业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对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

小流域综合治理批复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开会研究并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水保局组织专家建立并规范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各种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乡(镇)主要从预留地块、协调解决打破户界后的地界、权属纠纷,落实配套道路占地、发动和组织群众及时培埂、监督检查质量等方面做好工作;业务部门主要是从规划、现场技术指导、跟踪质量监督、验收考核做好技术支撑与服务,乡(镇)与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项目区建设有序进行。

(二)广泛宣传动员,思想认识到位

采取上街宣传、挂横幅、书写标语、沿公路设立宣传牌、办电视专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营造项目区建设的舆论氛围,广泛宣传项目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法规,增强广大干部群众项目区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宣传部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及时采访报道梯田项目区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办好电视专栏和简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三)坚持综合治理,措施规划到位

为了实施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水保局分批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规划有关知识,根据山系地形,一座山、一面坡全盘考虑,用3S制作规划图,对照规划图再实地规划,确定合理的工程范围,将规划结果在项目区范围内张榜公示;与乡、村领导及时衔接预留地块,使项目能够按时开展,保证建设任务的落实。

(四)严格规范施工,质量管理到位

在施工质量上,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田宽大于8m,单块面积大于0.067hm2,埂高大于1m,纵横水平,地边有埂。在质量监管上,县水保局技术人员包乡包片区,责任到人,现场指导,跟班作业,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工程设计施工,使新修梯田既符合规划质量标准,又能使受益户满意。

(五)加强项目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坚持把项目管理作为质量效益的有力抓手。严格实行法人责任制,建设和管理,并对项目进行检查、监督,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有关问题。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在工程开工前,成立招标领导小组,按照梯田建设、封禁治理、造林三个子项发布招标公告,实行公开招标。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制。水保局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别签订了《监理合同》《工程施工合同》《工程安全生产合同》《工程廉政合同》和《工程质量管理合同》,实行合同管理,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关系。严格实行竣工验收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和乡(镇)参与组成验收组,每竣工一片,验收一片,逐地块进行丈量验收,对不合格地块责令施工方限期返工整修,直至达到质量标准[1]。同时,注重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使梯田建设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项目区新修梯田排水系统不够完善,秋季雨水较多导致部分新修梯田及田间配套道路有水毁现象。二是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偏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规划设计主要以梯田建设为主,其他措施设计较少。

四、建议

(一)强化项目区工程的规划设计和配套措施的建设力度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方便机械化作业,设计单位要深入项目区实地,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布设田间道路,将田间配套道路的建设标准适当提高。为了减少水毁现象发生,在设计规划时,设计单位要到项目区与当地村干部和群众了解降雨、沟道、地表径流等具体情况,然后合理设计排水线路、小型蓄水保土措施等。布设排水路线既要少占耕地又要便于耕作。

(二)加大项目建设的投资力度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不断高速向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项目建设成本不断增加,加之资金投入有限,导致在一些复杂地形施工过程中,梯田建设标准有所下降,影响工程质量。

猜你喜欢

项目区梯田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错季土豆 种出好效益
甘肃梯田
农业水权分配方法研究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优化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效益
龙脊梯田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