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三农”的新目标与新定位
2020-12-21陈文胜
陈文胜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十九届五中全会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为要求,首次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包括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以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而全面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三农”的新目标与新定位。
突出乡村振兴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战略思路是,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充分发挥中国作为全球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集中力量办好国内的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发展新优势。
强调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强调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以深化农村改革。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深化农村改革”中,提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把解决相对贫困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社会集中力量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为乡村振兴探索了一个有效机制:“五级书记负责”的领导制度、全社会共同行动的组织制度、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要素投入制度、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工作制度。(本文节选自:中国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