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中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的应用
——以江苏洋河农业嘉年华项目为例
2020-12-21李伟平刘川川
李伟平,刘川川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北京海淀 100083)
随着国内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和城市的快速扩张,人们长时间处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和建筑密集的生活空间内,越来越需要有生态轻松的生活环境和接地气的生活体验。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农业景观的旅游价值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一是参与性强。游客通过参与农事活动,获得一种轻松愉快的劳动体验。二是观赏性强。农业景观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三是农耕文化。农业景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工具、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方面的演变等[1]。
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洋河农业嘉年华位于江苏省洋河新区原六里棚村所在区域,徐淮路以北,胡大庄村以南,沈庄以东,王庄以西,面积约37.8hm2,整个地块呈近方形。项目以江苏省农业主导产业为基础,结合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和农业多功能性,将创意文化、科技展示、科普教育、休闲体验结合,寓教于乐、寓教于农、寓教于游。在园区整体设计方面既考虑了现代农业特点要素的挖掘,同时也考虑了园林设计方法的系统应用。
1 生态规划设计
1.1 水系设计
洋河农业嘉年华最初选址位于洋河新区雨水最多的农业区域,现状坑塘较多,设计在保证入口空间的基础上,也较多保留了部分水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体水系的梳理和湿地生态化设计,种植荷花、水菖蒲等水生植物,同时驳岸采用石笼等生态驳岸,避免刚性材质破坏动植物、微生物生态环境。
1.2 农业生态设计
随着化肥农药的生产应用,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多的面源污染问题。随着十九大提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系统,解决人地冲突成了一个急迫的课题,在本项目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的问题。
1.2.1 露地农业方面。室外植物景观以当地乡土农作物为主,并根据不同位置环境布置不同的作物,例如在入口东侧面积较大的区域以低矮型果树无花果、桃、山楂、石榴等为主;温室周边道路两侧行道树以观花果树桃、杏、李为主;园区边角区域以小块菜田、花带点缀。在考虑农业生态系统中多品种的结合、合理布局同时,配备了相应的生态农业技术,如果园生草,保护生态引来天敌,种植指示性植物和跟农作物有趋避作用的花卉等,以减少病虫害对农业作物的影响,从而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体系
1.2.2 设施农业方面。设施农业设计参考国外的农业生产经验,对于人们需求量高、污染不易控制的蔬菜生产、水产养殖等,可通过规模化设施形成封闭系统,进行高密度高效生产实现高产量,减少用地面积,通过废弃物综合处理实现零排放。因此,生态型农业与封闭循环的高效农业生产结合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出路。
2 空间布局
首先,洋河农业嘉年华根据项目定位和功能需求,规划了5 个功能分区,其中包括科研创新区2.07hm2、嘉年华主场馆区15.20hm2、科技推广区5.67hm2、田园乐活区10.67hm2、综合服务区4.20hm2,空间布局既考虑了各功能区的特点和需求,同时便于园区项目有序运营而互不干扰。其中综合服务区位于园区入口附近,主要功能为游客接待、餐饮、产品售卖等,便于园区内外游客服务;科研创新区位于园区西南侧,南侧紧邻徐淮路,主要功能为洋河农业科技服务和农业技术研发创新,便于对外信息交流,服务社会;嘉年华主场馆区位于园区中间核心位置,同时处于园区中心轴线上,承载着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展示的功能;科技推广区位于园区西北处,主要为露地新优农业品种、技术展示推广;田园乐活区位于主场馆南面两侧,主要为果品采摘、小动物体验、农事活动体验等。
洋河农业嘉年华整体空间设计为中心轴线式结构,嘉年华主场馆区8 栋连栋玻璃温室阵列式对称排布,形成最核心的农业设施景观,园区水系绕主场馆成环状,南侧轴线核心为对称式生态水池景观,轴线两侧分别考虑了辅助性农业设施景观和果树区块的体量均衡设计,整体图面布局美观,各分区景观布局有序。
3 农作物景观设计
3.1 农作物定义与分类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花、草、树木)、工业原料作物、饲料作物,药材作物等。能大批长成或大面积收获,供盈利或口粮用的植物(例如谷物、蔬菜、棉花、亚麻等)。
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豆类、薯类、青稞、蚕豆、小麦为主要作物;油料作物以油籽、芜菁、大芥、花生、胡麻、大麻、向日葵等为主;蔬菜作物主要有萝卜、白菜、芹菜、韭菜、蒜、葱、胡萝卜、菜瓜、莲花菜、菊芋、刀豆、芫荽、莴笋、黄花、辣椒、黄瓜、西红柿、香菜等;果类有梨、青梅、苹果、桃、杏、核桃、李子、樱桃、草莓、沙果、红枣等品种;野生果类有酸梨、野杏、毛桃、山枣、山樱桃、沙棘、等;饲料作物有玉米、绿肥、紫云英等;药用作物有人参、当归、金银花、薄荷、艾蒿等。
3.2 农作物景观的应用设计
农业嘉年华主场馆的设计理念,是每个场馆主题对应一个本省的主导农业产业,意在集聚国内外的农业科技,引领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同时主场馆也是创意农作物设计最集中的区域。洋河农业嘉年华的场馆主题分别是:蔬菜、谷物、纤维(棉麻、桑蚕)、花卉、水果、中药、水科技、沙漠植物,其中沙漠植物馆是为了跟其他场馆形成鲜明反差,增加项目体验性。农作物的景观设计手法主要包括以下5 个方面:
3.2.1 农业的科技景观。以蔬菜立体栽培、水产高密度养殖展示为代表的,通过环境和营养调控,实现单位面积生产密度大、产量高,蔬菜馆形成震撼的立体农业景观空间,犹如进入蔬菜的森林,高密度水产养殖引入以色列技术,展示农业科技的力量。
3.2.2 传统农田景观。以菜园、谷物和中草药景观为代表,菜园主要为房前屋后利用零碎地块,多种不同植株特点蔬菜块状搭配,颜色各异,形成图案丰富的小景观。谷物类景观主要由于便于生产劳作、实现经济收入最大化,同时根据区域特点在种植形式上形成了平原、梯田、高原等大面积景观,以及植物茬口交替种植的季节变化,尤其是形成的不同农时的劳作、丰收景观都是具有极大的观赏性,同时透出喜悦的感情。中草药主要是营造生态的环境,还原其道地环境特点,将神秘的中草药生境和药理特点展示出来。
3.2.3 果树林地景观。主要是通过温室种植亚热带果树,让游客亲眼看到平时吃的亚热带水果都是怎么长出来的,果树景观设计形式一般以自然式园林设计手法为主,尤其以开花、结果时间最吸引人。
3.2.4 花卉主题场馆。一般采用园林景观手法,针对花卉的株型、颜色、质感等,采用片植、块植、带植,以及不同容器、不同造型等种植形式,同时也可与其他园林植物搭配自然式花镜等。
3.2.5 新奇特植物景观。主要以各种新、奇、特品种的展览式种植为主,例如展台式摆放,特殊环境营造(沙漠植物)等。此外,农作物景观设计中所有品种都是经过严格选择的,一般是选择当地主导产业涉及的新优特品种,引领当地农业产业升级。或者是当地少见的其他区域的特色品种,增加植物的观赏性。
4 农耕文化设计体现
时令性是农业活动最大的特点,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观,也有不同的作物收获,室外劳作、室内手工加工纺织等,总有忙不完的生活场景,这就是在农业环境里生活不单调的最大原因。同时在长期农耕生产活动下,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劳动生活习惯,也就是农耕文化。农耕文化的主要设计形式是场景复原的体验活动,其中包括雕塑类、真实场景体验以及前2 种的结合,文化的特异性也是最能体现项目特色的地方。
5 交通游览与服务设施设计
交通设计主要考虑园区道路系统顺畅,主次路结合设计合理,满足游览和农业生产的便捷易达和互不干扰,同时考虑园区的无障碍游览设计。由于农业嘉年华项目是活动性主题项目,节假日、团队活动接待量较大,相应的游客餐饮、购物、医疗、咨询服务、消防安全等需要考虑周到,同时要考虑应急措施。
6 体验活动设计
农业嘉年华项目是全年龄段人群参与项目,需要根据不同游客需求设置不同类型活动,主要涉及到的活动有参观、农事体验、观看表演、趣味科普、作坊手工体验、节庆主题活动等,考虑项目游客的辐射距离,要保证3~5 个小时的游览时间。同时考虑游客能购买到的产品搭配合理,满足游客看得见、吃得着、带得走的体验感。
7 经济性设计
农业嘉年华作为科技农业项目,本身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除了园林设计主要考虑的建设投入和维护成本外,农业项目同时还要考虑农业的产出情况,好的农业项目一定有好的经济设计,作为地区农业的引爆性项目,农业嘉年华化项目一般最高游客量设计为2~3 万人次/日以上,洋河农业嘉年华开业以来日最高游客量达到3 万人次,达到预期值,盈利性主要体现在:门票、技术推广、培训、产品售卖、餐饮等方面。
8 结语
古代中国就有以农作物为主的苑囿建设,在汉代,约在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初修上林苑时,从远方进贡的名果木、奇花卉达2000 余种之多。宋代司马光在《独乐园记》中描述了他的独乐园中的采药圃,其中有120畦种植“草药”,并挂有药名牌。总之,园林景观的发展也总是与农业活动息息相关,中国的文化归根到底就是农耕文化,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以来,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单位开始转向农业景观设计,也希望现代农业园区的设计,能更多融入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法,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农业资源得到可持续开发,惠及更多的农民和市民,共享现代农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