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画作文“扶贫”导写与示例

2020-12-20山西

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扶贫漫画贫困户

@山西

【原题呈现】(太原市202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作文)

【名师解题】

这则作文材料并未给我造成困惑,因为在这两幅漫画中,其中一则说的是“精准扶贫”,另一则说的是“扶贫措施”。二者的侧重点并不相同,“精准扶贫”意在说明扶贫既要惠及于民,也要防止形式主义,不要覆天盖地,造成国力、财力、人力、物力的无端消耗;“扶贫措施”意在说明扶贫要多措并举,其根本目的不仅是“扶贫”,还要从实质上“解贫”。只有让民众具备发展的意识,生活的能力,才能让他们不至于“返贫”。只有让民众对生活有了盼头,政府的扶贫工作才有了看头。

关于漫画类题材,一般情况下,语文老师都会给学生“带节奏”,首先是分析漫画的性质——是赞美颂扬,还是批判讽刺。在这次模考中,从目前检测到的信号来看,考生对于两幅漫画的解读,无论是认为内容上保持一致,还是呈现对比关系,在手段上都是技术性操作。可是考生技术有余,而能力不足,他们忽略了解读漫画类题材的第二个关键之处——对细节的剖析。这个地方的“细节”是指对漫画类题材有助于做出判断的内容。比如,这两幅漫画的细节,第一处就是二者的侧重点,一个是扶贫要“精准”,一个是扶贫要有“措施”;一个是方向上的掌控,一个是力度上的把握。尤其是“精准扶贫”这幅漫画陡坡下面的一个箭头,从整个箭头的形象来看,可知作者对“精准扶贫”这一政策是给予相当肯定的。第二处细节是车上的内容。一则漫画的车上站的是“精准贫困户”,因此以推车为主;一则漫画的车上装的“扶贫大礼包”,而且还有一个贫困户在用力蹬车。

我们考生的问题还有就是抓住局部细节,而忽略了漫画的整体立意。这次模考中,无论是漫画中一个人推车累得“手腿打战”,还是多人推车,都是年轻人的观察,都只是抓住局部进行了放大,而忽略了整体,造成的结果是以偏概全。这种抓住局部,忽略整体的思维往往会误导考生的写作思路。比如说,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的第21题。

考生对这幅漫画的解读可谓“脑洞大开”!有的考生认为,这幅漫画中的人物两边的一男一女不是老人的子女,右边的女子看起来应该是老人的老伴;有的考生认为,现在的人们吃的都是鱼头、鱼尾,鱼身最没有营养,给老人吃鱼身不符合“弘扬孝敬之风”的题意;有的考生不清楚左边男子头上戴的是什么;等等。

漫画类作文涉及审题立意,写作方向一定,但对材料的解读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针对这次模考作文,有的老师根据漫画内容提出扶贫措施是否应该因地制宜,各级干部是否应该各司其职等等,这些都可以是作文中对扶贫工作的一些反思。

有人评论这次模考作文不好写,我不置可否。不过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关注时事呢?青年人一定要关注社会,培养责任意识。如果我们培养的人在遇到问题时总是想“雨我无瓜”,那么得知真相的你到时候难道不“蓝廋香菇”?中国的教育要接了地气才会让学生有力量。我相信有很多老师和孩子会做得很出色,只是有时候自己做得不够好。

元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许衡说道:“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如果扶贫解决的是生活方面的问题,那么精神方面呢?

【写作探路】

材料中的两幅漫画,其中一则说的是“精准扶贫”,另一则说的是“扶贫措施”。二者的侧重点并不相同,“精准扶贫”意在说明扶贫既要惠及于民,也要防止形式主义;“扶贫措施”意在说明扶贫要多措并举,其根本目的不仅是“扶贫”,还要从实质上“解贫”。所以,“扶贫”加“解贫”,才能让贫困户真正“脱贫”。

扶贫要精准。工作如若不够精准,势必造成效率低下,甚至流于形式主义。“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只有找出症结所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庖丁在解牛时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臣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他对牛的肌理结构了如指掌,才能够在宰牛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倘若庖丁对牛的肌理结构掌握得不够精准,那么也可能只是“良庖”(技术高明的厨工),甚至是“族庖”(技术一般的厨工)之类的人了。扶贫工作何尝不是这个道理!我们只有把工作做到实处,精准帮扶那些真正需要解决困难的人,才算是做到求真务实。

扶贫要解难。工作如若没有相应措施,势必收效甚微。李大钊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这就是指不要不切实际地空想,要付诸行动。只有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才能在扶贫的过程中为贫困户注入活力。“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脱贫的过程中,还需要贫困户依靠政府部门的多项举措自力更生。同时,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也要及时跟进帮扶,念念用之于民生。

郭橐驼尚且讲究种树之道,“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根周围的捣土要结实),脱贫攻坚更需多方合力,才能固其根本,保障民生。

管仲在《管子·牧民》中写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一个民族的强盛,不仅是扶生活之贫,更要解精神之忧。

中国是崛起的,民众必定是觉醒的。

【名师下水】

需要精准的何止是扶贫呢

@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周晓霞

扶贫之事,看似离我一介中学生有些遥远。但细看此图,我心里似有所悟。

且看左图:车上,“扶贫大礼包”满满当当,每个小包裹方方正正大小均等,显然没有仔细考察当地哪方面尚可,哪方面更弱,哪一点迫在眉睫,哪一点还有优势;车后,各级干部齐齐整整都出来干“扶贫”这一桩事情,而不是尽其所长、各司其职,看着头上冒汗,恐怕也是出了力气却没动脑筋,脚下的扶贫之路还是坎坷不断。反观右图,车上是昂首向前、欣然点赞的群众,车后虽然只有一位同志发力,车子却可以如履平地、快速前进,减去了说不来是“大礼包”还是“大包袱”的负重,只“精准扶贫”四字,却更有方向,步子更轻快坚定。

这与高考备考不无相似:一张试卷,题型各异,侧重不同,几番模拟后,我早放弃了每种题都来一打的粗放复习思路;而是每次考试后细作分析,暂且搁下熟练的题目,专攻仍存漏洞的难点深入研究,精准复习,有的放矢——对于备考时间局促的我而言,显然收效更佳。

举众人之力,援方方面面,助贫困群众,其心至诚,自不必说;然而扶贫事大,且非一日之功,倘若一味以不惜倾尽人力物力的思路去做,恐怕也非长久高效之策。毕竟,资源总是有限,一时的“面面俱到”或许会让亟待帮助的贫困群众喜上眉梢,感激扶助者的“大方”,但这样的“一股脑儿”是否另一种面貌的“一窝蜂”呢?我想,与其不计后果地“都提供”,不如精细准确地满足当地群众的“最需要”!

庖丁之所以解牛十九载而从不失手,正在于其对待宰的每头牛做到了目无全牛的精准掌握;郭橐驼之所以轻而易举硕果累累,正在于其对种植的每棵树做到了深谙其道的精准了解;孔子面对子路和冉有的同一问题,不是“一视同仁”,而是前者劝诫其三思后行,后者则鼓励其果断行动,真正践行因材施教,为后世做了精准教学的亲身示范;孟子教梁惠王治国之道,从如何让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说起,先伐木捕鱼养猪种桑,后尊老爱幼办学教化,物质积累和道德培养两不误,精准施策以安民治国,很不简单!

先人的古老智慧里早就有“对症下药”“相时而动”“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箴言,讲的不都是一个“精准”吗?

扶贫工作事关千万人的福祉,不能徒有一副热心肠,而无一点巧心思;不能一味求快求全,更要深入实际细致考察,拿出招招奏效的好方案。扶贫如此,许多事亦然,只有热情与智慧并用,在合适的地方,下恰好的力气,精细准确,扎扎实实,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扶贫漫画贫困户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知识漫画
证监会“扶贫”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管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