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梅庭雨
2020-12-20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1901班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1901班
作者自画
姓徐名斌,热爱文学、书法、阅读,钟爱深度思考。
常记下一些日常心得和生活所感,也挤出时间在自己热爱的文学路上耕耘。“君子之交淡如水”,与文学邂逅、与灵魂对话,我便是这样淡然自若着。文学启迪我思考,让我清醒着迎接每一天的生活。
生活中,我则开朗又热情。学习之余,常和朋友一起打篮球、弹吉他、谈心事。
追求自由呼吸的生活氛围,选择忙碌充实的生活节奏,世间一切美好都值得我去认真拥抱。
一
你能想象,诡变的风如何拟仿美的规律蚀刻出万千岩石?你肯相信,迷离的冷雨是云翳惹上的情种,几纪风月衷诉情怨?那死去多少年的梅雨,在年年循蹈着以精魂化成的泪雨祭祀一方。只有洞庭的梅雨不同。
洞庭的梅雨是传诵情诗的。
身至洞庭湖泽,我能闻到梅雨多情的味道,触碰轻敲东南海滨纤手的脂肤,尝到雨的呼唤、雨的缄默。这是她难得的藕断丝连。
她是游行的吟者,是踽踽独行的路人,是满腹牢骚的妇女。她把怨与爱潺潺地默读给被封锁的云,她苦吟到大地不寒而栗。
就这么吟着!可会是细水长流般几个月乃至半年,又可会是隔三岔五一半个月——她似乎有脾气的呀!然而她年年至、年年诉说,从不缺席。如此规律,与民生祭祀相仿——她似乎又是没有脾气的。
为什么似傀儡又似骑士般常守这洞庭,诉说着无人感、无人解的诗语?
洞庭梅雨,让人捉摸不透。有如梵·高的星夜,有如“蒙娜丽莎的微笑”。散落纷纷的雾霭,更是为她轻罩了一层白玉面纱,看不清她在微笑还是红了眼。
然而时节既至,她多情莅临的时日里,我有机会在洞庭拜尝她的泪,我才终于读懂她的诉说,读懂她的诗语。
二
上旬,大脑终于可以休整了。
慵懒着开始计划一些活动。原本打算去登山,然而一连几日漫天的阴沉不见晴,软塌的绵雨着实有些黏得人心慌。有人提议去洞庭一带游水钓鱼,引来一阵附和。我们匆匆备足了钓具鱼饵,跟着朋友的父亲驱车便来到洞庭支流的河道。不过我又不喜好钓鱼,倒是宁愿去赏景,大伙正在兴头上没有跟我的,宁肯闷闷坐着打磨时间。
于是,一个人打着伞在不宽的小道上行走,朝着我不知道的远方。
走几里了居然看不见我想象中的那种湖光山色,人由扫兴开始烦心,觉得雨怕是加重了冲撞。伞柄吱嘎作响,没有多少雨润入我的皮肤,而我的脸却似冒珠蒸腾,我的眼开始模糊而涩痛,我的耳里轰隆隆响。
“洞庭御境,是不愿我这个外人打扰?”
开始升起来白雾了。我发现这一片天空似有若无的云,竟如此洁净,却依旧沾雨欲滴。那几页云,像伊甸园的毒蛇般诱惑我的脑,我忘了到底要去哪儿,只是随着本能向更清朗处前进。
我冒失地侵扰了百年的雾境,层层的不可知的茫然是摄人魂魄的,前进的路让人恍然间发现自己似乎在上坡。
没有走出白雾,却遇见一个亭子。
“那么也只能等出太阳了。”
三
我被白墙笼罩,与雨一起。
人一直在焦头烂额地寻路,却没有发现背已湿透、雨在低吟。
坐在亭中歇息,目光所及,只有赤柱与瓷雾,恍若仙境。
轻轻拾起长眠在木椅上的支离破碎的断枯树片,伸手去接下一些雨滴,她们很轻很滑,她们噫呢啊喏念起梵语,她们用“绸带”责杖万物,丹柱清响、白石踏印、松古避枝,那些痛和舒畅便如此显现。
再拜山水,我立起望见穹庐旷空。云川聚尽,墨污欲滴。从凤旋的中心倒翻出一壶脏水,似要刺破宣纸的轻纱兜。泪若狂雨,白龙吐息化作利刀猛地袭来,磨金有砺、挫骨铿铿,如琵琶四弦裂帛、银瓶乍破。
我仿佛有些站不稳。
然而如此惊奇——风一挥过境、霎时间止,默然几秒后,白雨倾盆银蛇舞,倒在地谷上怒放乖张,淘涌万物。
死一般压抑的墨浑,如泄闸洪水般释放,轰击一方山水林客的每一个毛孔。但是风也因此强劲而生,雾也因此散远几分。
我看到长眠于谷的湖了,珀蓝至臻。惊奇这蓝绿之汇——鱼虾蟹鳝,该有多少年幸福!
湖只有浅数半里,但看见这极简约的点染画,却梗塞于喉,说不出赞美的话,心境怎么也装不下这份清淡。
湖那边缀有白顶红瓦屋,我突然很遗憾,这里本不应被打扰的,应是“独钓寒江雪”的,然而入侵的不止我一个。想想这份博大的美却又被其他同行瓜分,我更遗憾了。
如何的地方、如何的置身才遇一次撼人心魄的美?我在水墨画中被隐去棱角,这份静谧的美倒在告诫我不要打扰酣眠。我拼命遏制自己想在此地洒脱的贪念,开始神游,开始超然。严肃来说,我不得沾染这画作。我得死拽住思想野马的缰绳,我的灵魂是白莲上的黑虫。我就如此成了画中一幡。
就这样缩于一亭,心怀畏惧却又向往恩泽。如朝圣者,摇曳般若的经筒、磕长头于山路,渴望接受圣洁的洗礼,却又担忧平生的罪过惹怒了仙子。
然而做与不做,都是令人惭愧的。如千年的国画被点上污渍,遗憾又无奈。洞庭的梅雨如此无情,撕开了我的皮囊,猝不及防地让我冷眼检视自己的灵魂,我感激地接受了。
过往常常被自己困扰,却从未有过一次机会正视自己的人生。一些戾气和陋习,本就应该被抹杀,却没有冲得像这样干净,被梅雨轻柔地刷净。
汲饮这份甘泉,又不触痛洞庭的梅雨还有她的爱人。我安心接受了梅雨的馈赠。
于世无愧,己之愧亦无。
我便不再有如此遗憾了。
四
养育家乡人的雨永远不辜负游子、诗人、野农的渴望。
远走的孩子,闻到洞庭梅雨,不由得落泪。诗人游侠,看见洞庭的容颜,赋下“白银盘里一青螺”。野农愁着庄稼,看到漫空的炎热绝不像看见几缕洞庭的波纹那样愉悦,胡子拉碴的脸可以挤出更多的皱纹。
“洞庭梅雨”里的九个场景:
淋雨:梅雨时节,默受雨之泽馈。
行路:道中雨蒙人伞立,寻路去是何处晴。
坐亭:雨中坐亭,纳于白雾围墙。
听雨:静默等雨张言,如轻诵梵经。
见云:墨如欲刺,沉云下垂。
看雨:千丝滔野,雨在漫空自舞。
见湖:青蓝成盒,装一池幽梦。
忆事:祭奠屈子,见禅理明德。
我细细一想,便生回味无尽的感动。
洞庭的湖呵,心脏挟着楚南大地,把输血的脉扎结于这一方贫瘠之地,才把石头刻为瑰宝,把苦难编织成奇观。一代又一代的人,一件又一件的事,一个又一个的碑,都是洞庭骄傲的子女。那些俯身掬饮的人们,也可在舌尖解味那份温热呵。
我静静凝望着她,多少绝美玉石沉淀此疆即成她的肤脂。那不歇息的歌声、话声、嘡声、叹声,是隔绝千年的回音,把一份不可磨灭的精金,碎粉遍撒,无休止地警醒、忠告世人。
我悄然忆起屈原氏,躯殒汨罗,精魂亦眠于湖心。他是这两千年的洞庭使者,或者说,洞庭是他的母亲,他又回到怀抱,却依旧磨不去、舍不得那份热与苦。
洞庭之声,总是如此的愤慨。不公的世道给苍生烙下最深的痛苦。
不过,愿君且睁眼看看当世之光景吧!
当世之景,仅可亲自凝望。雾气蒙蒙的外衣,可微掩这尚未沾染过多俗尘的仙境,但庭外之景,亦是宽慰,亦是光华。馈给南蛮楚地清泉和米棉的洞庭,与铭于忠信无畏之柱的志士者,谅鄙客扰乱酣眠,只为洞庭哺育的故乡正名,正名洞庭的孩子!
霎时的伟大仿佛撕裂了我的思考。我凭借自己浅薄之学猜测梅雨的心:云不愿散去,因为这里有值得守护的;雨常来祭祀,因为这里有值得膜拜的。存在了几千年的湖泽和英魂,已然是我的家乡湖南的名片。家乡自然与人文造化的奇峰皆源于此、汇聚于此。看遍山河,还是洞庭的美如此富有家乡味。味在山水,味在嘶吼。因为味,云如何不驻足守望,雨如何不常成泪眼!
我无法言过多,哲者、智者、国者、穆者,纯净的奉献之礼不能染于愚钝之息。
我深深地被震撼了,被这不起眼的、最常见的事物,那蕴含的哲理与教诲深深震撼了。
我望见亭柱,忽生一联:
读书谈:
愚以为读书当是读书中之人生,应是思考着阅读。
对于一本书,无论是文科理科、闲文名著,还是科普拓展,都应该带着自我启发性和批判性思考。一本好书,需要个人有选择有目的地拣出琼浆玉液,而又因此基础创造属于自己的精髓。
一股脑地胡吃海塞,不仅耗时耗力效率低,还会导致“营养不良”,动摇自我独立思维构系的根基。
思考读书,无非思考做事、思考做人。少去道听途说、听风是雨,多留“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处变不惊。读佳句而赞默,读人生而自省。素养与情怀,如此修成。
学无涯,功利者把书读死,而自得者把书读活。人生所接受的道理无溃竭坍塌之态,却有阻塞困顿之境。而唯有用心思考,才可柳暗花明,见禅明性。
虔饮生身水,默拜洞庭亭。
洞庭的梅雨是这样吟唱情诗的。锁喉禁锢四百纪,罹难刻下红烙印。时雨济济,停云霭霭。对隔荣枯几载,不倦盘桓低语。情之趋向,问道何者,洞庭梅雨,心守难离。
天人合一,亦成洞庭湖镜。观镜鉴吾身,旦又晓禅道,终识故乡。
……
我终于从迷眠中清醒,浓烈的太阳味钻入我的神经。早已经是天晴雾散。
我记不起何日何时到过那界雾境,甚至不记得哪座山、哪畔湖有过一个亭子。回来了,我淋雨受潮昏沉了几天,等痊愈了,看着窗外,心情比任何一次郊游都舒畅。
朋友问我去哪儿了,我说不清楚,大概是个湖吧,后来也从未再回想清楚。
我只愿坚信,亭子与雾的有无,只是洞庭的梅雨愿挽留住难有的听客罢了。
她的故事与情话如何妖艳,说给文人骚客、说给樵夫行者,还是向天向月?没人知晓。
她的哀怨与血泪,穿肠钩肚。她无常地诉说,无常地期待。几百年、几千年,如此吟诵,熟背的词,期待对的云解读。或终是没有,那便终守下去。
洞庭的梅雨与云雾是动人的,洞庭的梅雨与云雾是模糊的。
微卷的发,羞笼秀巧的耳,不让俗客轻敲心门。
但是,洞庭,请你听我微声呼唤。
饱纳韵味的皮卷,轻易不得翻阅,多少亘古的话,刻着,我真的、真的……
洞庭,请你听我低吟呼唤。
……
时雨眷恋停云,而相守难离。且看万水泛舟,千鸟嘶空,雾凇沆砀,青城显熠。耀烛立宣中景画,倚柱凭栏缓数峰。洗目而止,濯心勿华,虔诚而默。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后记
创作思路:
执笔著成此文,应是一次对自我心境的洗涤和对洞庭的怀恋。
早几年到过洞庭湖岸,在那阴湿的雨中迷糊记下了她的面容。回过来这几年倒没有对她心生情愫。然而成长中的浮躁和烦恼搅得生活有些许不顺,进而忆起童年往事,就想起了洞庭。对洞庭的感觉,却像洞庭的雾般缥缈难定,让人难言。
偶然默读余秋雨先生的《都江堰》一文,竟发觉如此似同我对洞庭的情感,灵感就此迸发。以那湿热的往日始,到湿热的今朝结,都是一个“有常而无常”贯注在文里。
老师点评
绝美的洞庭景色,丰厚的文化底蕴,哲理的人生启示,浓厚的家乡风味,使文章洋溢浓浓韵味。作者以自己一人独自赏洞庭一景、品洞庭梅雨的经历作为主线展开。把洞庭梅雨里的人生禅道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语言优美,辞藻精练而华美,又不失家乡特色。那份凸显的家乡之情怀亦像洞庭梅雨一般久久不散,回味有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