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0-12-20何义红
何义红
(唐山市丰润区教师进修学校 河北 唐山 06400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传统课堂大多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生没有老师带领就不会学习,更不会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知识,这正是高效课堂要突破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笔者就试听的一节小学数学课《分类和整理》 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1 课堂实况
首先大屏幕上呈现了几张超市货架上摆放货品的图片,有香蕉、火腿肠等等,都分别整齐的摆放着。此时老师提问:“超市里的货物是怎样摆放的?”学生回答:“香蕉和香蕉放一起,火腿肠和火腿肠放一起。”老师继续提问:“你还发现超市里别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学生回答:“衣服和衣服放一起,文具和文具放一起。”此时老师导出新课:“这叫分类,大家说说分类有什么好处?”有的学生回答:“分类可以方便找到。”有的学生回答:“如果混在一起,就找不到了。”老师总结:“分类是为了方便找寻。”之后老师拿出一些气球,请学生将这些气球分类。学生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颜色分。接着让学生做分类练习,可以在纸上画,可以到黑板上画。最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分类现象。有的学生说超市里的货物、书店里的书、家里的鞋、文具店里的文具、麦当劳里的食品,衣柜里的衣服……
这节课从课堂氛围上来看,学生一直在严肃紧张中配合着老师的步骤学习,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受到关注,甚至有一个学生被提问了多次,好多学生在课堂上是沉默的。
2 存在问题与建议
分类和整理具有很强的生活因素,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来体会分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拿一堆玩具,让学生挑选出自己最爱玩的一类玩具,并让学生思考玩具怎样最容易挑出来,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他们也有了探究的动力。学生开始可能会分的很慢,随着不断的尝试,他们会适当调整挑选的办法,从而挑选的速度会逐渐加快,挑选出的同一类玩具也会越来越多,此时教师适时点拨:同类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学生通过自己不断尝试,逐渐知道了分类的办法,体会到了分类的必要性和分类的好处,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联系了生活,让学生感到很亲切,通过动手动脑将抽象和死板的知识简单化了。其实生活中这样的细节无处不在,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破口。在这节课上,有学生说把语文书和数学书放在一起就找不到了,这是多好的生活体验,老师却没有抓住,更没有深挖。
学生有了前面的分类体验,再讲整理就容易了,把书包、铅笔盒整理一下等等,凡是学生生活中能接触到的,都可以让他动手做一做。这样学生不仅明白了分类,也学会了整理。其实探究并不深奥并不难,只是需要找到切入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后再遇到类似知识的学习,就会先想到生活中的相关经验。可能这样的学习开始会遇到些困难,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具有长远的意义。
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通过教师的不断指导、长期熏陶,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素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知识,让课堂鲜活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