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土高原林草管护生态建设特点与发展趋势

2020-12-20

现代园艺 2020年20期
关键词:水土黄土高原林草

(陕西省定边县封山禁牧工作站,陕西 榆林 718699)

曾经的过度开采、过度放牧给黄土高原地区的绿色植被带来了毁灭性的伤害。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进和山川秀美工程的发展,积极地植树、造林活动一定程度恢复了黄土高原的林草。在推动植被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养护植物的过程中,水分和土壤是不可或缺的2 个因素,黄土高原地区始终存在着“水分”和“土壤”的欠缺问题,影响了建设黄土高原林被的规划和政策走向。在此背景下,从黄土高原林草管护现状出发,立足于发展林草管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总结并分析了高原生态建设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1 建设现状分析

1.1 林草建设随意,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横跨多省,高原分布有4 种不同地带:暖温性森林地带、暖温性森林草原地带、暖温性典型草原地带、暖温性荒漠草原地带。黄土高原超过总面积一半的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不足而植被蒸腾需求强烈的情况下,土壤水分发生了负补偿,加速了土壤干化,黄土高原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土壤水文现象,即土壤干层。多数研究者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林草建设活动和粗放经营活动所导致。

科学种植是恢复植被的重要前提,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为了追求效率,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多依循重视乔灌而轻视木林的传统,植被与植被地带性分布和水土条件存在较大出入,既不利于种植植被生长发育,也不利于相应地区的土壤恢复。与此同时,先毁天然植被后种植的现象也层出不穷,严重破坏土壤。形式化、规条化的建设规划导致林草建设随意,更加剧了水土流失。

1.2 形式化行政管理

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进和山川秀美工程的发展,黄土高原多地积极开展了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林草建设工作。而在建设过程中,过于强调执行命令而忽视因地制宜、轻视自然规律,在执行命令的同时很少思考具体措施带来的生态影响和经济效益,结果常常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成效甚微。

1.3 群众积极性一般

在黄土高原的林草建设过程中,忽略了群众的力量。一方面,许多普通民众还不太了解植树植草、退耕还林、退牧还林等林草建设方案。另一方面,民众在黄土高原的林草管护与生态建设中的参与度较低。黄土高原的林草建设多由政府一手包办,缺少群众的协助和支持,并不利于未来的管护工作,同时会给林草建设工作的开展增加不必要的困难,也增加了额外的经济、人力支出。

2 黄土高原林草管护重要性

2.1 恢复生态

做好黄土高原林草管护,有助于提高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问题,恢复当地生态,减少决堤、侵蚀、决溢等现象。研究发现,黄土高原多年来的水土重建、植树造林工作有效地减少了地表径流。符合植被地带、水土地带的植被建设有效地维护了水分与土壤间的平衡性,发挥出良好的水土保持效能。由此,做好黄土高原地区林草管护,有利于恢复生态、保持水土。

2.2 发展经济

做好黄土高原林草管护,减少水土流失,便能有效控制下游河道的侵蚀堆积,堤坝决溢风险,能切实减少政府在防灾赈灾方面的经济支出。与此同时,良好的林草建设势必能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好的自然环境能够促进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最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黄土高原林草管护生态建设特点

3.1 林草建设特点

黄土高原的林草建设主要通过人工造林种草、飞机播种、封山育林3 种方法实现。考虑到黄土高原地区缺水干旱和土壤干层的情况,许多地区开始重视科学的林草建设技术和林草配置,通过制定科学性、可行性的林草建设措施,达到生态建设目的。在此过程中,黄土高原林草管护生态建设集中体现出地带性特征,根据侧重点不同,可分为水土地带性和植被地带性2 种。

3.1.1 水土地带性。水土情况是决定植被类型和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包括黑坊土、褐土、钙土、栗钙土等28 种土类,土壤pH 值6.7~8.7,林地养分贮量最大,草地次之,耕地最少。黄土高原多属于干旱气候,总降水量较少,地区分配不均匀,表现为总体干旱局部湿润的局面。以水分集存与流失的坡度等地貌因素为标准,黄土高原地区可被分为川塬区、峁坡区和沟谷区。不同地形区位可种植的植被类型也有所差异。在研究水土分布和植被分布、生长发育规律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植树植草后,不同水土地带林草建设重点不同,体现出黄土高原林草管护的水土地带性。

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水土差异的同时,同一地区也会存在较大的水分生态差异。如丘陵沟壑地区,丘陵起伏和沟壑分布情况,会导致不同坡向、不同坡位的光热和降水的再分配。分析吴旗县铁边城地区立体类型的土壤水分分布,发现不同立地类型中,土壤水分分布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立体地区由于水土差异可能会形成多种不同的植被地带类型,这也造成了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工作的复杂性。

在不同水土地带,除了可植树、草等植被类型存在差异之外,相应的林草管护工作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一方面,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具体水土类型地区适宜种植的植被类型,如缺水干旱而蒸发量大的地区,适宜种植柠条、山桃和沙棘。另一方面,林草建设设计也发生了从“自然型”到“灌溉型”再到如今“集流型”的转变,通过合理的植被布局,充分利用好可利用的雨水资源,打造人工局部湿润立地,为植被自然更新创造优良条件。

3.1.2 植被地带性。植被地带性是以黄土高原地区天然植被分布为依据进行划分。黄土高原的植被包括乔灌草复合型、灌木和草木组合型以及草本型。各类型植被根据各地区水分土壤情况差异,从黄土高原东南向西北依次呈现出4 种植被带,即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典型草原带和荒漠草原带。各植被带内的植被组成、植被结构、生物量等均有所不同。科学的林草管护强调依托天然植被进行林草建设,从而在林草管护生态建设中体现出植被地带性特征。

黄土高原森林带主要分布于关山、子五岭、黄龙山、吕梁山南部。在森林地带的林草管护和生态建设中侧重造林。可自行恢复的植被多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对部分被破坏严重,自行恢复能力较差,发育不良的植被区,可通过飞机播种或人工造林等方式有效促进其恢复和改造。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地带主要位于洛河中游、泾河中游、渭河上游、吕梁山中部地区、子五岭和六盘山等地。森林草原地带的林草建设多以灌草为主,部分水分条件好的地区可进行乔灌混交林建设。

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带集中于无定河、泾河、清水河和祖历河这4 条河的上游地段,同时在白山、屈武山也有所分布。典型草原地带存有较多天然的优良牧草,而缺少乔木林。在林草建设中多使用灌木、牧草带状混交方案,以求在较短时间内建成稳定的草灌植被。

黄土高原荒漠草原带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西北部。在该地带多见旱柳、小叶杨、新疆杨等耐寒林木,多建有小片纯林、混交林和行道林。

4 发展趋势

4.1 强调依托天然植被,因地制宜

在黄土高原未来的林草管护生态建设中,将更加重视依托天然植被,因地制宜地建设植被。现阶段,黄土高原的林草管护建设已强调依循“适地、适树、适草”原则,同时,在人工建造林草植被时,有必要保留一定量的天然植被,并选择2~3 种能天然更新的树种或草种,以有效减轻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化,有利于推动恢复土壤水分。由此,未来将更加强调在天然植被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适地、适林、适草建设。

4.2 从种绿到护绿

黄土高原的林草管护与建设在当前仍处于积极植绿、建绿阶段,当植绿、建绿工作达到预期成效后,即将进入护绿阶段。针对黄土高原地区干旱缺水、土壤干层的不利因素,未来需侧重使用抗旱技术以保障已种树、草的成活。

4.3 林草管护生态性与经济性齐发展

黄土高原林草建设管护工作发展至今,常在发展中交替出现过于强调生态而忽视经济及过于重视经济而轻视生态的情形。事实证明,偏向单独某项内容,其结果往往是两头都难有良好成效。因此,在未来的林草建设管护工作中,应当同时抓好林草管护的生态性和经济性,呈现出生态与经济齐发展趋势。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林草建设工作具有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重大意义。尽管目前的林草建设还存在诸多缺陷,如林草种植随意、过于形式化的形式管理和群众力量未发挥作用,不过根据已有经验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林草建设中呈现出其地带性特点,具体可分为水土地带性和植被地带性两类。从现状和已有经验出发,推测未来黄土高原的林草建设可能会呈现出强调依托天然植被、从种绿到护绿、从单一生态性到生态联动经济共同发展的趋势。

猜你喜欢

水土黄土高原林草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山西省公布首批20个省级林草科研基地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我国启动首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故乡的水土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etary Customs of the Naxi People
黄河哺育了黄土高原
故乡的水土..
洒向黄土高原的爱
小石狮——黄土高原农家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