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观察
2020-12-20崔岩
崔 岩
(吉林省吉林市江湾创伤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随着消化系统疾病越来越高的发病率,在对该病的临床治疗中,消化内镜的治疗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对患者的治疗期间,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护理中,无缝隙对接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也越来越广泛[1]。本次研究主要对该护理模式在急性消化内镜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探析,现将报道呈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在2015年6月~2018年6月的这段时期给予急性消化内镜治疗的88名患者,抽签组成A组(n=44)和B组(n=44)。A组男病患23名,女病患21名;病患最小年龄20岁,最大70岁,平均(50.13±11.27)岁。B组男病患20名,女病患24名;病患最小年龄21岁,最大72岁,平均(50.77±10.8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微小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为对患者的各项常规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相关检测,常规用药指导以及日常需要注意的各个事项等等。
B组患者进行无缝对接护理,主要为:①手术前期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对每个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针对存在消极情绪的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疏通,以确保患者治疗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向其介绍一下基本的疾病治疗知识。②手术过程期间护理:患者上手术台之后,护理人员应该辅助患者采取一个正确的姿势体位,术中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指标,针对异常指标,及时告知治疗医师进行相关处理,同时确保整个手术期间为无菌操作,防止患者发生感染。③手术后期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将患者护送回病房之后,需要安排其进行卧床休息,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针对性的饮食以及活动指导方案,同时可以适当给予一些抗生素配合治疗,以预防术后感染。
1.3 观察指标
对AB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详细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l7.0软件处理,组间正态分布数据资料用(±s)表示,比较行t检验,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表示,比较行x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说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组:切口发生感染情况的患者有3名,切口存在疼痛感的患者有2名,发生便秘情况的患者有2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909%。B组:只有1名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x2=4.950,P=0.026)。
3 讨 论
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数量也在与日增多,加上内镜治疗的不断发展,在消化道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率也在不断提高[1]。但是消化道内镜属于有创治疗,由于患者的疾病知识认知水平有限,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对患者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大意义[2]。
而在此次研究当中,针对B组患者实施了当下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即无缝对接护理模式[3]。其护理理念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给予术前术中术后无缝对接护理,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有一个完整连续的护理服务。而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了,实施无缝对接护理措施的B组患者,治疗期间仅有一名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而实施普通常规护理措施的A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切口发生感染情况的患者有3名,切口存在疼痛感的患者有2名,发生便秘情况的患者有2名,共计7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909%,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这也提示我们,无缝对接护理措施在消化道内镜治疗护理当中,对各种不良反应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效果[4]。
综上所述,在接受急性消化道内镜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安排应用无缝隙对接护理措施对患者治疗期间的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更好的降低作用,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率,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