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栽培技术发展趋势
2020-12-20刘亚轩贺振营
刘亚轩 贺振营
(深州市农业农村局 河北 深州 053800)
1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
玉米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同时可以兼做饲料和作为工业和医药原料。玉米持有量是检验当地畜牧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随着玉米种植技术的提高,其种植区域、面积、品种、产量都在迅速增长,贴茬播种技术、覆膜播种技术及间套作种植方式已开始广泛推广,今后玉米的发展仍至关重要,因此需及时解决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玉米产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我国玉米生产在粮食作物生产中举足轻重,伴随着玉米单交种和杂交种的大力推广,玉米生产面积、产量均稳步增长,在某些特殊年份我国玉米的生产总量甚至超过了小麦,在稳定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但是,我国普遍存在玉米种质资源薄弱稀缺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玉米育种的进程和大面积推广生产。在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分布广、跨度大,南至海南,北到黑龙江都有种植,但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南片区。按照播种季节分为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且春玉米面积和夏玉米面积基本持平。我国生产的玉米品质相对欠佳,专用性不高,玉米育种手段和方式滞后,缺乏现代育种技术,专用性玉米品种较少,同时玉米深加工的设备相对粗略,生产工艺流程落后,导致玉米产品深加工的品质不高,用途不广。
2 我国玉米生产的特点
2.1 种植区域专业化。由于玉米种植稳定性强、适应性广,种植区域不断扩大,且逐步形成了区域品种集中化和种管收过程专业化的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经纬度跨度很大,同时包含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等气候带,虽然气候复杂多变,但已形成了玉米主要功能片区,在玉米主产区域可进行集中耕作,推广良种良法种植技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种植技术。
2.2 面积产量大幅增加。近些年,随着我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对青贮玉米的需求量大增,促使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迅速扩大,玉米产量快速增长,也更好的适应了全球对玉米生产的需求。
2.3 播种方式逐步优化。玉米生产因种植区域不同可分为多种播种方式,常采用的有地膜覆盖种植、宽窄行种植等,以提高地温、增加土壤湿度,达到玉米生产增产优质的目的。
3 玉米生产空间发展战略
当前我国玉米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总体的供不应求与局部区域的供大于求,全世界玉米销售价格的低迷与内地玉米价格的平缓上扬,以及南北方在玉米进口方面存在的差异。针对以上实际情况,我们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大力提升玉米产品的增值空间,积极拓展国际大市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总目标前提下,加强对外贸易的互通互联,高标准、高规格、高站位地进行细致谋划,统筹城乡发展,建立综合配套的种植、养殖、加工、物流循环经济综合体,延伸玉米产业链条,提升玉米产品的综合价值。
3.1 玉米产业向纵深发展,实现增值多样化。在保有原畜牧结构基础上适时适度发展规模化养殖,促进饲用玉米发展;按照玉米加工特点分类加工成玉米淀粉、玉米油等不同工业产品,从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多层级利用,增加农业附加值。
3.2 玉米可加工成混合型饲料。我国畜牧养殖发展空间广,尤其是在玉米集中生产区,适时适度发展畜牧养殖,就地实现由粮食转变为肉食,增值较快;还可以采用其他多种途径进行工业转化。
3.3 积极发展玉米初级产品。我国人口多、粮食少,人均可支配粮食不足385 kg,丰收年份人们用玉米喂牲畜,减收年份又把它用作口粮。随着现代生活水平提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玉米蛋白质生物效价较高,人们多食用玉米可有效降低三高。在玉米主产区,可采取加工爆米花和超市水果玉米,改善玉米营养品质,提档升级。
3.4 依托大市场做好玉米深加工。工业突飞猛进的今天,我国对玉米深加工的淀粉、油、酒精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品牌站位不太高,要提质增效,就需要做好原料供应、物流运输、科研加工的高效衔接,实现玉米产品的更大发展空间。
3.5 提高玉米市场占有率。玉米市场份额取决于玉米自身的品质,主要包括营养品质、商业品质和加工品质3 个方面。玉米的营养成分、外在形态色泽以及加工特性这3 方面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决定了玉米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份额。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以及玉米推广机构要从育种、繁育实验等各个环节,做好玉米品种的筛查筛选工作,改善我国玉米的生产品质,提高我国玉米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3.6 科技创新促玉米增产。玉米的增产潜力在粮食作物增产潜力中排名第一,要使玉米持续稳产增产,既要靠科学技术,又要有创新手段。
4 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当前玉米栽培面临的问题:一是玉米产量短期增长空间不大,无论是单产还是总产增长潜力有限;二是全球玉米需求量增幅不高;三是我国玉米库存量呈减少走势,短期因产量、面积等原因导致主产粮食很难补充库存,且世界各国因收购价格高低不同导致补充库存下降。综上所述,我们要重点研发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不断创新高产栽培技术,弥补国际国内市场及玉米自身存在的产量低、品质差的不足,拓展增长空间。
虽然我国高产稳产玉米品种很多,但高产栽培技术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进创新栽培技术,可达到玉米提质增效的目的。目前总的战略思路是:在过去种植农艺措施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以选用高产、稳产、抗病品种为前提,以改善种植密度、施肥方式、灌溉条件为策略,采取防控病虫草害和土壤深松等措施,充分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
4.1 优化田间栽培密度。通过优化玉米田的通风透光条件和增加种植密度达到增收的效果,该技术是在玉米平均行距的基础上,实行宽窄行偏垄种植,行间距35 cm 左右,垄间距90 cm 左右,此种植方式玉米种植密度由原先的每亩4.5 万株提高到了6.5 万株,每亩可增产8%,同时该技术有助于提高玉米的耐旱性能,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使玉米籽粒更加饱满。该技术实施要注意秋季造墒,并加强田间管理,确保播种出苗率。
4.2 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在干旱少雨或积温达不到玉米生长需求的地区,可因地制宜地实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覆盖地膜既能维持玉米田的土壤肥力,减少了地表水分蒸发,又能为玉米生长提供更多热量。
4.3 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既能解决玉米种植早期出现的干旱难题,又能促使除草剂充分发挥其功效,但受地区经济条件及地理位置影响,该技术不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4.4 机械化播种和收获技术。在玉米种植的全生育期,从一体化播种施肥到玉米秸秆还田和收获,全程机械化,既可以大量的解放劳动力,又可以实现对大面积整齐地块的规模化种植管理。
4.5 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在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做好玉米病虫草害的调查,根据病虫草害的发生程度及时进行防治。重点防治对象有玉米大小斑病、褐斑病以及玉米钻心虫、粘虫、二点委叶蛾等。
4.6 田间综合管理技术。对玉米全生育期进行精心管理,如提高播种质量,实施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尤其注意抽穗扬花期的管理,防止玉米卡脖旱现象发生,并适时收获,确保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