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0-12-20郭威
郭 威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1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时时抓,刻刻讲,处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而不是将其仅仅停留在课程表上,不是出现问题了再去恶补;更不能思想上认识不够,行动上懈怠。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无疑就为高校敲响了警钟。应该溯本求源,多去思考、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的确,目前一些高校面临着生源紧张、毕业生就业难等现实问题,而在思想上忽略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尽管设置了相应课程,但并没有在行动上纳入到高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再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不是独立的,而是由团委或学生处来进行兼职,这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便可想而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很难做到位。
1.2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支柱,并且直接影响着整个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来看,发现主要存在两种问题:一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非常欠缺,与教科文组织规定相比,可以说是严重不足,并且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是由德育教学的教师或行政人员兼任的,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缺乏系统的学习,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二是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不高。有些教育工作者只依附空洞的教学理论来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而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虽拥有相应的资质证书,但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面对大学生们存在心理隐患,很难做到及时发现和恰如其分地教育。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呈现片面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面向群体的,是通过教师专业知识的讲解、案例的分析,来让学生进行自我对照、自我分析,从而自行调整,当然也离不开专业教师的个别辅导。但是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重视个体,缺乏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心理健康教育便会呈现片面性,这也是导致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就是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理论讲解,在实践训练、现场讨论、案例分析这些方面几乎是空白的。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策略
2.1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要以人为本。搞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高校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真正落实教育课程,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据此来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可以提前通过网络或发放问卷等形式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需求,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做到“对症下药”。
2.2 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是评判一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做起:一是调整高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结构,凸显专业化,实现以思想政治教师为主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辅的结构模式;二是提升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真正实现“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其理论学习,鼓励教师多参加一些心理实践方面的培训,以自身的高素养、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来征服学生。
2.3 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在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它应该和其他教育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并且首先应该是面向群体,然后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来完成,不能仅限于课程教育和心理辅导。例如可以通过一些校园讲座、社会实践或家校联谊等,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以进一步掌握大学生心理特点,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更好地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身心健康的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