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冲击下的农户生计风险及应对策略
——基于福建山区的个案调查
2020-12-20陈水光苏时鹏
陈水光, 苏时鹏
(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区域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2)
重大疫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波及面广等特征。囿于农业生产不确定性以及产业之间的融合性,疫情给农业经济、农村发展、农民生活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尤其是对农户生计风险的影响最为显著。重大疫情会导致农户直接暴露于社会风险之中,农户受“理性小农”的局限,其风险规避能力相对较弱且极易引发生计风险。而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不仅关系到农户的生计安全,且关乎地方社会的和谐稳定,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脱贫攻坚的落实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带来巨大挑战。鉴于此,关注重大疫情中的农户生计问题,结合福建山区的个案调查,讨论重大疫情冲击下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农户的农业生产活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这一过程中任何环节都存在风险冲击的可能性[1]。农户生计风险被视为农村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问题,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当前国内关于农户生计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计资本考察、生计风险识别、生计风险规避等3个方面。
1.生计资本考察。学界认为生计资本与生计风险休戚相关,生计资本成为考察农户生计风险的一个重要视角。如孔寒凌等分析指出农户生计资本的自然禀赋对生计风险的应对有着重要影响,农户生计资本的缺失极易引发生计风险[2];许汉石等分析指出农户生计风险的大小与其生计资本存量密切相关,农户生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生计资本的选择[3];苏芳分析指出农户生计资本的自然禀赋直接决定农户生计风险的应对能力,生计资本对农户生计风险呈显著正向影响[4];苏芳等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基于黑河流域张掖市的调查研究,分析指出金融资本的增加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农户的抗风险能力[5]。
2.生计风险识别。学界对农户生计风险识别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如陈传波率先引入风险和脆弱性框架,认为农户生计风险包括资产风险、收入风险和福利风险[6];赵雪雁等基于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区农户的调查数据,将农户生计风险归纳为自然风险、耕地风险、健康风险、养老风险、市场风险、教育风险、就业风险和政策风险[7];潘国臣等基于可持续分析框架,将农户生计风险划分为自然资本风险、人力资本风险、物质资本风险、社会资本风险、金融资本风险和生计策略风险[8];万文玉等基于生计风险的来源,将农户生计风险划分自然风险、经济风险、就业风险、教育风险、市场风险、健康风险、养老风险和政策风险[9]。
3.生计风险规避。学界对生计风险规避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具体区域展开实证分析。如马小勇基于陕西省农户的调研数据,研究发现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保守行为是农民规避风险的主要方式[10];赵雪雁等通过分析农户生计风险的潜在影响因素,发现农户可以通过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来规避风险[7];崔晓明等分析指出发展乡村旅游等替代性产业是农户增加生计资本、降低生计脆弱性和应对生计风险的有效策略[11]。
综上,学界围绕农户生计问题展开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生计风险的研究也日趋丰富,但学界对农户生计风险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展开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较少针对重大疫情冲击引发的农户生计风险进行讨论。农户作为乡土社会的主体,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不仅关系到农户的生计安全,而且关乎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注和讨论重大疫情冲击下的农户生计风险和应对策略,对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重大疫情冲击下农户生计风险的类型与作用机制
(一)重大疫情冲击下农户生计风险的类型
可持续生计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后,因其能较好地模拟农户生存与发展、风险应对,以及理解农户个体与区域环境的互动关系,被广泛运用到农户风险识别与应对、农村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等“三农”领域的系列问题研究中。英国国际发展署(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包括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该框架以人为中心,认为农户生计的不同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多重共线性会发生互动作用,从而影响农户的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农户生计风险强调农户的主体性,贯穿于农户维持可持续生计的各个环节之中。本研究基于 DFID 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结合潘国臣等的研究[8],将重大疫情冲击下的农户生计风险界定为生计资本风险、生计策略风险和生计结果风险。
1.生计资本风险。生计资本指家庭或个人为了维持生存发展所需的资本,主要涉及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生计资本既是农户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户应对外部突发危机事件冲击、抵御生计风险的重要屏障,是考察农户生计风险应对的一个重要视角[6]。生计资本风险指农户的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中的一项或多项资本遭受损害,使得农户生活陷入困境。
2.生计策略风险。生计策略通常归纳为农业、非农业和兼业等3种类型,农户采取的生计策略类型将决定其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进而影响其生计资本存量和生计风险状况。生计策略风险指农户在运用生计资本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得家庭收入和维持生计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其主要来自于外部突发事件的冲击和自身生计资本风险的转移。
3.生计结果风险。生计结果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农户综合利用生计资本和采取生计策略投资组合所追求的社会福利目标,如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和实现脱贫等。生计结果风险指各类因素交织使得农户的生计目标无法正常实现,具体表现为不充足的收入、无固定的住房、无法享受的社会保障等,其主要来自于生计活动过程中生计策略的选择性偏误和外部环境突变。
(二)重大疫情冲击对农户生计风险的作用机制
农户获得家庭收入的生计选择主要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离乡外出务工。重大疫情冲击对农户生计风险的作用机制应从农业生产角度和劳动力外出务工角度进行衡量。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农村封村断路的疫情防控方式导致物流中断,农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出现阶段性短缺以及季节性农产品大规模滞销,从而增加生计资本风险;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现代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现代市场环境的变化出现不稳定的局面,从而增加生计策略风险;农业发展的供给侧与需求端失衡引起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导致农户农业生产支出增多和家庭收入减少,从而增加生计结果风险。尤其是贫困户受重大疫情冲击导致家庭收入急剧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摆脱贫困的进程,增加其贫困脆弱性,从而加剧了生计风险。而社会网络有助于增强个体的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尤其是在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亲友和邻里的互帮互助在农户风险规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社会网络规模越大,农户越容易获得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中的资金帮助和情感支持,进而缓解重大疫情的冲击,降低农户的生计风险。
从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角度来看,由于其他生产性资产的先天不足,劳动力是农户非常重要的生计资本,外出务工获得收入成为规避生计风险的重要方式。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传统农耕社会发生改变,农村许多劳动力离开固有的土地进城务工,对城市产业发展产生很强的依附性。重大疫情冲击导致中小企业发展步履维艰,疫情延续时间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除了限制农户在短期内实现跨区域流动外,也增大进城务工人员失业的可能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一大部分农户的创收,尤其是会导致失地农民陷入生计无保证的状态,容易引发农户生计风险。
三、重大疫情冲击下农户生计风险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与研究方法
福建省宁德市北部的K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落。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270户(其中精准扶贫户有13户),1 166人。农户主要依靠种植茶苗、水稻,以及外出务工(主要从事建筑行业工作)获取收入来维持生计。该村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茶苗品种有金牡丹、梅占、安吉白茶、龙井、黄观音、黄金芽、丹桂、福云6号等,迄今已经有40多年的培育历史。茶苗是该村的经济产业和精准脱贫的扶贫产业,主要销往浙江、湖北、重庆、贵州,以及省内武夷山等地,可使农户每年收入达7~8万元。2020年,K村茶苗销售节点刚好碰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因此,选取K村作为案例讨论重大疫情对农户生计风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根据研究议题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采用质性研究法。考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特殊的外在环境,2020年3月通过实地调查,向K村村两委、驻村干部了解和收集K村的历史、人文、经济发展等资料,重点围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农户的茶苗销售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在此基础上根据村两委提供的资料选择典型的农户进行电话访谈,主要包括茶苗种植大户、普通种植户和贫困户。由于农户资源禀赋较为相似,且多数以茶苗种植为主,样本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因此,本研究选取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实地观察、调研笔记、访谈录音和电话访谈等。
(二)案例分析
1.重大疫情冲击下K村农户面临的生计风险分析。农业是具有较高风险的产业,受人多地少的自然资源禀赋约束,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单一化茶苗种植农户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且由于缺少其他收入进行补充,新冠肺炎疫情对K村农户生计风险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1)生计资本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给该村农户带来的生计资本风险主要包括物质资本风险、人力资本风险、金融资本风险。其中,物质资本风险主要体现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导致物流受阻,大量茶苗滞销于田间,春耕生产急需的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面临短缺的困境;人力资本风险主要体现在农户由于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素养较低,其防护意识较弱,没有佩戴口罩的习惯,且春节期间农村的聚集性活动较多,增大了农户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风险;金融资本风险主要体现在农户由于近年茶苗市场价格持续上扬,从银行办理了小额贷款种植茶苗,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导致其茶苗种植收入受损,从而降低了农户的银行贷款清还能力。(2)生计策略风险。该村农户主要以茶苗种植和水稻种植为生,是典型的农业型生计方式。受茶苗生产条件和土地资源制约,该村培育茶苗的田地须与水稻轮作,以保证农户的口粮和土壤的肥力。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该村茶苗的销路不畅,影响了水稻的轮作以及来年茶苗的种植;同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茶苗因生长空间受限面临着枯死的危险,茶苗的产量、质量和市场价格均随之下降,农户的茶苗种植面临着重大疫情冲击下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3)生计结果风险。该村农户生计结果风险主要表现为农户茶苗收入减少,外出务工收入中断,尤其是以培育茶苗为主要脱贫路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贫困户的生计资本积累,增大其返贫的潜在风险。
2.重大疫情对K村农户生计风险的作用机制。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各地封村断路的疫情防控方式阻断了市际、省际的交通,采购商受物流运输影响无法进入该村收购茶苗,茶苗的供给与需求失衡,导致茶苗的价格从往年的每株0.4元下降到今年的每株0.08元,价格整体上呈断崖式下降趋势;同时,大量茶苗滞销于田间,随着茶苗的生长,茶苗因生长空间受限引发茶苗枯死和茶苗品质下降等问题,导致农户茶苗收入减少,增加了农户的生计风险。尤其是茶苗产业是该村的扶贫产业,茶苗销售收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主要生计来源,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增大了贫困户“因疫返贫”的潜在风险,加剧了农户的生计风险。从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角度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导致中小企业复工延迟,整个建筑行业不景气,基础设施建设对水泥工、钢筋工等的需求减少,使得该村的大量劳动力滞留家中,对农户的直接影响体现为创收来源中断和其他额外支出增加,尤其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持续时间的延长,农户生计风险的内生性逐步显现。但调研发现,农户社会网络和多样化的生计策略在农村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该村的具体情况来看,部分家庭亲戚较多,营造了较好的乡村熟人社会网络,亲朋好友之间能够互相监督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以及互相影响参与疫情防控的宣传活动,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协同治理争取了更为广阔的物理空间;部分家庭分工明确,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化,除了种植茶苗外,还种植少量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且在农闲时会到附近的乡镇打小工,这部分农户的生计脆弱性较低,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能够较好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有效降低了农户的生计风险。
(三)案例小结
在农户可持续生计循环中,农户供给—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的整个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风险,都会同时传导给上游和下游的链接者,产生连锁反应,其主要面临着自然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多风险交织成为农户生计风险的重要特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整个市场经济秩序波动较大,农户的茶苗滞销和外出务工机会减少,尤其是贫困户的生计脆弱性增强,增大了“因疫返贫”的潜在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农民收入的不稳定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且通过分析发现单一化农业经营的农户承受的生计风险较大,而兼业型农户因其就业方式多样化和收入来源较广,承受的生计风险较小。而农户生计风险可以改变家庭生计资本禀赋,进而影响家庭整体福利。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更有效地优化农户生计资本和防范农户生计风险成为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
四、重大疫情冲击下农户生计风险的应对策略
风险社会理论认为,社会上微观个体面临的各种生产生活风险叠加会演变成社会风险,社会风险的防范在社会管理中至关重要。为此,寻求重大疫情冲击下农户生计风险的应对策略既要考虑短期的应急之策,又要考虑中长期的发展之道,防止“后疫情时代”农户农业生产乏力的窘境。
(一)宏观层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在宏观层面上,重大疫情的有效防控有助于有效控制农户面临的生计风险。且从长期来看,农户的可持续发展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户能够更好地依赖社会保障来规避潜在的生计风险。通过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步伐,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结构和整体布局,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国家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优化科技、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农村更多倾斜,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强农的政策力度,有效调控收入差距,以增加农户收入为目标,提供生计安全保障,形成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二)中观层面:健全非正规风险应急机制
在中观层面上,重大疫情传播速度较快、传染性较强,农户受限于知识水平和健康素养,防疫意识普遍不高,加之乡村熟人社会产生的人群聚集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且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疫情防控态势下农户农业生产、日常生活面临诸多困境,对农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了威胁。非正规风险应急机制是一种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农民自发组织抵御外来风险的非正式制度,是农户在疫情风险发生过程中的应急管理措施。通过建立健全非正规风险应急机制,以差序格局中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纽带,推动村两委工作人员、志愿者、农民自发形成抗击疫情的联合组织,将农村社会中独立的个体联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社会网络的作用,推动村庄农业生产活动有序开展,减少农户生计资本受损;同时,在村庄半封闭状态下通过同一村庄的亲友和邻里关系将风险进行统筹安排和彼此分担,以有效阻隔外部性的风险。
(三)微观层面:寻求多样化的生计策略
在微观层面上,农户出于“经济理性”和“生存理性”的综合考虑,其生计策略是基于政策环境外生性和生计资本内生性相结合作出的理性选择。多样化的生计策略是农户生计安全的重要保障,其既可以是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也可以是家庭投资组合中的一系列非农活动。重大疫情爆发导致农户的生产脆弱性和生命健康受到冲击,不仅改变了农户的生计资本结构,而且给以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带来生存压力。鉴于此,农户应结合家庭属性和生计资本存量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如用好政策福利走种养结合发展道路,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实现家庭经营的非农化。多元化的生计策略产生新的生计结果,推动农户的生计资本进入良性的生计循环,提升农户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从而增强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