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
2020-12-20梁民强
梁民强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资本论》是马克思极其重要的著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变革作出了非常重大的划时代贡献,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顾解释世界,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改变世界!”[1]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具革命性的地方。在一定意义上说,《资本论》这部伟大巨著就鲜明体现了这一特性,为工人阶级如何“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开启了道路。它虽然阐发的是一系列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理论,但其所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却远远超出资本主义经济的范畴,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重要的科学指南,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
一、《资本论》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倾注了毕生精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资本论》这部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其思想来源于以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出发点,虽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阶级利益的对立、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和地租的对立,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无法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资本主义制度,所宣扬的只能是资本主义的完美性与合理性,并将其看作是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所以他们终究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猛发展的欧洲社会现实,运用唯物辩证、历史科学的世界观以及方法论,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深刻批判和积极扬弃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和发展规律,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得出其最后别无选择地走向灭亡的客观必然性;基于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刻剖析,阐释了无产阶级在整个人类历史舞台上的地位和使命,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历史规律,创立和阐发了其政治经济学学说,实现了革命性变革,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作为革命性与科学性高度结合的光辉典范,《资本论》真可谓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宝库。它的内容极其丰富,除政治经济学外,涵盖了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整个马克思学说,还涉及了有关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方面的精辟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资本论》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了伟大的变革,它系统阐释了剩余价值理论,科学论证了唯物史观。这两大发现,正如恩格斯所评价的:“就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他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2]可以说,蕴含如此伟大发现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中的经典,是射向资产者最厉害的炮弹,为无产阶级“粉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从而也使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二、《资本论》的时代价值
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其创立之日起,就明确申明了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立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这一根本立场,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也正是坚持了这一根本立场,才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人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把促进人的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我们制定政策、部署工作、推动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的继承和最新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根本价值立场。[3]
《资本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当前,我们需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以及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相结合等维度上来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4]因为只有坚持运用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够牢牢立足和把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和最大国情,才能够更准确地认识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好地化解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着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进步、全面发展。
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理论,包括分工协作、价格和价值规律等理论,适用于发展商品经济的任一社会形态的任何发展阶段。以价值规律为例。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遵循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此为基础,商品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括的两重含义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资源配置——也有两个层面:一是在同一部门内的配置;二是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而不论哪个层面哪种形式的资源配置,都取决于价值规律。[5]当前,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强调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的重要决定作用,其实质上是强调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这有利于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资本论》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理论,不但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有指导作用,而且就其中揭示的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律而言,对今天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虚拟资本为例。马克思以资本事实为依托在剖析和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及其规律过程中提出了虚拟资本的范畴和理论,但如果抽掉马克思所揭示的由资本主义掩盖的虚拟资本的外壳,实质上揭示的正是有关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动的一般原理。[6]过去,我们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重视不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实体经济结构不合理、虚拟经济在某些领域过度膨胀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调要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切实维护金融系统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紧密结合我国发展实际,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关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的基本原理,既要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又要积极规范发展虚拟经济,着力加强金融领域的监督管理。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包括资本主义必然为共产主义所代替、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的阶段性等理论,是深刻认识呈现出新变化新特点的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本质的思想武器,也是全面把握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实践,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我国社会主义虽然没有像马克思预测的那样产生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社会主义制度、道路选择的理论基础依然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上,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我国历经反复探索,依据上述相关理论,结合社会发展具体实际,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基本原理的继承,又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三、《资本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学习和运用好《资本论》就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力争在各方面有所创新、有所前进,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历史实践反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那些鼓吹“过时论”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它博大精深没有过时,因为当今时代仍然是马克思所揭示的世界历史时代,只是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发生了变化。在新时代,我们更要深化研究和继续概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学好用好《资本论》所彰显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把它与时代特点、当代中国实际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结合,以问题实践为导向,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进程中,贡献中国智慧。
(二)总结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实践经验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艰苦卓绝地探索,随着伟大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正在进行着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此进程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活力,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同时也提出了许多用现有国外政治经济学理论不能够完全解释的、亟待我们立足实践进行创新性地解答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7]问题是时代的脉搏,丰富生动的实践为我们进行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基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应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具体实践中出现的系列重大问题,结合中国发展背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得出符合中国实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而又富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科学理论解答。
(三)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经济思想
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在连绵不断、兴衰跌宕的文明发展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善良的中华儿女创造了博大精深、富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璀璨的中华文化,为整个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在丰富多彩、高深莫测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积淀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丰厚优秀的经济学理论和思想。[8]当今,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应系统归纳、科学总结中华优秀文化中所涵有的传统经济思想,汲取其精华,并结合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和新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地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不竭的养料。
(四)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的先进思想和文明成果
世界各国包括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诸多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也包含着许多有益成分和可资借鉴的地方。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充分遵照我国经济发展事实,在科学分析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吸取利用世界各国经济思想、经济理论和发展经验中对我国发展有益的成分,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加强知识创新、方法创新、理论创新,融通和利用各种有益资源,在交流互鉴中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时代条件下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