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语用偏误分析

2020-12-20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偏误巴基斯坦留学生

何 盈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东盟国际)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国家人民,为中国和世界发展带来动力,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同时也展示出了新型国际合作的广阔前景,巴基斯坦人民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工作岗位以及互联互通、贸易合作机会。巴基斯坦参议院鼓励当下以及未来中巴经济走廊人力资源培训项目都要开启学习中国官方语言的课程,以降低沟通的成本,推动中巴关系进一步深化,让两国人民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的沟通变得更便捷。

根据教育部提供数据: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 492 185 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 1 004 所高等院校学习。其中来华就读学生人数位列前三的国家分别是,韩国 50 600 人;泰国 28 608 人;巴基斯坦 28 023 人。从中可以看到,随着中巴两国经贸联系的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人民希望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一方面他们因此能够在回国后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感受中国日新月异的魅力和热情友好的氛围。乌尔都语是巴基斯坦留学生的母语,汉语相当于第二外语,但是英语也广泛使用,英语的思维习惯对于汉语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

自2018年10月开始,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东盟国际)学院设立对外汉语教研室,接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0余名留学生,教授其汉语言文化知识。目前留学生已招收两届,以巴基斯坦国家学生居多。笔者在对外汉语教研室负责汉语读写课的教学工作,在一年多的教学中,对巴基斯坦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的一些语用偏误进行了收集整理及思考。为了更好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本文以巴基斯坦留学生为例,探究他们在使用汉语中存在的语用偏误,希望能够对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专家和学者已对“语用失误”进行了长期细致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语用失误属于语用学领域的范畴,而语用失误现象与语言的使用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语用学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以跨文化交际为核心的语用交际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Jenny Thomas在《跨文化交际》中将“语用失误”描述为说话者在交际中使用了关系合理的语句,但是说出的话语要么与当时的环境不相符,要么表达方式有误,或者与语言习惯不吻合等等,导致了正常的交际活动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语用失误有两种,一是语内语言的失误;二是跨文化语言的失误,本文探讨的语用偏误是第二种。国外专家学者虽然对语言偏误的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于巴基斯坦汉语学习者的研究几乎没有。

国内研究者对于语音、语调偏误的研究较多,对于语用偏误的研究较少,更多是针对俄罗斯、塔吉克斯坦、越南等国留学生,而涉及到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则主要从语音和汉字这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胥秋菊、杜开群《印度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语音偏误分析》;李东伟、刘莎莎《巴基斯坦留学生轻声双字调的声学表现及偏误分析》,而对语用偏误的研究非常少。所以本文拟从语用偏误产生的原因方面来深入剖析并提出对策。

2 语用偏误

语用可以理解为对于语言的使用,针对的是特定环境中的特殊语言。这种专门研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学科就被称为语用学,简而言之,就是研究语言和说话人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的起源历史很悠久,与符号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著名的语言学家莫里斯从3个方面对语言学进行了划分,分别是句法、语义和语用。句法指的是语言符号之间形成的内在联系;语义指的是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所指代的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语用指的是语言符号和其运用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以上内容,本文认为,跨文化语用偏误指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在语言交流沟通中使用了表面上合理交际的话语,但是实际话语时并不符合当时的交流情景、文化背景、习俗习惯等,从而导致了交际的失败,这种失败就可以称为语用偏误。这种语用偏误常见于留学生的交流情景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

3 语用偏误存在的原因

3.1 文化方面

语用偏误一般出现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通常来说,语言的使用都需要一定的文化环境,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以及语言和交际规则。因此,在语言交际中,最首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就是文化差异,通过分析文化间的差异,我们可以找到巴基斯坦学生出现语用偏误的原因。文化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文化,前者指的是那些人们看得到的,如衣食住行等等,后者指的是不为人所察觉的,例如思维模式、世界观、价值观等等。后者是解读人们行为方式差异的重要因素。以思维模式为例,语言和思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不同语言的人们的思维习惯是不一样的。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留学生如果不熟悉清明节的传统文化,会向老师问候“清明节快乐”,这时就需要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意义和习俗。再如,汉语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会向教师询问“老师,你今年几岁?”此时需要向学生介绍中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礼仪,并可教授“你”和“您”的语用差别。这些都是由于对汉语的习惯了解不够而导致的语用偏误。

3.2 认知方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对语用偏误进行解读,同一民族的人们之间的沟通交际通常来说都会非常顺利,这是因为长期的共同生活使得他们有着同样的认知语言情境,并深深根植于族群成员心中,他们往往不需要思考就能够在沟通交流中正确表达符合文化情境的话语。例如,对于中国人来说,“牛”是勤劳的象征,对于农耕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深受中国人喜爱;但是在巴基斯坦,牛的作用没有在中国那么大,所以人们对这种动物没有特殊的感觉。又比如,中国人请客吃饭,无论提供的饭菜多少,都会对客人说“招呼不周,随便吃点吧”,而巴基斯坦一般则会说“多吃点,有很多菜”。如果请巴基斯坦人吃饭,他们就会疑惑:这么多菜,为什么中国人还要说菜不多呢?这些都说明两国人民对于一些语言及其实际情境的认知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如果没有得到剖析和领会,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语用偏误,不能达到预期的沟通目的。

3.3 母语及英语负迁移

巴基斯坦国语是乌尔都语,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语言,例如普什图语、信德语、俾路支语等等。这些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此外,英语也是巴基斯坦国家的官方语言,在国内应用广泛,各级学校也都使用英语版本教材,所以巴基斯坦学生从小就熟悉英语的语言习惯和语言规则,汉语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二外语。第一外语养成的思维习惯对于他们汉语的学习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例如在英语中有动名词的概念,留学生通常会按照“her Chinese teaching”的模式来造句:“李老师教我汉语,我喜欢她的教汉语”;还如,“有时”和“常常”在英语中对应的sometime和often,学生造句时常常混淆为“我有时去上课,我常常去公园”;再比如,汉语中的“每”字指代全部所有中的任意一个,例如每个人都想要吃,学生会受到英语思维“everyone wants to eat”的影响,这个句子里面就少了“都”字。这些英语思维方式造成的影响,需要留学生充分认识到错误,然后在交际中不断练习、纠正和适应,最终形成正确、稳定的汉语交际思维习惯。

4 针对留学生语用偏误的教学对策

以上从文化、认知和语言迁移3个方面对留学生语用偏误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将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希望能够对留学生汉语教学有一定启示。

4.1 加强留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不是学习语言的各类知识点,而是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但是,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受关注的反而是知识点的教授,而留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则放在了第二位,因此有的留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单词、学习了语言各类知识点,但是在交际中仍然会出现语用偏误的现象,也闹出了很多笑话。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要重点关注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鼓励留学生利用好在中国留学的良好环境,积极同中国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感知中国文化,增强语用能力。学校和教师可以建立中国学生和巴基斯坦学生的学习小组,中国学生教巴基斯坦学生中文,巴基斯坦学生教中国学生英语,两国学生互相帮助;还可以开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郊游、足球比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进一步增强文化敏感度。巴基斯坦留学生要抓住机会,多交流、多沟通、多感悟,在纯粹的汉语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

4.2 加强授课教师的交际能力培训

授课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至关重要,很多时候的语言情境就发生在留学生和教师之间。留学生需要对汉语文化有足够的了解,而授课教师也需要对留学生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认识,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升语言交流中的文化敏感度,加强对文化差异的分析研究,包括对语言交际中文化差异造成的语用偏误和非语言交际中文化差异造成的语用偏误进行研究。此外,在教学中,还需要不断训练留学生的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透过语言的字面现象领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

4.3 编制有针对性的汉语教材

对于不同区域的留学生,可以编制有针对性的汉语教材,选择一些留学生更为关注的内容,例如可以用汉语来介绍巴基斯坦的节日、习俗、人文景观等等,让巴基斯坦的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学习兴趣。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文化知识点,教师可以用乌尔都语或者英语进行注释,简单的则可以用汉语直接注释,帮助巴基斯坦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认知同一内容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此外,交际中可以采用两国学生对话的方式进行练习,既要注重语言交际,也要注重非语言交际,最终使交际更加真实,贴近实际。

5 结 语

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希望能够学成后回国找到更好的工作,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但是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经常出现各类语用偏误,影响了语言学习的进一步提升。本文以巴基斯坦学生为例,探究文化、认知以及语言迁徙3个方面对语用偏误的影响,提出加强留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加强授课教师的交际能力培训和编制有针对性的汉语教材的对策。只要能够做好以上几点,我国对外汉语教育就一定能够有所提升,不但能够培育更多的懂汉语的留学生人才,还能够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偏误巴基斯坦留学生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初级对外汉语读写教学过程中偏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偏误分析内涵探究及应用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