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之下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研究
2020-12-20欧阳佳佳
欧阳佳佳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
1 “四个自信”的提出及其内涵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自信”的基础上演变为成为“四个自信”,增加了文化自信的内容[1]。“四个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改革和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所谓“道路自信”,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的命运充满自信;所谓“理论自信”,就是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和真理性的自信;所谓“制度自信”,就是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充满自信,要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要坚持党的领导;所谓“文化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具有的先进性,既体现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豪,又体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维护。
2 新冠疫情期间彰显“四个自信”
从2019年12月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感染病例至今,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乃至基层政府采取有力行动,共同面对这场新冠病毒疫情防疫战。相比较西方国家面对疫情的焦头烂额,中国能够快速有效地抑制国内疫情的发展,维持社会经济秩序的有效运行,举全国之力上下一心共克时艰,恰恰就是“四个自信”内涵的外在体现。
1)面对疫情,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和政府执政能力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新冠疫情出现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部署,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地方迅速落实,积极响应,全国上下一盘棋。从武汉的全面封城到各地群众自觉居家隔离;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迅速筹建,到各省派出的援助武汉医疗队;从各地高速公路设卡、私家车限行,到从全国各地急驰而来、昼夜不停地物资运输车辆。国家实力和政府能力体现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一线的物资保障、人员保障、经济保障;更体现在广大后方每一个党支部、每一个社区、每一个村子坚强有力的管理防控和每家每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舍小家为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反观西方政府,面对疫情防控无力和政府治理失效,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表现真的值得大大称赞,这些行动的背后是以我国日益强盛的综合国力为支撑和高效的政府执政能力为保障。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强盛,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向好,我国人民更加幸福。
2)疫情期间,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体现了我国指导思想的真理性。
2020年初,武汉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并且明确指出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到第一位。这种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任的精神是我们的党和政府践行马列主义指导思想的实践证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疫情期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广大人民群众在捐资捐物支持一线抗疫的同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待在家里居家隔离,阻断了病毒传播的渠道,最快地控制住了疫情的传播。党和政府不惜任何代价防控新冠病毒传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研发疫苗和核酸检测技术,对感染新冠病毒的群众进行免费医疗和心理疏导,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观和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实践证明。反观西方国家让国民广泛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获得抗体的做法,我国指导思想真理性的地位一目了然,面对铁一般的事实,我们完全有理由理论自信。
3)我国高效而有力地控制国内疫情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集中力量办大事上。在疫情期间,党和政府抓住武汉市疫情防控这个关键点,集中主要人力、物力和财力援助武汉;医务工作者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优先供给武汉;还采取一省援助一市的政策,通过一对一对口援助,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控制住了武汉新冠疫情的蔓延,举全国之力,帮助武汉疫情防控,没有造成全国大规模的疫情爆发。反观西方国家,在疫情期间各州各自为战,中央与地方相互博弈,相较而言社会主义的中国取得了其不可企及的防控成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言而喻。
4)疫情期间展现的大国风度和大国担当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越性。
我国自古以来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深受儒家“仁政”和“爱人”思想的影响,社会主义文化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一直以来我国对它国都秉持包容和接纳的态度,哪怕清朝的闭关锁国也只是为了防止边境遭到外国的侵扰而采取的消极防御措施。在新冠疫情期间,我国及时向世界公布国内疫情的发展情况,给世界各国疫情防控争取了缓冲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中国疫情防控的方法和手段,给其他国家疫情防控提供了案例和范本;向世界其他国家捐助医疗物资和派出医务工作者,贡献中国智慧,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大国风度和大国担当。在与外国相处的过程中,我国一贯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不称霸、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不论大国小国,不论富国穷国,我们坚信“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满园春”,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世界。与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同,社会主义文化强调的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更加彰显公平和正义。
3 新冠疫情给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有助于大学生在疫情期间提升对社会主义的认同。
“四个自信”教育是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信仰、推进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大学是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对社会主义有认同感和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志青年。一直以来,欧美国家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屡见不鲜,其中针对青年大学生的洗脑和渗透尤为突出,正如毛主席所说“资本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中国行动中展现出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却招来了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抹黑和污蔑。中国令世界瞩目的疫情防控成效让被疫情折磨得焦头烂额的西方国家十分不满,为了转嫁本国民众对政府疫情防控无力的愤怒,某些西方国家大肆丑化社会主义,污蔑中国的疫情控制成果。因此高校有必要在疫情期间加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教育,将中国在疫情防控中所展现的“四个自信”价值内涵和社会主义优势进行宣传和讲解,利用新冠疫情考验,上好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课,通过“四个自信”教育培养一批面对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有坚定立场,面对资本主义恶意抹黑能头脑清醒的大学生。
2)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培养在困难面前甘于奉献的新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任务,只有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才能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2]。“立德树人”首先体现在“德”字上,这就要求大学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部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潮,某些大学生崇尚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信念出现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其社会主义信念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立德树人”的总任务要求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是甘于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甘于把青春奉献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的有为青年。新冠疫情的出现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这一威胁是对社会主义教育的一次检验,在国家和人民面临困难挑战的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挺身而出,站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第一线,这是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目标导向。
3)疫情期间西方国家的价值输出使得“四个自信”教育难度加大。
在互联网时代,共享信息的手段日益便捷,大学生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受到来自各方的因素影响,其中就免不了被一些非社会主义思想的渗透。长久以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经济发展程度和技术水平方面一直处于落后地位,一直在被西方发达国家领跑。虽然我国积极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希望能够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标,但是现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可能会引发青年学生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向往和羡慕,甚至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不自信和怀疑的态度。在新冠疫情爆发以前,西方发达国家所营造的发展“神话”一直是其贬低社会主义和宣扬资本主义的工具,西方发达国家所宣扬的“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一直成为其诟病社会主义和美化资本主义的外衣。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某些西方国家面对中国控制疫情的成效仍然不断质疑和抹黑,对社会主义不断地诟病和污蔑。这些不实言论和恶意抹黑对国际舆论和我国的国家形象会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误导,因此结合新冠疫情期间中国行动所彰显的“四个自信”价值内涵,开展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是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4)疫情对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提出新的挑战。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政府和人民都没有任何准备,在疫情爆发之后只能仓促应战,但是在各方的努力之下,中国的疫情防控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为什么中国能够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的具有制度优势、理论优势、道路优势和文化优势。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人人参与,人人防控,除了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外,其他领域的工作人员也积极地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健康码小程序、线上教学软件、疫情风险评估软件、出行轨迹查询,这些新事物几乎在一夜之间出现,对疫情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看到,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舍身忘死、不计得失、努力工作的人其实都是普通人,他们可能是公司里一个默默工作的同事,也可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但是在疫情到来之后他们挺身而出,成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时代英雄。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并不是要把每个人都培育成英雄,但是必须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回顾历史,党和国家正是靠着一代代人的责任和担当、奉献和付出,一步一步从弱小走向强大的。青年人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中坚力量,结合新冠疫情的实践增强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是新冠疫情对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4 新冠疫情期间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成效的相关建议
1)进一步改进教育形式,提升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同。
在此次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中中国所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成效对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既是很好的教育素材,也对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面对西方国家的恶意污蔑,高校可以通过疫情防控中中国行动背后所体现的价值内涵开展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以中国行动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大学生建立价值认同;另一方面,也要求高校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与时俱进,把“四个自信”教育办成大学生喜欢的、与时代接轨的、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新冠疫情对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结合新冠疫情实例,增加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是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应有之义。
2)疫情期间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四个自信”线上线下教育。
新冠疫情期间,西方国家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发布抹黑和污蔑中国的不实言论,妄图通过价值观输出改变社会各界对中国的认知。疫情期间大学生虽然因暂时不能开学而居住在家,但是学校对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教育不能因此而停止。面对西方国家的恶意抹黑和污蔑,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认知方面多少会产生一些困惑和疑虑,针对这种情况,高校需要及时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线上课程、直播讲座、微课堂等形式及时公布当前疫情防控中取得的成就和行动的意义,纠正大学生认知方面的错误;同时,需要意识到如今这个时代教育早就已经超出了课堂的范围,教育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对于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而言,上网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课堂学习时间。因此,在新冠疫情结束之后,学会善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手段增加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在继续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的传统课堂教育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开发线上教育新形式是此次新冠疫情给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带来的新机遇。
3)疫情期间通过构建平台引导大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承担时代责任。
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有很多80后、90后的青年人积极走到抗疫第一线,成为疫情防控的主力军,体现了中国青年一代的担当。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教育就应该以此为典型,通过展现青年人的风采,以点带面,以榜样的力量帮助大学生培育责任感。高校应当搭建平台,让“四个自信”教育成为讲青年人故事,解青年人困惑,与青年人成长息息相关的阵地。让大学生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积极参与行动,将“四个自信”内化为行动自觉,在增强思辩能力和价值认同的同时不断成长和进步,让“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现在的青年人总有一天会成为未来的主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终将会由他们承担,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信仰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帮助大学生成才,让大学生焕发青春光彩。
5 结 语
本文通过分析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行动背后所彰显的“四个自信”价值内涵,指出当前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而探索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成效的方法,以期对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起到些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