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落针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2020-12-20赵二云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病叶针叶幼林

赵二云

(上蔡县自然资源局林业技术推广站 河南 上蔡 463800)

松落针病在我国危害范围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河南、江苏、云南等省均有分布。能侵染松属、云杉属、冷杉属的各种植物,但以马尾松、黑松及华山松等最为严重,其中,中、幼龄林易染病,发病严重时,可引起提早落叶,并导致植株死亡。

1 症状

该病病菌主要发生在松类针叶上,尤其在2 年生针叶上更易染病。幼树发病重,大树发病轻。重病植株叶片当年变黄,干枯而脱落;受害轻的树木病叶当年不完全变黄脱落,翌年提前显现病征,早期脱落。被害的针叶初期出现淡黄褐色近圆形的褪绿点斑,以后点斑变黄褐色至褐色,出现有油脂状光泽的疹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病后期叶片上的细横线纹较明显,病叶被分割成数段,其中出现黑色椭圆形有光泽的膏药状物。

松落针病初期症状因树种不同而稍有差异。马尾松受害时,针叶的尖端或中间最先出现很小的黄色或黄白色的斑点,逐渐发展成段斑,到秋季全叶变黄而脱落。油松受害时,叶尖先由暗绿色变为黄绿色,最后变为赤褐色,进而脱落。黑松受害时,针叶上的病斑较大,并有褐色斑纹;落下的病叶变为灰褐或灰黄色;当年早落的叶上有少数出现纤细黑色横线,并在二横线间生黑色小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但大多数落叶会延至来年春季;此后产生较大的黑色长圆形突起的点粒,外表有油漆光泽;当环境潮湿时,黑点中部形成一条纵裂缝,即病菌的子囊盘。

2 病原

该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属子囊菌纲,柔膜菌目,星裂菌科。春天病菌从地面带病针叶上的黑色米粒状小点吸水膨胀,从裂缝中释放出子囊孢子进行侵染传播,子囊孢子产生于子囊盘内,线状。

3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囊盘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3 ~4 月)形成子囊盘;4 ~5 月子囊孢子开始陆续成熟,在雨天或潮湿的条件下,子囊盘吸水张开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落于针叶后,自气孔侵入,潜育期较长,经2 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出现明显的症状。子囊孢子放射时间很长,持续期可达3 个月之久,所以从春季至夏季都可能有新的侵染发生;但到后期,当针叶逐渐成长,侵染程度会逐渐降低。

该病病菌孢子在放射期间,如遇连续降雨天气,湿度大,则病菌孢子萌芽率高,侵染就会更加严重。子囊孢子萌芽的最适温度为23 ℃~26 ℃,喜酸性环境,在pH 值3.0 ~3.5 时,生长发育最好。该病的发生与植株的生长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如:在地势低洼和土壤粘重、积水的条件下,病害发生比较严重;林地干旱、土壤瘠薄、抚育管理不当以及遭受其他病虫为害等,都可能促进病害的发生。

4 防治方法

4.1 育苗措施。精心选择造林地和苗圃地,选择排水比较良好的沙壤土、壤土地作苗圃;同时,要避免把松树种植在积水的低洼地或粘重的土壤上。

4.2 加强抚育管理。于秋末或早春摘除或收集树上和林地四周,特别是树冠下的病叶,烧埋或沤肥造粪;同时,结合幼林抚育,清除树冠下严重感病的枝条,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菌的来源。对密度较大、枝条低矮的幼林,要适时进行透光伐抚育,一方面可以提高林木生长势,增强抗病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林下阔叶灌木的成长,利用阔叶覆盖阻止地面落叶上的病菌孢子向上散放,从而减少病害发生。

4.3 营造混交林。实行松属与其它针阔叶树种的隔行混交,既能减少本病传播和流行,又能预防多种病虫害发生。

4.4 化学防治。对发病重的幼林,在子囊孢子散放期间(5 ~6 月),喷1%波尔多液、0.3 ~0.5 波美度石硫合剂、50%可湿性退菌特5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70%福美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 倍液,每10 ~15 d 喷1 次,连续喷2 ~3 次。对已郁闭的幼林,可施放五氯酚钠烟剂防治落针病,用量约为1 kg/667 m2。喷药时间最好在天晴无雨日,否则会降低药效。参考文献

[1] 李振卿, 陈建业, 李红伟, 等. 彩叶树种栽培与应用[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1.

[2] 刘世骐. 林木病害防治[M] .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

[3] 樊当民, 何世荣. 松落针病发生与防治试验[J] .现代农村科技, 2019 (7): 56.

猜你喜欢

病叶针叶幼林
速生桉树幼林抚育及施肥管理
在森林培育中中幼林抚育的重要性分析
不同林龄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针叶和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快乐佳县人
雪景
风雨海棠
瑞典林主协会提高工业木材和针叶锯材的价格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如何防治草莓灰霉病
腊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