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背带的研究现状与传承发展探析

2020-12-20匡自林

纺织科技进展 2020年11期
关键词:背带纹样少数民族

匡自林,胡 亭

(1.广西艺术学院 影视与传媒学院,广西 南宁530000;2.南宁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广西 南宁530000)

背带是西南少数民族妇女用于背负婴儿的布兜,又称背扇、背儿带或娃崽背带,古称“襁褓”。关于“襁褓”的论述,在中国多本古籍中皆有出现,如《论语·子路》中记载:“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史记·卫青传》中“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汉书·宣帝纪》中“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玉篇·衣部》中“襁,襁褓,负儿衣也。织缕为之,广八寸,长二尺,以负儿于背上也。”由此可见,祖先们早已有使用背带的习俗,而且流传至今,尤其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普遍存在。背带历史悠久,它主要是基于实用功能而产生,但背带上精美的图案以及制作工艺等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能体现出不同民族文化、审美习惯以及宗教信仰,也是少数民族的重要习俗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1 少数民族背带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有关文献的梳理,对少数民族背带的研究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

1.1 背带工艺特点及文化内涵的描述性研究

以图录的形式,对少数民族背带的形制、纹样、工艺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做一种介绍性、描述性研究,常见于专门性著作。如吕胜中主编的《广西民族风俗艺术·娃崽背带》[1]上下卷,卷壹以画册为主,详细展示了广西的壮、瑶、苗、侗、毛南、仫佬、水、彝等少数民族背带的式样和花纹。卷贰中主要记载了广西巴马布努瑶流传的一首史诗级歌谣《背带歌》,由此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背带的文化内涵。马正荣和马俐合著的《中国贵州少数民族背扇》[2],该书对贵州少数民族背带的制作工艺做了详细介绍,分别有挑花型、蜡染型、刺绣型、织花型、布贴型和综合型等。唐春松编著的《背上摇篮—桂林博物馆藏南方少数民族背扇精品》[3],书中收录了少数民族背带一百余件,分为刺绣、挑花、织锦、布贴4个篇章介绍了多个地区少数民族背带的工艺形制。

1.2 背带民俗文化和艺术特征的研究

以某一地域、民族为研究对象,对背带的形制结构、图案纹样、制作工艺等艺术特征及其相关民俗文化方面的研究。如徐川克在《桂西壮族背带吉祥纹样研究》[4]一文中,通过对桂西壮族地区的背带纹样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表达了壮族背带纹样重“生”、重“美”的文化含义。武东撰写的《昭平盘瑶与南丹白裤瑶娃崽背带装饰特征比较研究》[5],对比了盘瑶和白裤瑶背带的装饰图案和制作工艺,二者在使用功能和文化寓意方面存在诸多相同之处,但图案色彩和制作工艺有着明显差异。李启色的《娃崽背带的装饰纹样与民俗心态》[6],阐述了太阳纹、蝴蝶纹、鸟纹等背带装饰纹样与民俗心态体现,论证了背带不仅具有实用与装饰功能,更具有生命护符的精神功能。方钧玮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背儿带形制与装饰技法初探》[7]一文中,重点分析了单件式、两件式、三件式3 种背带形制,还有织、染、绣3种装饰技法。徐莉与刘艳菊合作的《仫佬族娃崽背带的文化探析》[8],指出仫佬族背带是仫佬族文化的体现以及文化传承的载体,背带对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凝聚力能产生深远影响。

1.3 背带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有关背带元素在服装、箱包、配饰等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约十余篇。如赵红艳等撰写的《贵州苗族挑花背扇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9]和《贵州苗族挑花背扇图案地域特征及其在服饰品中的创新应用》[10],都是通过从传统背带图案中提取设计元素,再经过解构重组设计,将创新纹样应用到现代服装及配饰的设计中。柯文晴的《水族马尾绣背扇研究及其在现代箱包设计中的应用》[11]、刘锟的《黔西南背扇艺术在乡村旅游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2]等硕士论文,也都是以背带文化研究为基础,分别探讨背带元素在现代箱包和乡村旅游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1.4 背带文化与艺术价值传播的研究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王欣撰写的《贵州少数民族背扇艺术的价值挖掘与传播——以艺术动画短片〈背扇〉为例》[13],文中动画短片是以三都水族背扇为对象进行改编,分析了片中背扇美术造型、动画美术风格的设定以及短片对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启示,对于更有效快捷传播贵州少数民族背扇艺术有着积极作用。

2 少数民族背带及其文化的传承发展策略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背带面临使用者逐渐变少,实物流失严重,传统手工技艺被迫失传等诸多窘境。通过建立少数民族背带文化资源数据库,对已有传统背带进行创新改良设计,将传统背带元素应用于现代育婴产品设计等举措,真正做到对少数民族背带进行“活态”保护,为少数民族背带及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线索和传承依据。

2.1 建立少数民族背带文化资源数据库

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建立少数民族背带文化资源数据库,不仅可以实现背带文化资源的永久保护、海量存储和广泛共享,还有利于对背带进行创新设计、文化传播以及产业开发。首先,对少数民族的生态环境、文化传统、育儿习俗、生活方式,背带的历史源流、使用情况、功能用途、形制结构、装饰图案、织染绣及缝制技艺、使用方法和相关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进行田野调查和采集记录。其次,对采集内容和已有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并借助计算机技术,以图片、文本、列表、矢量图等形式对采集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与存储。最后,按照少数民族概况、背带的形制结构、图案纹样、织染绣技艺、缝制技艺、创新设计、美学教育等类别进行分类管理,每个类别又根据实际需要分为多个子系列,从而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真实的背带文化资源数据库,对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数字化展示与传播,以及开发和利用都具有重要作用。

2.2 对传统背带进行创新改良设计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育儿习俗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背带的使用者数量正在锐减,外婆送背带的传统习俗也逐渐消失,传统背带的实用和审美功能均已无法满足现代生产与生活的需要。立足少数民族背带文化资源数据库,运用现代设计观念和思想、现代材料和工艺,在保留背带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对传统背带进行创新改良设计,包括样式、制作技艺、装饰图案以及功能、用途等方面的创新及改良,做到民族与时尚、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真正延续少数民族传统背带的生命意义和文化价值,也能够更好满足少数民族现代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3 背带元素在现代育婴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用背带背负小孩走路、赶集、劳作,是当地一种颇具特色的民族习俗。背带是一件伴随婴幼儿成长的不可或缺的育婴工具,它不仅具有很好的实用功能,还具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艺术价值。立足少数民族背带文化资源数据库,深入挖掘传统背带中的文化内涵和设计元素,重点是能够有效提炼背带的装饰纹样、工艺特点及其民族民俗文化等特质基因,探索传统背带元素在现代婴儿背带和婴幼产品(如睡袋、推车、学步车等)中的创新应用,研发出既有民族特色,延续传统背带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精髓,又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生活需要的育婴工具。背带元素在现代育婴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不仅能让传统背带在现代社会和生活中依然焕发新的生命力,还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创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3 结语

对少数民族背带的研究基本都是以某个民族或地区为研究对象,重在分析背带的民俗文化和艺术价值,在应用设计研究领域则主要集中表现在服装、箱包、配饰品以及旅游品牌视觉形象等设计当中,但研究数量不多,关于背带文化传播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对少数民族背带的研究目前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在背带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研究方面几乎空白,缺乏有力的保护路径和传承模式。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真实的少数民族背带文化资源数据库,再以该数据库为基础,对传统背带进行创新改良设计和创新应用研究,是对背带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和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可为今后深入研究、开发利用及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线索和传承依据。

猜你喜欢

背带纹样少数民族
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止血效果与并发症的影响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少数民族的服装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我的背带裙,我十七岁这一年的夏天主持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时尚亲子DIY:卡通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