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2020-12-20黄丽芳唐乾利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湿性纤维细胞压疮

黄丽芳 许 彦 唐乾利

作者单位:530001 广西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级医学系(黄丽芳,许彦);533000 广西 百色,右江民族医学院(唐乾利)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尤其是骨隆突处组织因长期受压、摩擦造成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局部组织溃烂坏死,若治疗不当,往往经久不愈,且可导致创面进一步恶化而发展为慢性难愈性创面。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压疮发病率为9.2%~15.5%[1],我国相关研究显示,压疮占慢性难愈性创面的1.5%,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为了给临床治疗压疮提供思路与帮助,笔者通过查阅中外文献,就压疮的危险因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1 压疮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缺血性溃疡或压力性坏死[3],好发于脂肪层较少、肌肉层较薄或无肌肉包附的骨隆突处。病理组织学认为,压疮是局部组织受压导致细胞缺血、缺氧而发生的组织坏死,光镜下观察可见创面局部脂肪细胞破裂、胶原纤维断裂、血管内皮充血、表皮细胞与真皮细胞分离,且表皮与真皮交界面可见明显裂缝[4]。不合理或不规范的治疗往往会导致创面进一步恶化,甚至引发感染而使其发展成为慢性难愈性创面。因此,掌握其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对压疮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关研究显示,压力、年龄、营养状况、高温和湿润环境、手术时间及护理情况等均是导致压疮的危险因素。如摩擦力、剪切力、垂直压力均可使长期卧床或久坐患者出现缺血、缺氧的皮肤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而形成压疮[5];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免疫力较低、器官生理功能减退、解剖结构退化,加之长期卧床可致其胃肠功能紊乱而出现营养不良,故受压部位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而形成压疮;汗液较多、大小便失禁引起的皮肤浸渍可降低上皮细胞的回弹力,致使皮肤易于受压破损而形成压疮;手术时间较长,术中组织受压,可造成皮肤受损而形成压疮[6];对久病卧床患者护理不当也可增加压疮的发病率[7-8]。

2 压疮的治疗现状

目前,我国治疗压疮的方法主要有中医药疗法、湿性愈合敷料、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干细胞疗法、生长因子疗法、皮肤再生医疗技术等,且多种治疗手段联合应用是目前临床治疗压疮的主要趋势。

2.1 中医药疗法

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者,此类患者体虚无力,受压部位气虚血瘀、肌肤失养,根据临床辨证论治,初期应采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品,后期应采用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之品[9-10]。如蔡鑫等[11]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给予气滞血瘀型患者口服桃红四物汤理气活血,给予蕴毒腐溃型患者口服凉血地黄汤和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清营凉血、祛腐生肌,给予气血两虚型患者口服八珍汤补气养血、托毒生肌,明显改善了患者症状,促进了患者康复。黄娴等[12]将自制的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作用的清热活血膏(由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芒硝、血竭、地榆、乳香、没药、紫草、蜂蜡组成)应用于Ⅲ期压疮创面,明显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陈年梅等[13]采用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之效的三黄剑创散(由黄连、黄柏、黄芩、血竭、乌贼骨、煅牡蛎、白芷、苦参、黄酒组成)治疗Ⅱ~Ⅲ期压疮,明显促进了创面愈合。李小芝等[14]采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祛腐生肌作用的金黄散(由大黄、黄柏、姜黄、白芷等组成)治疗足跟部Ⅰ~Ⅱ期压疮,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中医症候,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2 湿性愈合敷料

干性敷料在压疮创面的治疗中存在较多缺陷,易导致痂下积脓、感染加重,影响创面愈合[15]。湿性愈合敷料主要有水胶体敷料、透明膜敷料、藻酸盐敷料、银离子敷料等,根据创面不同分期使用不同的湿性愈合敷料,通过封闭创面促进渗液快速吸收,防止浸渍,从而达到保护创面、减轻感染的目的。如麻瑶等[16]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治疗胸部压疮创面,显著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王小梅等[17]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治疗溃疡期压疮,明显减少了创面痂皮及瘢痕的形成,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2.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通过负压作用将创面渗出物、坏死组织和细菌等引流排出,在引流部位实现“零积聚”,使创面微循环得以改善,为创面修复营造清洁、良好的环境,进而促进创面愈合[18]。如刘鲁昱[19]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Ⅲ~Ⅳ期压疮,明显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了创面愈合质量,效果明显优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凡士林油纱治疗者。林泽鹏等[20]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压疮创面,结果显示其能够明显抑制创面炎症反应,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质量,效果明显优于银离子敷料。

2.4 干细胞疗法

干细胞疗法是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皮肤并应用于烧伤、创伤及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的治疗方法,其主要通过刺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而加快创面修复[21]。唐乾利等[22]认为,内皮祖细胞在创面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创面形成后内皮祖细胞向局部创面游走、聚集,可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进而刺激其发挥促进创面修复的生物学效应。陈端凯等[23]认为,细胞角蛋白能够促进上皮组织再生,对皮肤损伤的修复,尤其是压疮等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邓呈亮等[24]通过对压疮模型小鼠创面移植人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实验研究发现,与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组小鼠创面相比,经人脂肪来源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小鼠创面明显缩小。可见,干细胞疗法能够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的增殖分化,促使损伤创面血管和神经再生而加快创面愈合。

2.5 生长因子疗法

生长因子应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可激活创面修复相关因子,调控各信号通路间的传导效应,从基因层面介导创面修复,疗效显著。谢思圳等[25]认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细胞增殖、趋化、迁移及血管生成中具有调控作用,能够促进压疮创面的愈合。莫小强等[26]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预慢性难愈性创面大鼠模型后,大鼠创面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可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通过调控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影响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周期及细胞代谢,进而促进压疮创面的修复。

2.6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由湿润暴露疗法和湿润烧伤膏组成,能够使创面持续保持湿润,抑制炎症反应,防治创面感染,促进创面修复[27]。王澍等[28]的研究显示,皮肤再生医疗技术能够激活创面组织内的潜能再生细胞,并将其转化为干细胞,进而向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同时通过调控创面组织中各细胞的代谢活动、介导多种信号传导通路促进创面原位再生。唐乾利等[29-30]的研究显示,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可通过水解、酶解、酸败、皂化、脂化和酯化等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液化清除坏死组织,将创面置于生理性湿润环境内,以促进创面组织的再生修复[29];可提高创面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mRNA(EGF mRNA)的表达水平,进而促进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加快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江霞等[31]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老年Ⅲ期压疮,明显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提升了创面愈合效果。

3 小结

中医药疗法、湿性愈合敷料、干细胞疗法、生长因子疗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皮肤再生医疗技术等均是目前临床治疗压疮的常用方法,其能够改善压疮的临床症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特别是多种疗法联合应用可协同发挥促进创面修复的作用,明显提高创面愈合质量。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对压疮的研究也已深入至分子水平层面,探讨经典WNT信号通路、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TGF)信号通路等创面修复相关信号通路的交互效应和协同作用机制,明确潜能再生细胞、干细胞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分化效应,为压疮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为压疮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湿性纤维细胞压疮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分枝杆菌感染中成纤维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及预防态度的调查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比较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针刺、中药、直流电联合治疗“阴虚火旺”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成纤维细胞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