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归芍汤治疗尼曼-皮克病一例
2020-12-20李蓓蕾
李蓓蕾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10岁。2009-01-12就诊。患者自5岁起无诱因出现双膝关节疼痛,行走困难,但未见红肿,曾按风湿治疗,服用各种治疗风湿的中西医药物未效,2年前出现双手指关节、足踝关节肿胀,足跟疼痛,曾用泼尼松治疗,按痹治疗并加服中药,效果不佳。近1年来发现左腹部肿块,在某三甲医院血液科确诊为尼曼-皮克病(Nienann-Pick disease,NPD),各种治疗未果,家属遂带患者来我院要求中医治疗。
来诊时症见:双手指关节、左手腕关节、双踝关节肿痛,活动及行走困难,间断发作腹痛,不思饮食,二便正常。神呆,记忆力不好,对事物反应迟钝,判断事物不准确。颈部、腋下、腹股沟共触及10个直径0.3~0.5 cm大小淋巴结,表面光滑,活动度可,双手指指关节肿大呈梭形,腕、双足踝关节肿大,皮色不红,双足跟肿,可触及囊性肿物。肝大肋下6 cm,脾大平脐,质软,舌体大,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辨证诊断为先天不足,气虚气滞,痰瘀阻络,流注历节导致的尼曼-皮克病,治疗当以行气活血,软坚散结,培补先天为主。
2 治疗方法
2.1 初诊治疗 处方:自拟归芍汤。当归6 g,白芍10 g,柴胡6 g,茯苓10 g,白术10 g,薄荷6 g,丹参15 g,山楂10 g,生鳖甲10 g,生牡蛎10g ,杜仲6 g,枸杞子10 g,鸡内金6 g,砂仁4 g,1剂/d,水煎2次,取汤液约300 mL,分2次饭前温服。
2.2 复诊治疗 服药至2010-02-01,患者颈、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渐消,手指、腕踝关节肿势减轻,上方继服,1剂/2 d。
2.3 三诊治疗 服药至2010-12-30,患者颈、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已消失,手指、腕踝关节肿势已消,仍有左手中指抽痛,双足跟肿痛,时常腹痛,食纳欠佳,肝脾肿大同前,舌脉同前。汤药改以补气养血,益肾化痰,软坚开胃。
处方:当归20 g,白芍15 g,首乌15 g,黄芪15 g,杜仲15 g,女贞子30 g,枸杞子15 g,仙灵脾6 g,陈皮15 g,茯苓20 g,猫爪草25 g,生鳖甲15 g,白花蛇舌草15 g,山楂15 g,鸡内金6 g,大枣5枚,煎服法同前。
2.4 四诊治疗 服药至2011-06-28,患者双足跟肿已不明显,行路已不痛,腹痛亦1个月未发,手指、腕、踝关节仍轻度肿大,肝脾肿大同前。上方汤药改为每月服10剂。煎服法同前。
2.5 五诊治疗 服药至2012-06-17,患者病情稳定,指、腕关节疼痛轻微,活动较前灵活,食纳可,余同前。因其为先天性疾病,且患儿发育迟缓,形体瘦小,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故治疗改以填补先后天之本,加软坚散结,并配丸药,缓缓调之。
处方:当归50 g,白芍50 g,黄芪100 g,党参70 g,白术70 g,甘草30 g,熟地70 g,川芎30 g,茯苓100 g,陈皮60 g,肉桂25 g,牡蛎100 g,鳖甲150 g,砂仁25 g,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 g,早晚各1丸。
2.6 六诊治疗 服药至2013-07-03,各关节疼痛均消失,足跟肿亦消,活动正常,手指指关节梭形变已显著好转,双手握力相同,但力不足,精神体力较前好,学习成绩较前进步,生长发育趋于正常,继以前方加大补气药用量:党参100 g、黄芪100 g。仍配丸药服之。
2.7 七诊治疗 服药至2014-12-28,患者肝脾均较前缩小,查肝大肋下2 cm,脾大左肋下4 cm,继续服用上配丸药。
2.8 八诊治疗 服药至2015-10-09,患者一切正常,无任何不适,停药。随访2年,患者未见任何异常,身高1.74 m,体健,已入职业类高中学习汽车维修,智力较正常人低,活动自如。
3 讨论
尼曼-皮克病为先天性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是一组由于鞘磷脂沉积导致的溶酶体脂质贮积病,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根据临床表现分为5型[2]:A型最多见,多在生后6个月内发展,表现为肝、脾增大伴神经系统症状;B型在婴儿期发病,以肝、脾增大为主,无神经系统受累,可存活至成年;C型在2岁以后发病,表现为肝、脾增大伴弥漫性脑病;D型主要发生在Nora-Scotia血统的人群中;E型为成年型,极为罕见,发病率为1/15万[3],发病时无神经系统症状,以肝、脾增大为主,部分患者以贫血为首发症状[4]。临床表现有食欲不振,反复腹泻,全身消瘦而腹部膨隆,皮肤干燥呈蜡黄色,发育和活动均明显停滞,肌肉无力,智力迟钝,肝脾进行性肿大等,西医无有效治疗方法。
中医学对本病无任何记载,本院亦未治疗过本病。根据中医理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其幼年发病,源于先天父精母血异常,虽成孕但出生后发育迟缓,智力失聪,此当责之父母精血有异,精为肾所主,肾主骨生髓,诸髓皆通于脑,肾精不足则智力迟缓;诸关节肿而变形,但不变色,触之软如囊状,发于幼年,非风寒湿热所致痹证,乃肾虚骨弱,气血失调,致气滞痰湿交阻于骨节之,形成囊肿而变形;肝脾肿大不痛,非瘀血致成 积,乃气血不足,气滞痰湿使然;颈部、腋下、腹股沟有多个结节,似痰核所结,当责之气血不足,痰浊流注经络之间。故辨证分析其为先天肾精不足,后天亦有脾虚,化生痰湿、瘀血,结于胁下,流注关节,因而形成积、瘰疬、痹证,总属本虚标实。
根据辨证、辨病、病机分析,我院拟定以下治疗原则。①消其痰瘀,通其气机,先治其标。自拟归芍汤中之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是肝郁血虚之要药,柴胡疏肝解郁,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山楂行气散瘀;薄荷助柴胡疏肝郁;丹参活血凉血,祛瘀止痛;生鳖甲、生牡蛎活血软坚散结,辅以杜仲、枸杞子补肾;鸡内金、砂仁开胃行气,1剂/d,共服药24个月(2009-01-12—2010-02-01)。②补气血、益肾精,化痰软坚,治本为主,治标为辅。养血重于补气,平补肾之阴阳,加化痰软坚开胃(2010-02-01—2011-06-28),1剂/2 d,病情好转后改为1剂/3 d。③温补气血肾阳为主,化痰软坚行气为辅,配丸药缓缓调治(2012-06-17—2015-10-09)。治疗6年多来,患者能坚持服药,停药后无反复,发育正常,体健,可正常活动,已入职业高中学习技术,但智力照正常人低。
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血液病,选用大补气血与补肾治其本,佐以软坚化痰湿、活血开胃治其标而取效。由此可见,治疗先天遗传性疾病,从补肝肾补气血治其本,有望改善其遗传基因、消除症状,是值得重视推广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