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价值评价
2020-12-20谢娟娟张瑞丽臧昕昭张娟利
谢娟娟,杨 宁,张瑞丽,臧昕昭,张娟利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陕西 西安 710004)
血液肿瘤包括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属于难治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因此,给予血液肿瘤患者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索心理干预对改善血液肿瘤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我院特以接收的64例血液肿瘤为探究对象展开评价,以护理内容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时我院2018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治疗的64例血液肿瘤,通过随机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各组32例血液肿瘤(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34~67岁,平均(50.57±3.66)岁。对照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36~65岁,平均(50.47±3.73)岁。经统计学评定两组血液肿瘤基线资料确定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纳基础干预,主要为病情干预,评估体征变化,实施简单心理疏导和出院指导。实验组采纳心理干预,内容涉及:组织我院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良好掌握护理含义。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选择成绩最优的护理成员组建心理护理小组[1]。临床护理人员可通过建立微信或者QQ群聊、健康讲座、发放血液肿瘤知识手册、播放视频等方式实施健康宣教。此外,在护理期间,可指导家属参与护理工作,给予患者必要的关心爱护,家属不可随意责骂、抱怨患者,同时不可过度干涉其生活与爱好,为其营养良好、舒适的家庭氛围,可避免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症状[2]。
1.3 疗效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以科室自制量表评价患者对于护理情况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各级别的评价标准为:评分85~100分,视为非常满意;评分54~84分,视为一般满意;评分54分以下,视为不满意。(非常满意+一般满意)÷47×100%=治疗满意度。
负性情绪:以SDS(抑郁量表涉及20项问题,分值越大表明抑郁情绪越严重)和SAS(量表涉及20个问题,分值越大表明焦虑情绪越严重)量表评估护理前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22.0,计数资料采取例数及百分比进行表示,即“[n(%)]”,组间比较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将P<0.05视为数据存在研究价值。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分析
经统计发现,实验组不满意1例,满意7例,非常满意24例,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不满意6例,满意12例,非常满意14例,满意度为81.25%,x2=4.0100,P=0.0452,组间的护理满意度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负性情绪评估
实验组护理前的SAS评分为(57.48±3.72)分,SDS评分为(48.79±4.21)分,对照组护理前的SAS评分为(57.35±3.79)分,SDS评分为(48.86±4.47)分,t=0.1384、0.0644,P=0.8903、0.9488,两组数据无差异;实验组护理后的SAS评分为(44.24±3.26)分,SDS评分为(31.65±2.02)分,对照组护理后的SAS评分为(47.15±3.64)分,SDS评分为(33.59±2.36)分,t=3.3688、3.5327,P=0.0013、0.0008,两组数据具有差异。
3 讨 论
血液肿瘤为临床难治性疾病,对于身体和生命均存在较大威胁,受疾病影响,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临床需对其实施心理指导。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内容主要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忽略了心理需求,难以保证有效治疗,且部分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实施存在一定难度。心理护理良好的弥补了常规护理的缺陷,成立心理护理小组进一步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健康宣教可帮助血液肿瘤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明确疾病的发生原因、危害等,可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3]。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密切掌握心理情绪变化,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消除了患者顾虑,可促进不良情绪的改善,同时还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情感支持护理中,指导和鼓励家属参与护理工作,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关系与爱护,有利于幸福感的提升,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创造有利条件[4]。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心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改善,同时还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