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信平台实施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部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0-12-20唐敏
唐 敏
(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气流受限,在临床中主要显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及胸闷等[1]。在院期间能够对病人实施干预来控制病情,但是病人在出院后自我控制力低、流动性差及复诊依从性低等导致出院后难以延续在院期间的护理效果,以此院后采取干预措施来改善这一问题是临床中关注的热点[2]。随着微信平台的使用及普及,我院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利用微信平台,以此探讨其干预对病人肺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研究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71~83岁,平均(75.5±4.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7例,初中10例,高中8例。研究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70~83岁,平均(76.0±4.7)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5例,初中11例,高中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利用微信平台实施:①建立微信平台小组,由护士长、管护师、主治医师及护士组成,主治医师负责监督审查护理工作及平台的资料;主管护师负责传达上级领导的意见以及反馈问题;护士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专项知识的培训以及工作安排,小组成员负责实施并指导病人学会使用微信平台。②组建微信平台,以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进行,并让患者加入其中。③每日在公众号推送1条消息,内所发送的内容必须有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知识。同时在微信群中发放标准的肺部康复训练动作,让患者保存并按照其进行训练。在内容制定的时候要保证患者能够理解,以图片、文字及视频多种形式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的CAT总评分,该问卷包括8个问题,患者通过自身的情况对每个项目评分,0~5分制,分值为0~40分,分数越高表示疾病症状越严重。同时对比两的FEV(1秒用力呼气容积)、PaO2(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后CAT总评分为(26.04±4.52)分,研究组实施微信平台干预后CAT总评分为(15.66±3.06)分,两组评分具有明显差异,且研究组CAT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后PaO2水平为(6.84±1.13)KPa,PaCO2(7.39±1.04)KPa,FEV(50.11±7.84)%,研究组实施微信平台干预后PaO2水平为(7.92±1.25)KPa,PaCO2(6.42±0.84)KPa,FEV(62.89±8.29)%,两组各项指标具有明显差异,且研究组PaO2、FEV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负担疾病[3]。临床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对自身病情的识别、就诊及自我管理的要求较高,目前临床中只能通过干预来缓解症状,完全治愈的难度较大[4]。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去了极大地方便,微信的出现更是给交流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微信是一款可以跨平台进行交流的通讯工具,该软件可以实现单人、多人同时进行交流,通过手机网络进行语音、图片、视频以及文字的发放与接收。在本次的研究中,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利用微信平台,结果显示:研究组CAT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证实了微信平台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在建立微信群及公众号后,微信平台小组制定、审核有关疾病的内容,并在平台中定期的推送,从而达到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同时病人可以在微信群中提出自身对有关疾病的疑问,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微信群中的好友均是同类疾病的病友,其可以在群中互相分享自身锻炼及恢复的经验。同时出院后护理人员还可以随时与患者进行互动,督促患者院后的康复训练。通过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PaO2、FEV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护理干预中,利用微信平台能够提高病人的肺部功能。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实施护理干预中,利用微信平台取得满意的效果,能够更好的改善病人的肺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