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原细胞来源的PI16 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
2020-12-20SinghmarP,刘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0年7期
肽酶抑制剂PI16 属于CAP 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本研究首次报道,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纤维原细胞(fibroblast)来源的PI16 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结果:(1)在正常小鼠的外周神经系统,PI16 仅表达在位于DRG 外膜(meningeal sheath)和外周神经束膜和外膜(epi/perineurium)的纤维原细胞,PI16 不表达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虽然PI16 不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但二者解剖距离很近。(2)在人体的DRG,可以检测到PI16 的mRNA 和蛋白表达。(3)体外实验证明,PI16 是分泌蛋白,主要定位于纤维原细胞的内质网和分泌囊泡。(4)研究者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神经损伤后,在坐骨神经和 DRG 中,PI16 蛋白水平明显增加,CD45+白细胞数量增加。(5)与野生型SNI 小鼠相比,Pi16-/-SNI 小鼠的机械痛敏行为明显减轻,CD45+白细胞数量降低。(6)研究者进一步实验提示,外周神经损伤后,PI16 增加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表达,增加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pMLC2),增加血管内皮的通透性,进而引起白细胞迁移至DRG 和外周神经的内部,介导外周敏化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结论:神经损伤后,由PI16 介导的纤维原细胞和内皮细胞屏障的对话(cross-talk),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PI16 将成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