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
2020-12-20沙书燕
沙书燕
(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河南 南阳 47415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持续性和急性缺氧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很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伴有持久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在休息后不能得到缓解,病情患者伴有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和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升高[1]。急性心肌梗死可能会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大威胁。本文以我院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介入治疗的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2~69岁,平均(53.69±5.86)岁;治疗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1~71岁,平均(53.75±5.79)岁。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将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全面护理,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
准备手术所需的各种药品和器械等,对患者进行各种检查,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
1.2.2 术中护理
在手术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调节好静脉补液的速度,使用造影剂时注意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等,进行球囊扩张时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呼吸异常、心律失常以及低血压等情况发生,做好预防措施。
1.2.3 术后护理
术后指导患者平卧,将穿刺的下肢伸平,尽量不要活动,对于穿刺部位要做好加压止血,动态观察患者的心电,帮助患者翻身,以防患者出现压疮等,要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是否出现出血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的数据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s)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 果
经过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53±1.95)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69±2.71)d,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t=10.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护理后,治疗组患者中发生2例迷失神经反射,1例皮下血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发生5例迷走神经反射,3例皮下血肿,1例下肢血栓,1例冠状动脉闭塞,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22%,治疗组患者并发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对比x2=4.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主要包括过度劳累、暴饮暴食、情绪激动、寒冷刺激、吸烟饮酒以及便秘等。一半以上的患者在起病前会有前驱症状,原有的心绞痛加重是最为常见的症状,患者常伴有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者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也有少数的患者不会出现疼痛[2]。
全面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全面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术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术中护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要注意患者是否有穿刺部位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等。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让患者尽可能感到舒适[3]。在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的更低,而且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更短,表明了全面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介入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采取全面护理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